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臺灣犀牛化石大集結 ! 臺博館「臺灣有犀 特展」 再現臺灣犀牛傳奇 跨越數萬年時空的古生物探索之旅!

臺灣犀牛化石大集結 ! 臺博館「臺灣有犀 特展」 再現臺灣犀牛傳奇 跨越數萬年時空的古生物探索之旅!

重現51年前臺灣首次展出犀牛化石的歷史時刻,引領觀眾穿越時光隧道,探索臺灣這片土地上曾經奔馳過的史前犀牛,以及豐富多樣的古生物世界!

由國立臺灣博物館主辦,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臺南市立博物館左鎮化石園區共同合辦的「臺灣有犀」特展,重現51年前臺灣首次展出犀牛化石的歷史時刻,引領觀眾穿越時光隧道,探索臺灣這片土地上曾經奔馳過的史前犀牛,以及豐富多樣的古生物世界,即日起至115年5月31日於臺博館本館展出。

本展以臺灣本土出土的珍貴犀牛化石為核心,集結多件重量級典藏,包括早坂島犀與早坂犀牛模式標本、白犀牛全副骨骼與王雷獸頭骨化石,以及腔齒犀全副化石等,帶領觀眾踏上一場跨越數萬年時空的古生物探索之旅!

展覽精心策劃六大主題單元,首先介紹臺博館與犀牛的歷史淵源,復刻1972年經典展場景,重現當年化石挖掘與研究氛圍。接續從哺乳動物的食性及行走方式,深入解析奇蹄動物的演化特徵。同時,透過左鎮化石園區館藏的各種臺南產的化石及玩偶模型,重現臺南早坂犀發現地的生態樣貌的縮影,營造親切易懂的觀展體驗,並加入臺灣各地化石動物群介紹,讓大朋友小朋友可同時認識到臺灣史前動物豐富的多樣性。

「這一切就像命運的安排。」臺灣大學博物館群地質標本館館長李寄嵎分享,2022年法國團隊研究中遺漏的一枚犀牛牙齒,竟在臺大庫房中意外尋獲,促成與臺博館的借展合作,讓完整標本得以重現於展場。他表示,從1940年代早坂一郎的初步紀錄,到今日的國際研究成果,是一次跨越世代的學術連結。

開幕典禮上也邀請50年前在臺南菜寮溪床發現化石的陳世明先生親臨現場與標本再會。他驚喜表示:「當年不知道化石的價值,沒想到保存得這麼完整!」

在「再現左鎮動物群」單元中,特別運用絨毛動物模型及造景生動還原遠古生態樣貌,可看到包括劍齒象、草原猛獁象、四不像鹿、金絲猴與早坂犀牛等,感受當時草原與森林共存的豐富景觀。

早坂犀牛在臺灣的發現,起源於1940年代,由早坂一郎首次揭示。隨著1972年臺博館的發掘團隊深入左鎮菜寮溪流域,出土了大量早坂犀牛化石,證明了這種巨大哺乳動物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也讓早坂犀牛成為研究臺灣及全球古生物演化的重要依據。經國際團隊不斷追蹤、鑑定與比對,2022年早坂犀牛重新被歸入新屬,以「早坂島犀」此一臺灣特有種再次受國際關注。

本次展覽以50年前陳世卿及陳世明兄弟的犀牛化石挖掘事件為起點,結合1974年臺博館展覽老照片及剪報,打造時間穿越的展覽氛圍。展示內容不僅聚焦於臺灣犀牛,更將視野拉至全球,呈現哺乳動物的演化歷程與多樣性。觀眾將有機會一睹現生的白犀牛、馬等骨骼標本。

除了臺灣的犀牛,展覽還集結了來自全球的珍貴化石及現生標本,包含美國3000萬與2500萬年前的漸新世「內布拉斯跑犀」、「王雷獸」,還有中國甘肅中新世與上新世的平齒三趾馬頭骨、安氏大唇犀,以及更新世的俄羅斯腔齒犀化石等,與臺灣的犀牛化石一同展出,此檔展覽可說是近年臺灣化石物件最為齊全完整的一次,喜愛古生物的民眾一定要把握難得機會。

同時,展覽利用巨型絨毛玩偶來復原重現早坂犀發現地的生態樣貌,並加入臺灣各地化石動物群介紹,打造適合親子共賞的觀展體驗,並呈現最新化石研究成果與未解課題。更多展覽及教育推廣活動資訊請上臺博官網查詢。

臺灣有犀 特展

  • 日期 : 2025/06/17 09:30 ~ 2026/05/31 17:00
  •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
  • 票價 : 全票:每張 30元|半票:每張 15元(本館及古生物館一票共用)
小典藏ArtcoKids|小編報報( 1490篇 )

喜歡藝術,熱愛繪本,最愛閱讀,還有開懷大笑的小孩笑容! 每天都愛四處看東看西趴趴走,要把最新鮮有趣好看好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按讚FB→https://www.facebook.com/artcokids/
▲來追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cokids/
■聽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rtcokids
◎加LINE@→https://line.me/R/ti/p/@hmo6185j 
◣一起玩→ 合作洽談 artcokid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