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詩畫流轉的生命刻痕:八方藝術節之黃文棟個展

詩畫流轉的生命刻痕:八方藝術節之黃文棟個展

黃文棟個展作為八方藝術節的重要展覽之一,呈現藝術家融合東方美學與禪思的多元創作,橫跨水墨、書法、雕塑等媒材,體現他以藝術承載生命哲思與社會關懷的實踐精神。黃文棟亦是台中墨海藝術協會榮譽理事長,擁有司法與藝術雙重背景,長年推動公共空間美學與弱勢支持行動,展現深厚的文化參與力。此次展覽不僅是他藝術歷程的回顧,更呼應藝術節對多元共融與公共對話的關注,邀請觀者進入一場生命、美學與社會意義交織的對話場域。

作為八方藝術節即將登場的焦點展覽之一,本次藝術家個展將由臺中在地資深藝術家黃文棟擔綱,展出多件結合東方意境與禪思的代表作品,涵蓋藝術家橫跨數十年的創作歷程與生命體悟,呈現一位融合藝術修為與身心哲學的當代行者形象。藝術節策展人賴慕芬表示:「黃文棟的創作不僅展現出東方美學的詩性,也體現出藝術與修行並進、藝術與社會關懷並存的精神。」透過先行專訪,觀眾將得以一窺這位藝術家如何以藝術實踐文化理想與生命哲思。

黃文棟,又名「黃一」,現任台中市墨海藝術協會榮譽理事長、亦為古法易筋經資深講師,是一位具備藝術、武術及公共執行力,「武藝雙修」的藝術家。他的創作涵蓋水墨、油彩、書法、鐵雕與木雕等多元媒材,風格沉靜內斂,創作語彙植基於東方哲思與詩性意境。在三十五年的司法工作生涯中,他始終秉持正義與文化推廣並重的信念——不僅積極推動設置機關內的「藝術櫥窗」,也間接促成「全國司法美展」的創立,使藝術得以深入司法體系,進一步擴展至公共空間,成為滋養大眾心靈的重要文化實踐。

藝術家個人肖像。 (黃文棟提供)

作為藝文交流的推動者,黃文棟於2015年成立「南京臺灣小鎮文創藝術園區」,並擔任藝術總監。2018年,憑藉多年累積的人脈與組織力,促使藝術園區轉型為「臺灣小鎮美術館」,並成功加入江蘇省美術館館際聯盟,隨後率領二十餘位台灣藝術家赴揚州、鎮江、常州、蘇州等地巡展,實質搭建起兩岸民間藝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他總是如此自我期許著:「讓你的存在使別人感到快樂,讓你的存在使別人充滿希望。」這份使命感貫穿他的人生與創作軌跡,至今仍未止歇。

《圓滿菩提》,複合媒材。(黃文棟提供)

黃文棟的藝術人生,與修養內在的生活哲學密不可分。他視氣功為創作能量的補給,並擔任各級機關、學校的易筋經教學講師已歷二十二年載。靜時弄弦於古琴與二胡之間,揮毫習字不輟,將書藝、音樂與養生哲學融入日常。他將藝術視為靈魂的歸處,並將禪宗與道家思想的精神體現於創作中。藝術在他而言,不止於技巧或創作本身,而是一種貫穿日常的生命修行。

在《秋山碧水》(2019)這幅融合詩畫語境的油彩作品中,他以油彩模擬水墨皴法,畫面層疊渲染,並自題詩句:「清溪流過秋山頭、碧水澄鮮景色優、山明水淨歲何愁、層巖苔綠葉泛舟」,以詩佐畫、畫中見詩,展現詩畫交融的創作風格。表面看似對自然山水的讚頌,實則流露出歲月中的自我激勵與情感沉澱,他認為,「畫品代表人品,畫格代表人格」,這不僅是一種自律,也是他對藝術的自我要求。

《秋山碧水》,油彩。(黃文棟提供)

他的創作亦強調自動性與偶發性的藝術精神,時常呈現出近乎「天人感應」的創作契機。在《時空的長河》(2022)中,他歷經多次顏料的堆疊與重構,始終未能達成理想畫面。直到某夜將畫作暫時擱置,隔日卻驚覺前夜未乾的顏料於靜置中自然流動、交融,意外地形成極具層次與空間感的肌理結構,彷彿與自然共創,意境悠遠,氣韻生動。這樣的經驗,使他篤信「從放空自我,來成就藝術的圓滿」的哲學實踐。而另一件《神遊物外》(2022)則以極簡構圖與凝練色調營造出一種靜觀內省的詩性空間,讓觀者在凝視之中體會時空的寧靜與浮動,彷彿是一場與自我和世界對話的停格時刻。

《時空的長河》,複合媒材。(黃文棟提供)
《神遊物外》,複合媒材。(黃文棟提供)

黃文棟曾歷經大病之苦,一度癱瘓。他將這段生命轉折化作《眼界高時無物礙,心源深處有波清》(2016)一作,寧靜平和的綠色與亮黃的層次暈染,流動的白色筆刷如同晨光穿透林間,傳遞一種詩性的「留白」思維,使畫面成為安靜卻富含動能的心靈場域。他說:「精彩的喜悅,往往隱藏在走投無路的困頓之後。」這不僅是個人經驗的記錄,也是他將創作轉化為療癒與共鳴的媒介,誠如其理念——藝術來自心靈的修煉與生命的能量。

《眼界高時無物礙,心源深處有波清》,油彩。(黃文棟提供)

在立體創作上,黃文棟亦展現其靈思與巧思。《一件雙雕》便巧妙運用沉香原木進行最小干預的雕刻,形象兼具恐龍與雄鷹之姿,形象雙生、氣韻萬千,傳達「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多維視角。另一件雕塑作品《蓄勢待發》背後亦藏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藝術家回憶,作品完成後不久,某夜竟有一隻與木雕形象極為神似的夜鷺悄然飛臨自家庭院,在魚池邊悠然覓食。這突如其來的景象彷彿回應了藝術中的造型意象,使創作與現實在不期然間交錯成詩,為作品更添一層神秘與傳奇的氣息。黃文棟的雕塑作品講究材質的天成與形體的氣韻,並擅長將現成物或異材質自由拼構,展現出如陳庭詩一般的創作精神,詩性與自然並行,也讓雕塑兼具思想性與靈動性。

《蓄勢待發》,木雕。(黃文棟提供)
《一件双雕》,木雕。(黃文棟提供)

黃文棟不僅在創作上自許「以藝載道」,更長期致力於以藝術實踐社會關懷,展現文化參與的深刻力量。他以藝術連結人群,以創作灌溉社群,讓藝術不僅止步於展牆之上,更希望透過藝術傳遞生命的能量與哲思。多年來,他持續關注弱勢族群與多元文化議題,亦曾透過捐畫義賣支持如賽珍珠基金會等公益組織,實際行動支持新住民福祉,展現藝術家的社會責任與文化情懷。亦呼應八方藝術節關注多元共融與文化參與的核心精神,展現藝術與公共之間的連結潛力。

對於黃文棟而言,此次個展不僅是藝術旅程的一次回顧與展望,更是一場文化交流與深層理解的實踐邀約。誠摯邀請觀者親臨展場,與這位藝術家,共赴一場關於生命與美學實踐的深刻對話。

莊棨惟( 2篇 )

台中人,前美術館藝術行政,英國萊斯特美術館暨畫廊研究碩士。
熱愛看展覽,希望為看過的展覽留下紀錄,才不會辜負藝術家及所有展覽執行人員的心血。熱愛旅行,若能看遍世界上的展覽邊寫評論,就是最快樂的事。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