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演

相遇.相知.相疼惜——吳清友先生紀念展
吳清友先生在1972年畢業於臺北工專機械科,隨後經營專業餐廚與旅館設備共18年,事業卓然有成之際,卻在1989年近40歲...
范寬〈谿山行旅〉、郭熙〈早春圖〉與李唐〈萬壑松風〉:向北宋三大家的空間魔法致敬
〈谿山行旅〉、〈早春圖〉與〈萬壑松風〉這三幅鉅作是故宮的鎮院之寶,自今年(2025)11月11日至12月28日,將在嘉義...
神童之弓,舞台之光──李映衡的康戈爾德之夜
十歲即在曼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奪冠、被譽為「小提琴界奧林匹克最年輕金牌得主」的李映衡(Christian Li),以驚人天...
死者的臨場:「金礦、深淵、山神廟」的召靈及其重返現場行動
展覽「金礦、深淵、山神廟」(2025)可視為林彥翔自「靈山誌」(2021)以來,土地神信仰及調研計畫的深化與再拓展。他長...
【ART TAIPEI 2025】私藏觀展指南:編輯精選作品ㄧ次看
第32屆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於10月24日盛大開幕,吸引眾多藏家與觀眾入場,展現品牌持續發酵的熱度。本...
【ART TAIPEI 2025】預展現場的臺灣藝術市場脈動:2025 ART TAIPEI精選展位(下)
隨著 ART TAIPEI 2025 熱烈登場,臺北藝術界再度成為亞洲矚目的焦點。本屆博覽會延續其作為區域重要藝術平台的...
【ART TAIPEI 2025】預展首日現場的臺灣藝術市場脈動:2025 ART TAIPEI精選展位(上)
第32屆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今(10/23)日以VIP預展啟動。本屆ART TAIPEI具明確的國際布...
吞吐大荒:彭康隆的當代性與反超越
北京墨齋以「觀花匪禁」為題在臺北大院子展出彭康隆的當代水墨,已於週六(18日)在墨齋聯合創辦人余國樑、中央研究院藝術史工...
滲透於日常的無形武器:關美館「機器之後——王連晟個展」
王連晟認為若以「媒介」的角度來看「武器」的話,武器從來不僅是一種「攻擊或是防禦的手段」,如果我們將「辯證」視為一種將本是...
催生聲響藝術的新生態:2025「C-LAB聲響藝術節」的多重現場
從作品到制度,從教育到技術平台,「C-LAB聲響藝術節」在幾年間所形塑的,不僅是一個聲音創作的展演平台,更是一個跨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