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演

吞吐大荒:彭康隆的當代性與反超越
北京墨齋以「觀花匪禁」為題在臺北大院子展出彭康隆的當代水墨,已於週六(18日)在墨齋聯合創辦人余國樑、中央研究院藝術史工...
滲透於日常的無形武器:關美館「機器之後——王連晟個展」
王連晟認為若以「媒介」的角度來看「武器」的話,武器從來不僅是一種「攻擊或是防禦的手段」,如果我們將「辯證」視為一種將本是...
催生聲響藝術的新生態:2025「C-LAB聲響藝術節」的多重現場
從作品到制度,從教育到技術平台,「C-LAB聲響藝術節」在幾年間所形塑的,不僅是一個聲音創作的展演平台,更是一個跨域交流...
【ART TAIPEI 2025】漫畫的跨時代藝術對話,雷相畫廊帶你穿梭漫畫的圖像史
雷相藝廊將於ART TAIPEI 202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推出展覽「漫潮:視覺敘事的跨時空演繹」,少見地以漫畫為核心主...
【ART TAIPEI 2025】「臺灣藝術中的記憶與再現」,尊彩藝術中心呈現12位藝術家聯展
尊彩藝術中心將於ART TAIPEI 202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推出展覽「臺灣藝術中的記憶與再現」,集結從陳澄波、廖繼春...
在雕塑中創造詩性空間:黃麗音於貝浩登(東京)「當相遇發生時」
觀看黃麗音的雕塑,實則是一場意義的解碼與再編碼的動態過程。作品的語彙,讓其意義在「抹除」與「賦予」之間持續游移,並隨著時...
與誰同坐:卜茲書寫中的傳統溯源與當代開拓。在異雲書屋看見卜茲與其古人好友
異雲書屋於10月15日於11月1日舉辦「與誰同坐——卜茲與他的好友」專題展覽。卜茲與之同坐者,是藏伏於書跡與思想中,那些...
復刻的不只是家具:在「完美的日常」裡看見王大閎的生活秩序
在戰後臺灣建築史中,王大閎始終是一位介於理性與詩意之間的建築師。他以現代主義的精準語彙,構築出帶有文人氣質的生活秩序。相...
【ART TAIPEI 2025】也趣藝廊「開放式疆界」呈現多維度的當代感知
今年,也趣藝廊以「Open Territory」帶來多位國內外藝術家作品,共同探討在眾多空間與游離的條件下,屬於自身的心...
恐懼的建築,療癒的家屋:與策展人阮慶岳談「建築的恐懼與療癒」
於新北市美術館開展的「建築的恐懼與療癒」,從一個經常被遺忘的事實出發:建築並非人類獨有。採訪之間,策展人阮慶岳談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