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演

如果他們生前就被遺忘——在臺南藝術節閱讀朱迪斯.巴特勒「戰爭的框架」
比起戰爭的暴力,戰爭的框架並沒有更不暴力,因為比起殺人,框架的效用就在於將某一群人「去人類化」(dehumanizati...
京都國立博物館「禪意雅韻—松竹梅」,嚴冬中的絕美身姿
松、竹、梅的組合,主要是透過禪僧們在日本與元朝間的往來交流,於14世紀前半左右作為藝文的主題而傳入日本。它們起初是中華式...
京博新春特展「金蛇獻瑞—蛇年生肖展」,展現蛇年生肖之美
京都國立博物館每年都舉辦與生肖相關的特展。2025年的新春特展「金蛇獻瑞—蛇年生肖展」,將介紹藝術作品中描繪的各種蛇之形...
起始的地方,就是沒有起始的地方── 評謝牧岐個展「起始的地方」
莊世和的立體派頭像,鑲嵌在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身軀,上方是陳澄波的素描碎片,疊在一旁的是謝牧岐孩...
追尋光,覓得生命的出口——「有光 With Light 葉怡暄攝影展」
2024歲末揭幕的「有光 With Light 攝影展」是投身攝影三十年的葉怡暄,期以自身之力獻給有憂鬱症的人,幫助他們...
在追星的眼眸中:D*FACE 個展「NO SPACE LIKE HOME」
相較於許多年輕的創作者,D*FACE更有意識地去釐清創作與場所之間的關係。街頭與次文化是養分,但他創作的核心,還是以圖像...
從「圓點」蛻變成風靡全球的文化偶像——記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論壇
展覽是奠定在W Collection和倉誠治的收藏上,不同於現在我們常見的草間彌生作品,他的收藏可以說是她創作生涯的第一...
草間彌生的兩次黃金時期,以及她的「軌跡」與「奇跡」
透過述說大眾並不熟知的草間彌生的故事,展覽試圖揭示她那些如今已成為大眾文化標誌的作品,讓人們獲得共鳴、乃至同樣將人們從制...
一粒微塵,如三千大千世界: 「無.界.藝.境」鄭月妹科技水墨互動藝術展
透過科技,藝術能夠展現更多層次的物件與景象,進一步改變人們對空間與存在的理解。臺灣藝術家鄭月妹與波翼藝術、佐臻三方攜手合...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於北師美術館盛大開展:近七十組經典作品亮相,橫跨嬉皮年代到Y2K
本展奠基於日本青森縣立美術館「從W Collection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之成果,汲取收藏家W Collec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