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演
馬諦斯玫瑰經教堂原寸模型首度抵日——畫家晚年創作大公開的東京《馬諦斯 自由之形》特展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於今年春天商借法國尼斯馬諦斯美術館(Musée Matisse)館藏,首度策劃以亨利・馬諦斯(Henri...
裱褙店,如何成為一處雅集?藝術的精神護理師?文化永續的先鋒?探看「一間裱褙店:青雨山房」的表與裡
「當代藝術家剛來青雨山房時,一進門,都在牆上搜尋同儕的作品,至於旁邊的書畫大咖?跳過。但一段時間後,來的時候反而不看同儕...
「超越藝術」成為當代藝術的新潛力:第22屆台新藝術獎決選幕後
台新藝術獎一直是當代藝術生態中一重要的指標,每年頒獎典禮更是吸引眾人目光,其獨特的評選機制造就公開、透明、縝密的獎項調性...
穿越維度的版畫──米羅與版創藝術的「深度」實驗
當我們探討版畫的歷史,我們不僅在追溯一種藝術技術的演變,而是在考察人類如何通過藝術表達來傳播知識、文化和信仰的方法。版畫...
評測傳統與當代的距離,創作還能如何發生?——聚焦第22屆台新藝術獎得主
第22屆台新藝術獎於6月1日揭曉,本次入圍名單包含8組視覺藝術、9組表演藝術展演作品,其中視覺藝術類入圍作品類型多元,從...
新時代的分而治之?以《這不是個大使館》為例
本劇所創造的邊界地帶,確實暫時鬆綁了人們連日常生活都無法逃避的表態律令;本地觀眾熱切的廣大反響,也無非是對此一律令的反叛...
扎根自生活與文化的全方位藝術創作者——楊英風
楊英風是一位創作力豐沛的藝術家,創作時間超過60 年,作品超過2,554 件,創作面向廣泛,從水彩、油畫、水墨、版畫、漫...
影像對行動模式的介入:新樂園第五屆媒體影像展-𝘐𝘯 𝘚𝘩𝘰𝘳𝘵(𝘴)
短影音作為一種引發你行動的媒介,他要的不是你的當下,而是你的下一步,重點不是你去反思、品味你所觀賞到的影像內容,而是這個...
無事可記:「香港再偶拾」評論
作為「檔案」的保存機構,亞洲藝術文獻庫透過這檔展覽提示觀眾「檔案」不僅是關於記憶的技術,而更是關於遺忘的技術,隱含著精巧...
在創作中沉溺與昇華—藝術家許雨仁專訪
五月中旬,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了「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示藝術家許雨仁50多年來的創作成果,包括水墨、油畫、複合媒材...
文章導覽
1
...
23
24
25
26
27
...
129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