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世紀的《伊索寓言》開始,世界各地的寓言流傳開來,產生了各自文化的不同版本。這些故事或許細節稍有出入,但主要的概念是相同的:擁有說話能力的人類,將這樣的能力套用到動物身上,並且從這些動物之間、或是動物與人類之間的互動,最終還是用來反思人類的世界。寓言故事傳到了法國,17世紀的詩人拉封丹將這些故事轉變成優美的韻詩,並且開啟了各種不同風格的圖像歷史。
擁有漫長歷史的「寓言」是種想像,作者將人的世界想像成動物的型態,然後讀者再反過來將這些動物臉孔的故事想像成人類的社會。
從六世紀的《伊索寓言》開始,世界各地的寓言流傳開來,產生了各自文化的不同版本。這些故事或許細節稍有出入,但主要的概念是相同的:擁有說話能力的人類,將這樣的能力套用到動物身上,並且從這些動物之間、或是動物與人類之間的互動,最終還是用來反思人類的世界。
不過,其中也有熱愛...
您已經是會員?登入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Tags

荷蘭萊登大學藝術與社會研究中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