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音(Yu-Yin Chang)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現為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

2022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公布展名「蔓生:撒古流」,再現部族文化空間、信仰與價值系統
撒古流提到展題「Kinerapan」來自排灣語,是指物種的蔓生、攀爬,也有範圍、距離與深度的意涵。藤蔓植物雖然是柔軟、微...
Taiwan NOW雲端展廳虛實整合策略:面對「分心」的觀眾,如何創造藝術聆賞未來的「娛樂感」?
今年臺日文化交流最受注目的盛事—Taiwan NOW,特別啟動因應疫情在雲端會場「虛實整合」的嶄新策略,以更主動的姿態擘...
【美術館專業專題】機構「共識」的流程:做為全台最資深的美術館,北美館如何排定檔期?
專業與機制、合約的建置,是讓機構、藝術家與策展方都有所保障的方式,制度、合約並不會限制藝術家的創造力與策展人的策畫力。如...
透過科幻視角重新省視亞洲的過去與未來:「未至之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
未至之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由臺灣策展人高森信男及侯昱寬,以及菲律賓策展人泰莎.瑪莉亞.奎松(Tessa Maria...
【專題】「專業」待尋中的美術館:展覽檔期與合約的合理機制
「合約」或是「契約」是指雙方當事人基於意思表示合致而成立的法律行為,「合致」可以延伸解釋為「共識」。思考更細緻合理的合約...
燈會線上/下的延長賽事:新竹光臨藝術節,體現城市創新與美感治理
今年度的主辦方新竹市政府選擇直接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將「臺灣燈會」轉型為「新竹光臨藝術節」思考過往重點在匯聚人潮的燈會,...
建構臺灣科技藝術主體新敘事: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
2021年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選擇以「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做為 年度大展 的項目。 C-LAB策展人 吳達坤 表示,...
轉吧,轉啊,五彩的膚色陀螺:從致穎「總是春光乍現」談演算法下的偏見
「總是春光乍現」展覽中,致穎首先以疫情間歧視亞裔的字眼「功夫流感」做為進入展示的開場。試圖讓台灣觀眾對於「種族」與「歧視...
鄭麗君挹注文化政策學會成立學術期刊及智庫:永續文化政策研究生態系
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今日進行第三屆理監事改選,推舉出常務理事吳介祥、王俐容、劉俊裕,以及常務監事彭俊亨,最後由擔任兩屆的...
我們不該預設前路有太多漂亮的風景─林亦軒,穿梭在夢與階級的人
這個世界其實存在各式各樣的選擇。尤其作為創作者,更不應該將自己陷入過於單一的環境與軌道,不需要害怕嘗試脫離現在的軌道,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