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音(Yu-Yin Chang)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現為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

藝術博覽會Web3.0的實體佈局:ART TAIPEI 2022是否撬開畫廊對於NFT的真實見解?
雖然akaSwap上已經有虛擬展廳,但為何有必要在藝博會現場有實體的展覽呈現。王新仁與羅禾淋表示,實體才有可能創造不同社...
資本社會的代幣模型如何走向「公益」:FAB DAO《百岳計畫》的未來社會行動
當加密貨幣面臨巨大熊市的嚴冬考驗,其實反而有一股力量更聚焦探討NFT或加密貨幣世界中基於某些善意的出發點,所創造出的多元...
晨紙,黑的簡史:物的日夢-《物起源於黑 源於虛無》
書籍在編輯的心中,總是有著乘載知識傳授等神聖的任務,書的材質、細節與外觀,總是在書的本質裡,被本地的編輯置於較後面的位置...
香港.新加坡.首爾.東京亞洲藝博戰國時代:Taipei Dangdai與ART TAIPEI品牌差距持續縮小?
對於商業畫廊來說,吃重的營運成本,讓他們在選擇藝博會的參與與否,都比過去更在商言商。畫廊勢必得往更開放、能見度更高的平台...
專訪林茲金尼卡得主徐容:This is not the end,菌膜與新公民抵抗
台灣藝術家徐容與哥倫比亞藝術家Natalia Rivera,共同獲得2022年林茲電子藝術節「互動藝術+」組金尼卡大獎。...
重點其實從來就不只是「NFT」:北師美術館《Kng》,Web3.0未來社群經營的佈局
今年 4 月,北師美術館於展覽「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進入尾聲時,啟動了 NFT 的相關計畫內容。NFT 上鏈即不...
當展覽成為一首琅琅上口的歌:C-LAB「限動進行曲」策展人黃彥穎,談孩童觀展動機的再創造
黃彥穎很希望能夠將觀看展覽這個限縮在藝術圈的習慣,擴大到讓一般孩童都能擁有習慣看展覽的身體,「如果我策劃展覽是可以創造出...
黃國才的流亡日誌(台灣新番連載):「我在哪,香港就在哪。」
來到台灣的香港人,多數是白領階級,在外觀上他們看起來完全不像既定印象的「難民」,但黃國才表示,許多香港人的心裡都有著離鄉...
年度「當代性」的再偵測:第20屆台新藝術獎決選幕後
決選團團主席鄭慧華表示,今年也是台新獎邁入第20年,她也看著這個藝術獎項從創立到此刻,見證台灣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發展和...
台灣數千本期刊中,首本針對藝術和文化政策與管理徵稿的學刊:《文化:政策.管理.新創》如何被催生?
近年來民間藝文組織對於文化政策與法規面的重視,讓台灣開始逐步有了對於文化政策公共討論的氛圍。政策學會成立針對文化政策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