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博物館
一葉知秋,當台灣美術成為自然力的註腳: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試圖用博物學家的視角,以「北回歸線」、「黑潮」、「季風」為三大主軸,結合理性科學的分析...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從藝術史視角看消失的「臺灣神社祭」
祭典時奉納神社的物品,在政權轉移後被賦予新的意義;描繪祭典景象或神社空間的畫作,也隨藝術史的研究重新被審視、詮釋,創作以...
愛看展│開春最值得期待的「偶・遇」 臺博館「偶・多元文化之身」特展 揭偶戲文化面貌
特展以「偶・多元文化之身」為名,強調戲偶的身體是因一地文化而塑成,可視為文化之身。展覽透過3大主題區域展示偶戲文化的多面...
藝聞摘要:Robert Smithson《螺旋防波堤》納入美國國家史蹟名錄、第一本AI生成藝術雜誌問世、日本建築巨擘原廣司逝世、空山基《機械姬》偽作爭議、美國藝術家Pippa Garner逝世、臺博館獲贈1萬1千多件偶戲文物現正展出
典藏Artouch雙週藝聞:2024年12月24日至2025年1月6日。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臺灣的博物館內收藏的各種古畫摹本,竟出自日本畫家之手?
1895年,日本透過甲午戰爭的勝利取得臺灣。在政府的統籌下,展開一系列對日本境內古物的調查,在這個「古物保存」時代中成長...
臺灣現代建築.博物界的啟蒙之師──漢寶德是如何煉成的?2024五大館所推出「漢館長逝世十週年紀念展」一次看
漢寶德,1934年出生於中國山東,戰亂年代1949年隨父親服務的海軍南移到臺灣。在2024年歲末,文化部聯合與漢寶德有著...
博物館人事異動:洪世佑陞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由文化部主秘陳登欽接任
國立歷史博物館前館長王長華在8月1日退休後,暫由副館長王逸群代理。文化部今(11/5)日宣布,新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將由...
臺灣風景觀的變遷:以清領時期到戰後的長卷畫為例
長卷作為東方獨特的藝術形式,自右而左的觀看順序具有固定方向,適合製作者(或訂製者)經過巧妙設計,向觀者傳遞特定的風景觀,...
愛看展|臺博館秋季新展開幕 深入探索鳴蟲文化,感受自然旋律與鳴蟲文物的獨特魅力!
本次特展以古今中外與鳴蟲相關的故事、詩詞揭開序幕,接續從科學的角度探討鳴蟲的行為與生態價值,幫助觀眾理解這些昆蟲在自然界...
愛看展|國立臺灣博物館互動式特展「未來戰士—永續地球環境特展」召集未來戰士拯救地球!
以太空人尋找移居星球為背景,邀請觀眾化身「未來戰士」,彙整32個地球危機,請觀眾為地球環境提出永續的解方,在一步步的行動...
文章導覽
1
2
3
...
5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