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演
照見未來的暗角,「工藤哲巳:籠子」打造末日的新生態
豪瑟沃斯香港舉辦的「工藤哲巳:籠子」,為這位日本藝術家在大中華區的首檔個展。「籠子系列」為工藤哲巳在1966年至1980...
403震後花蓮文化「聚象」:太魯閣族古典知識系統GAYA的韌性
「聚象:48x48的GAYA宇宙」原意是為了整理與建構太魯閣族的Gaya知識系統,並廣邀各族群的人來參與,創造Gaya在...
始於渺小,終於強大:「2024臺南人權月」致每一個在暗夜中奮力發光的靈魂
隨著臺南迎來建城400年的里程碑,南美館的升格與首屆「臺南人權月」都標誌著這座城市將邁入新舊交替的歷史階段。透過藝術的表...
威廉.肯特里奇的方法及其啟示 透過臺北市立美術館同名個展看肯特里奇的「邊緣思考」如何運作
肯特里奇的藝術之獨特,很大程度上就在於其創作生成的方法和過程之中。在如今的當代藝術世界,以身分認同、歷史反芻為基底,或是...
殊異的書藝,一部戰後韓國書法藝術發展史。韓國現當代書藝首度完整在臺灣橫山書法藝術館展出
「近代以來,韓國藝術界的熱門話題——『書法也是美術嗎?』希望和臺灣的藝術界一起討論一起思考,溝通交流。」韓國國立現代美術...
從「山魂」細看楊英風的1960-1970年代
許多人都強調楊英風的前衛,而他的前衛卻是凝練而感人至深的。這種看似高遠的觀念並非難以著陸,而滲入其透過繪畫、雕塑、透過景...
萬物互為尺度—關於顧世勇個展「墜石粉塵」
「岩石」則經常被拿來作為「生物」的對照,並被視為典型的「無生物」,即「無生命」的「純然物」。因此,多數時候,「岩石」經常...
可變與不變的物質風景:梅瑞爾.瓦格納「自然」 個展
卓納畫廊香港空間呈現美國藝術家梅瑞爾.瓦格納(Merrill Wagner)的「自然」個展,呈現出藝術家低緩而綿延地以傳...
Art Osaka 2024 大阪藝術博覽會直擊:臺灣畫廊聯袂出航;藝博會擴充展區驚喜連連
號稱日本最大藝博會之一的大阪藝術博覽會(Art Osaka 2024)2008年創辦迄今邁向第16個年頭。今(2024)...
唯一不變的,是持續發生的改變——「FAMILY:喬恩.柏格曼 Jon Burgerman」
英國當代藝術家喬恩.柏格曼(Jon Burgerman)再度於Dopeness Art Lab舉辦個展「FAMILY」...
文章導覽
1
...
23
24
25
26
27
...
13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