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音(Yu-Yin Chang)

現為恆成紙業內容品牌野点(nodate)總監,從藝文網路媒體再度回返紙質與內容生產的實驗。熟悉台灣藝文生態產業結構,並關注跨文化圈的共通困境,致力編輯感官內容的閱讀體驗。近期埋首爬梳台灣刺青產業歷史,前中年的興趣是步行、茶道和花藝。
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曾任「典藏ARTouch」總編輯、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

【專題】評論的「挑戰」
評論行為從一種寫作、紀錄,到成為對話的開端,甚至在不同層面與程度上,回頭賦予作品意義、重新定義了創作與社會的公共關係。這...
迎向未來教育的數位體驗:故宮兒藝網站2.0「兒藝藏寶閣」正式上線
兒藝中心網站2.0「兒藝藏寶閣」,也在去年疫情間親子最需要數位教育服務的時間點起案,開始聚焦建置與充實故宮數位內容的服務...
時代是咬銜著時代:繪畫的痛覺,陳敬元「PAGES (2021–20)」
陳敬元繪畫中反覆出現的主題之一,是一種對於痛覺的無聲摹寫,如皮膜般的月球被掀撕、針扎的樹皮、如紙般被削皮開的後腦勺、蠟燭...
變成圖騰的作品,是創作的險局:「在聖堂裡的一場演出」─許家維考古與現實的破口
他對於自己創作的宣言,其實可在展覽間所涉及的影像類型與元素,以及跨學科與歷史幅度,在撇除視覺慣常的風格分析,最具體的關聯...
Arts-and-the-SDGs藝文環境的永續未來
藝文產業長期為非高汙染的產業,台灣的藝文產業過去也甚少將環境意識帶入藝文生態的系統做檢視。本專題透過不同案例理解國際博物...
我不真正認識,但也認識的《立場新聞》文化記者們
有時候在每個與他人相處的當下,我們不會有意識每次相遇、每次交談都是在銘刻一個時代,我與《立場新聞》文化記者們的相遇,也許...
重返賽局,岳鴻飛談Taipei Dangdai第三屆:臺灣品牌識別度的逐漸明晰
岳鴻飛肯定的說,台北當代今年一定會舉辦,雖然隔離政策可能還是存在,但展會會試著嘗試以不同的方式,讓外面國際的當代藝術可以...
島之衝突美學:郭振昌剪黏般的吞咽出台灣文化通象
近期於赤粒藝術的「從何開始—啟動」郭振昌個展,在其創作畫面上經常出現以「拼貼」方式來並置圖像與符號,而這樣的概念手法也呼...
回顧年度叫好又叫座「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當文化消費如此廉價,北美館為「高品質」經歷了什麼?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2019年於東京六本木森美術館即創下日本觀展人次紀錄,這檔在日本高人氣的展覽,在宣布即將登台後也...
一個wave,滑坡裡的親密感:羅智信「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
羅智信隨身攜帶著捕捉靈感的蟲網,他深知一個日常生活的轉身剎那,就會與靈感巧遇。能讓他欣喜的日常,就是散個步,偶然在街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