藝術展演

當藝術成為工作之後,又成為藝術:談王詠翔、陳肇驊、李基宏作品中的「藝術勞權」
無論是《展牆-之前》或者填補牆洞的《裂縫》,王詠翔關於佈展動作的錄像中,出現的快轉手法,這種近似卡通表現的視覺形式,造就...
睽違半世紀!鄉原古統《南薰綽約》再現東京都庭園美術館
睽違半世紀,日本畫家鄉原古統(1887–1945)夢幻逸作《南薰綽約》再度公開亮相。這件日治時期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臺...
曜變天目再發現: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黑色奇蹟.曜變天目的秘密」
本次「黑色奇蹟.曜變天目的秘密」展覽,將目光放在以天目茶碗為首的黑釉陶瓷器,以及漆器和鐵工藝等作品的黑色色彩上,一方面總...
聲音築成的聖殿——梅湘《基督升天》與指揮家坎布雷林的藝術視角
今年六月,法國指揮家坎布雷林(Sylvain Cambreling)將首度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合作,演出法國作曲...
紙上流光:八方藝術節的多元共融與黃意會的藝術行旅
2025年「八方藝術節」於5月24日正式揭幕,主場地設於國立臺灣美術館,由國美館、高雄師範大學東南亞暨南亞研究中心、壹元...
舌尖上的故宮:故宮南院「呷飽未─故宮書畫裡的飲食」特展重點選介
今(2025)年6月到8月,故宮南院展出「呷飽未─故宮書畫裡的飲食」特展,專門介紹院藏書畫裡的吃吃喝喝。有生料,有熟食,...
以一層物理的皮膚打開城市的孔隙:與表層工作室、評審團主席楊家凱 談2025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
2025年,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舉辦的第12屆「X-site計畫」,由「表層工作室」(Studio Supe...
【第23屆台新藝術獎】藝術實踐作為存在的證明——聚焦第23屆台新藝術獎得主
第23屆台新藝術獎於5月24日揭曉,本次入圍名單包含7組視覺藝術、8組表演藝術展演作品,其中視覺藝術類入圍作品題材多元,...
「我很早就找到自己的世界,但花了很長時間才建立它。」──葉子奇個展「時間的雅歌」
「時間的雅歌——葉子奇個展」由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主辦,即日起展出至2025年10月19日,展場設於美術館二至三樓展覽...
【第23屆台新藝術獎】藝術,以生命力之強度跨越藩籬:第23屆台新藝術獎決選委員觀點
經歷了縝密與細緻的三日決選會議後,第23屆台新藝術獎於上週六(5月24日)揭曉本年度三大獎得主,無論是展覽期間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