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當展覽成為一首琅琅上口的歌:C-LAB「限動進行曲」策展人黃彥穎,談孩童觀展動機的再創造

當展覽成為一首琅琅上口的歌:C-LAB「限動進行曲」策展人黃彥穎,談孩童觀展動機的再創造

When Exhibition Becomes a Catchy Song: C-LAB “Installation Art Curator Robbie Huang On Reinterpreting Children’s Motivations for Seeing Exhibitions

黃彥穎很希望能夠將觀看展覽這個限縮在藝術圈的習慣,擴大到讓一般孩童都能擁有習慣看展覽的身體,「如果我策劃展覽是可以創造出這種可能的話,我會很樂意去做。讓他們會習慣看到展覽與藝術品,而不是在還沒去前,就把它想成一個無聊的活動。那會是我覺得我的策畫所累積的、可能比較有建設性的影響。」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近期在夏季皆積極推廣場所的各種應用,並鎖定各年齡層的觀眾群提供對應的活動與節目內容。親子客群一直在C-LAB的活動營運策略中是被重視的,包括過去組織的「玩聚場藝術節」,便是以「遊戲」與「聚集」為策劃核心,從表演藝術形式出發,為大眾呈現豐富的文化實驗面貌。然而相較許多藝文組織有特別附屬機構來策動親子展覽,如臺北市立美術館兒藝中心、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兒童美術館等。C-LAB成立至今仍以表演藝術臨時特性,機動地在某些年度時段關照親子觀眾,其多數內容生產,仍是以場域精神「實驗」與「創新」的指標為依歸。然而回到一位母親的角色,仍期待C-LAB能在「實驗」與「創新」的指標下,生產針對親子觀眾的實質展覽內容。這個期待在今年「精神跑道——空總夏藝站」,有了更明確的輪廓。

C-LAB「精神跑道——空總夏藝站」展覽從7月2日至9月25日。(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可以在一場展覽為觀眾創造出多少動機?

整個夏季C-LAB將園區內外轉化為創作實驗場,並推出「精神跑道——空總夏藝站」系列活動,包括戶外公共藝術展、馬戲創新演出、親子友善表演、音樂綠洲、古蹟開放、主題市集、創意工作坊等節目。其中「限動進行曲」更邀請連續兩屆操刀台電高雄公共藝術祭「奧拉之城」的黃彥穎,為「精神跑道——空總夏藝站」策劃友善親子與一般觀眾的戶外公共藝術形式。「奧拉之城」過去在高雄中央公園舉辦時,在親子觀眾客群中累積高評價的口碑,而策展人黃彥穎又是以何種訣竅,導入創新的策展形式,再次擄獲親子觀眾的芳心?

到某個年齡段,黃彥穎身邊的朋友都開始組織家庭並孕育下一代,他因此有了許多機會與孩子們互動。當初和台電洽談公共藝術祭的設定,台電便是期待以「童年藝術節」的架構來設計,但黃彥穎也思考如何讓活動在台灣當時童玩節、兒童藝術季的典型外,有其他的可能。無論是「奧拉之城」或是「限動進行曲」,黃彥穎認為這些作品的設置還是要在公共藝術的結構之中,如何和觀眾發生關係,應該是最基礎的思考層次,更進階的是親子觀眾的臉孔到底為何?要如何讓親子觀眾在活動間產生「趣味性」?這些立基的思考點,讓他對於針對親子觀眾的策展方向,都持續在偵測如何讓觀眾參與產生動機。

他認為「動機」的產生,很大的來源是如何去建立一個可以兌換「努力」的機制,讓觀眾理解他在活動的參與,是會有回饋的,而自主產生參與感。黃彥穎認為許多藝術展演當中,觀眾自身就會將自己定義為一透明的旁觀者,但黃彥穎希望能讓觀眾感受到在活動中,自己是有角色與任務的,當觀眾在進行間感受到自己的位置,也更會積極與展覽內容做互動,「所以我思考的反而是可以在一場展覽裡為觀眾創造出多少動機?」這成為他這一系列針對親子觀眾策展,最核心的起手式。

延伸閱讀|奧拉之城:相機視角與兒童的眼光

將工作人員擺放在關鍵的位置

除了創造觀眾觀展的動機外,黃彥穎在活動開幕前,也會特別耗費時間引導現場工作人員的創造力。他的策展企畫,將工作人員擺放在很關鍵的位置。當然對活動來說,最重要的當然是觀眾,但工作人員因為是活動幕前與幕後的中介,並且是第一線跟觀眾互動的角色,不應只是指引方向的被動角色。工作人員的角色應該在藝術展覽中有更大的發揮,並且更具有自主的創造性。他提到在電玩世界中,每個遊戲在不同的場景都會設置NPC(非玩家角色,non-player character),這些各具特色的NPC通常是玩家不能控制的,但他會在不同的關卡提供任務給玩家,黃彥穎擷取了這樣的角色設定意義,放置在他展覽的工作人員身上。

在工作人員的培訓過程中,黃彥穎期待每個工作人員都能以自身的專業或品味,引領觀眾重新面對作品的視野,並帶來有差異的對話關係。不同的工作人員會輪替引領觀眾理解作品,因此即便是同一件作品,也會因為NPC角色的不同,有完全不同的體驗。因此許多週邊居民的親子觀眾,會在活動間重複造訪活動現場。「這個機制,即便作品不變,觀眾因為工作人員的輪替還是有新的體驗,這是建立在人和人的關係上,造成作品的多元體驗。」

有的工作人員是劇場出身,很會帶氣氛和吸引群眾;有的則是內向傾向,但也因此相較外向的工作人員,讓觀眾面對作品有完全不同的體驗。黃彥穎回憶,曾經有一位實習醫生來擔任工作人員,將作品以數學題的方式提供觀眾任務,如「某件作品是由幾個正方形所組成?」讓觀眾以數理解題的方式圍繞著作品討論兩三個小時。觀眾因為工作人員的任務,開展了不同觀看作品的視野,也讓整個觀展體驗成為饒富趣味的過程。

「精神跑道|限動進行曲」王俊淵作品《引力的秘密》。(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從戶外公園、美術館到文化園區

「奧拉之城」系列總共歷經三個不同場域的策展,包括高雄中央公園戶外場域、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美術館場域,最後到「限動進行曲」C-LAB這樣實驗的文化園區之中。對黃彥穎來說,「奧拉之城」一開始就是針對一般大眾公園所設計,後續在美術館與文化園區都是截然不同的場域體制。黃彥穎也針對這些不同體質的場域,調整策展的重心。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時候,策展思考的是如何運用美術館的場域,達到對於作品凝視的效果,他期待能讓觀眾更進入藝術家提供的作品詮釋空間。

而在C-LAB此次「限動進行曲」,雖然一樣是全戶外的作品體驗,但他想試著將作品的某個元素放大後,對觀眾來說作用會是什麼。「限動進行曲」此次現地製作的新作都和「聲響」有關,試圖讓孩子以聽覺來感受作品,讓他們思索作品發出來的聲響,又對他們產生何種意義?包括蔡文章作品《一首歌掉在了地上》,即是一件將彩色廢棄床墊轉換成音階的作品,觀眾可以自在的蹦跳於床墊間,創造屬於身體、場域與音樂創造的曲目,也呼應空總場域本身曾經是軍事基地的特質——軍營間肅穆規律的宿舍,在場域重新被打開後,賦予了新的顏色和體驗方式。黃彥穎特別提到作品體驗間,觀眾面對床墊會有特殊的「回彈感」,而這樣身體感的創造,也是過去「奧拉之城」系列比較少被關注的區塊。

「精神跑道|限動進行曲」蔡文章作品《一首歌掉在了地上》。(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王仲堃的《迴旋曲》則是思考疫情下,對於機場平面手扶梯移動時的身體感的鄉愁。藝術家面對無聲的平面手扶梯,卻不斷在腦內思考這個機械的齒輪咬合、動力馬達吐出轉速的畫面。他企圖透過作品展現某種熟悉日常,因為思考聲音的狀態而呈現另一種差異的生活圖層。《迴旋曲》以此為出發點,作品將一面架高的偌大圓盤傾斜6.688度,當人們在盤中或坐或躺時,隨著重力自然所帶出的慣性,會使圓盤上下迴旋的旋轉並發出聲音。這種超越日常所引起的出神,也成為一種引導觀眾享受當下的召喚。

「精神跑道|限動進行曲」王仲堃作品《迴旋曲》。(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不只是「遊具」的參與式互動作品

黃彥穎認為互動參與的作品,很大程度會被觀眾理解為「遊具」,但黃彥穎認為「藝術作品」和「遊具」還是有許多根本性想像的不同,他認為遊具基本上在造型上,如太空梭、海盜船等,多數都是協助孩子指向思考特定的奇想。但他認為參與式的互動作品,藝術家更大程度是提供「反思」,即便互動作品沒有人參與時,呈現的靜態,也都具有另一種閱讀意涵的層次。

廖建忠的《運転生活的終點站》,便採集大量的廢棄家電作為製造旋轉木馬裝置的素材。靜態時看似是一個大型的廢棄物雕塑,但作品旋轉動態起來,音樂聲響起,作品的氛圍又完全是另外狀態。而當這樣的作品背景從台北當代藝術館、中央公園到C-LAB附近的仁愛路林蔭大道,場域與作品間幽默的氛圍,都會創造出差異的社會景觀,而這樣詮釋的可能性也與一般的兒童遊具完全不同。藝術家也會同步思考作品和觀眾加起來的景觀為何?「展覽比較不只是單純的觀眾參與,展覽在觀眾導入的動態中,還能為活動的景觀帶來何種影響?」

「精神跑道|限動進行曲」廖健忠作品《運転生活的終點站》。(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卡牌機制:享受這個展覽的姿勢很重要

而「限動進行曲」與過去的「奧拉之城」的活動設計中,最特殊的就是遊戲過程中,卡牌機制設計的納入。此機制源自於黃彥穎想將活動內容的紙本文宣預算,創造性地挪移到體驗展覽內容的遊戲卡牌設計,他希望在預設的標準答案下,還可以容許別的答案。導覽手冊也因此置換成集卡冊,當然非慣性的設定也讓執行過程充滿變數,「但我覺得這樣的過程有趣很多,而導覽手冊因為增加集卡冊的功能,甚至因此能夠二刷,這都是一般的戶外藝文活動的設定沒有挑戰過的。」

而為了卡牌幻想世界的完整性,黃彥穎也為每件作品設定一個在「奧拉之城」世界觀的設定,所以作品都有兩種版本,一個是藝術家創作理念的版本,另外一個是在「奧拉之城」世界觀下的版本。這也是回應現實生活,很難純粹地去觀看單一元素,每件事物人都會綜合起來看待。提供另外的文本來閱讀展覽,則是因為很多展覽都會急迫想將知識內容提供給孩童,但其實很多概念是無法在短時間內濃縮給予的,所以黃彥穎著力的反而是在孩子參與的過程中,記住觀展時美好的身體感,找到自己的詮釋,「我希望可以提供另外一個姿勢。大家可以舒服地進入這個世界,享受這個展覽的姿勢很重要!」

一首琅琅上口的歌

在累積大量與孩童互動的經驗後,黃彥穎也深刻感受到下個世代與自己曾經歷的童年有巨大的落差。他很希望能夠將觀看展覽這個限縮在藝術圈的習慣,擴大到讓一般孩童都能擁有習慣看展覽的身體,「如果我策劃展覽是可以創造出這種可能的話,我會很樂意去做。讓他們會習慣看到展覽與藝術品,而不是在還沒去前,就把它想成一個無聊的活動。那會是我覺得我的策畫所累積的、可能比較有建設性的影響。」他覺得就像是聆聽音樂的經驗,早期可能是大眾流行音樂,但慢慢聆聽經驗會越來越廣,會有世界音樂、搖滾樂、爵士樂等不同音樂種類的探索。「可以成為他們正向觀展經驗的開始,他們未來也許會再追尋不一樣的展覽體驗。」

另外他也觀察現在孩童的遊戲經驗,大多是手機與電玩,許多想像空間都被電玩世界的設定填塞。但他回憶自己的童年,卻是用簡便的紙箱,就可以玩出很多創意的花樣,他覺得自己的策展也是,不是將想像的空間填滿,而是要適當的騰出空位,讓孩子可以置放自己的想像與詮釋,這也是他策畫裡細膩的適度空白,並提供動機讓孩子自主填空。

回到展覽題目「限動進行曲」,他自己本身從BBS、ICQ、部落格時代,一直到現今社群媒體常用的限時動態,每個人彰顯自己的媒介不斷演化,流行社群的傳播媒介、秩序一直都有板塊位移的狀態。他覺得限時動態,是人在特定時間與日常相互匡列的表達語法,也是一個人生活的瀏覽。社群時代下人們很難再專心凝視,大家看待藝術作品也很像在瀏覽限時動態般快速掃射,如果這樣的觀賞習慣已經內化,那藝術家要如何在一個限動般的觀看時間裡,去匡列他的議題與反思?這是對藝術家下的戰帖。對黃彥穎而言,他也反思藝術家的主體,不應只是為了自我滿足,而是如何讓在意的議題可以被烙印與傳唱,「藝術如果要被記住,也許就讓它變成一首琅琅上口的歌。」

「精神跑道|限動進行曲」涂維政作品《卜湳文明遺跡—— 魂遁之輪》。(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展覽|精神跑道——空總夏藝站

展期|2022.07.02 (六)–09.25 (日)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展覽|精神跑道限動進行曲

展期|2022.06.25 (六)–08.21 (日)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廣告)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現為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