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平一開始單純覺得,「在場.非虛構寫作獎學金」去中心的制度設計可以看到更多非主流題材投稿,抗審查的、少數的聲音可以被傳播,成為令人期待的華文敘事。沒想到,真正打動讀者的文章不只很快就出現,深度書寫下的地方故事往往還能捕捉跨文化現象,因此改變了所謂「華文敘事」的刻板印象。「在場」確實種下了預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內容地景,本文將從「在場」的制度設計出發,試圖分析這種不經意的結果如何而來?
延續上一期專欄〈【薄荷薄荷】房間裡的盲人與大象——淺談補助結構的防弊與尋租」〉,本文聚焦在特定案例,期使介紹更加具體。這次我們以「在場.非虛構寫作獎學金」(以下簡稱「在場」)為對象,指出一個開放的制度設計如何擘劃出另類的新聞書寫,同時導引專業的知識與豐富的資源至寫作者手上。我們可以看到,「在場」不只有著別開生面的精神與制度,也的確吸引越來越多評委、編輯、作者和讀者的加入與關注,其靈活的多方串連機制...
您已經是會員?登入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黃豆泥( 26篇 )追蹤作者
分散自治與數位主權探求者,白天於公部門服務,晚上為FAB DAO與Volume DAO成員,曾以《百岳計畫》(Project %)參與2022年林茲電子藝術節,並規劃北師美術館《Kng DAO》(2022)、台北國際藝術村《鏈上駐村》(2022, 2023)。嚮往制度設計與新興科技的撞擊,正在尋找有別於電馭極權與財閥亂鬥的第三條路。
張寶成( 33篇 )追蹤作者
Volume DAO 共同創辦人,參與策劃台灣第一場泰卓鏈(Tezos)人工智慧 NFT 收藏展《機器會夢見 NFT 嗎?》。曾為音樂廠牌「旃陀羅唱片」(Kandala Records)負責人,與黃大旺共同發行的專輯「民國百年」,獲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大獎「數位音樂與聲音藝術類」榮譽賞。同時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專長為歷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