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演

開戰84年、膠彩與台海風雲:陳擎耀擬仿戰爭畫創作的時代啟示
日前藝術家陳擎耀受日本福岡市田川市美術館之邀,舉辦「戰爭與美術」個展,並與美術館新進之日本戰爭時期相關檔案館藏進行對話...
創造矛盾感知的「安全室」:被忽略的日常與災難的真實
我更想從中得知,當代藝術是否得以突破災難治理的制式框架,並揭露其結構的內部,如展覽所欲說明的,國家與社會背後的權力,及社...
漂亮的錯誤,當手變得比手還要聽話:露餡的總是手 — 介面/交握
這場展覽不只是展示「手的樣子」,更逼迫我們直面手的變形與精神出走,回望那個本以為理所當然、永遠可靠的雙手知覺。當我們在展...
C-LAB「異響共聲」前進林茲電子藝術節:臺灣創作能量國際舞台發光
「異響共聲」的英文標題「Polyphony」源自複調音樂的概念,亦象徵多元視角與聲音的共存,呼應2025年林茲電子藝術節...
藝術有何用?藝術是一種筋膜放鬆——本事藝術關渡空間收官展覽「munus」雙部曲
本事藝術關渡空間六年策展計畫邁入最終章,以「munus II:免疫與社群的當代治癒術」作為收官展覽,延續首部曲「munu...
延平南路五號,順益三代書寫的台灣美術史:「順益台灣美術館」五週年誌
台北市延平南路五號的三層樓街屋,是順益企業集團的「起家厝」,亦是今日的「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美術分館」(順益台灣美術館...
無法觸摸的雕塑與具有觸感的影像:評陳肇彤「空間投影學」
我們可以在陳肇彤的創作基調發現:在數位世界中,只需點擊滑鼠便能輕易完成的材質轉換,回到現實中,他卻耗費大量勞動力來打磨、...
「We TAIWAN」在萬博中的大阪:藝術展演如何建構綿長而多層次的文化外交?
將先後持續一個月的「We TAIWAN」活動,可被視為去年巴黎「文化奧運」的再升級,「臺灣味」絲毫不減,除表演藝術外,更...
聚焦土地與人文的溫度,「陳澄波百三特展」於尊彩藝術中心登場
2025年適逢臺灣前輩畫家陳澄波誕辰130周年紀念,為響應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在國立臺灣博物館舉辦的「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
凝視透明空間之中的灰與藍 「Practice and Practice:李錦繡、謝貽娟與我」探尋存在的顯影與消散
嘉義市立美術館主題展「Practice and Practice:李錦繡、謝貽娟與我」,以「我與我們」、「加與減」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