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蘇富比(Sotheby’s)在29日於蘇富比旗艦藝廊(Sotheby’s Maison)舉辦2025年春季「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這是自2019年後,蘇富比現當代藝術拍賣再次回歸與三月的香港巴塞爾藝術週同期進行。首先登場的晚間拍賣共有42件作品上拍、40件成交,成交率95%,成交總額近2億9752萬港元,並締造兩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拍賣新紀錄。

本場最高價成交之作正如拍前所預期的是,由馬克.夏卡爾(Marc Chagall)創作於1930年的《瓶承春華》(Fleurs de printemps (La Cruche aux fleurs de printemps))拍出的3453.5萬港元奪冠。夏卡爾在創作此作的背景正是第二度前往法國的時期,當時正逢超現實主義蓬勃發展的時刻,此作匯聚夏卡爾極為經典的盛開瓶花、天使以及小提琴三項元素,將現實與幻想完美融合以頌讚生命的光華與春天的到來,標誌其在1930年代日益夢幻愉悅的創作風格之開端,而此作也曾為知名的美國藝術經銷商與出版商Lee Ault的收藏。《瓶承春華》以1700萬港元起拍、剛好於2800萬港元高預估價落槌,由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及中國區主席華真(Jen Hua)代表的買家競得,成交價達3453.5萬港元不僅使之成為本場最高價易主作品,同時也刷新其在亞洲藝術市場的拍賣紀錄。

本場第二高價成交的作品為印象派藝術家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經典題材的《坐姿浴女》(Baigneuse accoudée),繪製於1882年正是雷諾瓦開始轉向專注於此主題繪畫的初始階段,而他也在同一年創作另一件構圖相似的姐妹作《坐在石上的浴女》(Baigneuse assise sur un rocher),現藏於巴黎瑪摩丹莫内美術館(Musee Marmottan Monet),更曾經是同為印象派藝術家的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收藏。《坐姿浴女》自1000萬港元起拍、至競價後半段形成蘇富比亞洲區主席及臺灣董事總經理林宛嫺(Wendy Lin)與華真分別代表的買家相互拉鋸,最終由華真代表的買家以2355.7萬港元成交價競得此作。

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的小型銅雕《側臥人物模型:支撐》(Working Model for Reclining Figure: Prop)構思與鑄造於藝術家成熟時期的1976年,此作以扭曲的軀體以精準的平衡感呈現,而腳部的布料褶皺則為靜態的形態注入了動態的活力。此作於1650萬港元落槌,以成交價2050.5萬港元成為本場第三高價。
本場第四高價成交之作為畢卡索(Pablo Picasso)創作於1947年的《鏡子》(Le miroir),曾在1985至2001作為MoMA的館藏,由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及亞洲區現代及當代藝術部主席何杏淇(Elaine Holt)代表的買家以1867.5萬港元競得。出現於畫面中的櫻桃是畢卡索與情人弗蘭索娃.吉洛(Françoise Gilot)初識時的話題,象徵著兩人的情愫圖像也偶爾出現在畢加索的靜物畫中,進一步增強了這種浪漫的隱喻。《鏡子》的創作背景正是畢卡索擺脫戰爭時期的焦慮,並與吉洛展開家庭生活的幸福階段,因而啓發下筆歡快且極具創造力的繪畫主題。而畫中牆上的鏡子,因為加入沙子進而形成富有肌理的藍色量體擺脫投影的功能取向,為整體構圖增添了一種超現實的幻象色彩。

趙無極的《31.08.2001 – 09.09.2002》體現出運用藍色表現對空間深度的象徵與靈感;對他而言,藍色最能代表宇宙自然之間海納百川的脈絡與秩序。本作在構圖上有別於慣用的三段式佈局而改採上重下輕的構圖;稀薄的普魯士藍暈染於畫布下方邊緣,與上方深邃的藍色及交錯的黑色筆觸形成微妙呼應。以成交價1440.5萬港元,為本場第五高價成交作品。

尼古拉 · 帕爾蒂(Nicolas Party)在2019年繪製的《洞穴》(Grotto)受象徵主義藝術家威廉.德古夫.德.昂克斯(William Degouve de Nuncques)的洞穴油畫啟發,帕爾蒂描繪了石窟的連綿岩層,並採用單一的藍色漸層變化增添了洞穴的寂靜與深邃,反映出他重新詮釋藝術歷史主題的探索和興趣。此作為第一次現身拍賣市場,由林宛嫺代表的買家出價1200萬港元勝出,成交價為1501.5萬港元。

草間彌生創作於2019年的《星夜南瓜》也是首度出現在拍賣市場,以細密磁磚鋪排於表面,構成金色南瓜與紅色波點的亮麗搭配,最終由華真代表的買家出價1200萬競得,成交價為1501.5萬港元。與尼古拉 · 帕爾蒂的《洞穴》並列本場第六高價。

巴塞利茲(Georg Baselitz)作為戰後德國藝術的領軍人物,一直致力推動藝術表現的界限,在本場上拍的《手臂和軀幹之間的三角形》(Dreieck zwischen Arm und Rumpf (Triangle between Arm and Torso))便是其標誌性的倒置技法和對人體形態終身探索的範例之作,亦曾先後存於倫敦的薩奇收藏(Saatchi Collection)和巴塞爾的貝耶勒畫廊(Galerie Beyeler)。此作以低預估價90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為1135.5萬港元。同為德國藝術家的君特・弗格(Günther Förg)在本場也有創作於2008年的點畫系列《無題》(Untitiled)大型作品上拍,由東南亞藏家以889萬港元成交價購藏,並創下君特・弗格在亞洲的最佳拍賣紀錄。

而本場亦有不少亮點之作。例如:一開場接連四件作品就吸引買家積極喊價,在落槌時都已超越高預估價而將全場競投熱度迅速帶動起來。其中,擔綱本場開路先鋒的新銳中國女性藝術家李黑地因受到國際藍籌畫廊代理而被備受關注,創作於2022年的《在死的冰上起愛的火災》在同年個展「雀在破曉」首度展出,反映出她所著迷的「水」的意象,而本作呈現的「冰火相容」更鮮明體現了藝術家對刻板二元性的挑戰。從22萬港元起拍,吸引多達20口的出價追加至110萬港元才落槌,最終以139.7萬港元成交價刷新個人拍賣紀錄。同樣是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季鑫,在近年以極具辨識度的細長人物造型獲得關注,本次上拍的《拂曉》以超過低預估價三倍以上的254萬港元強勁成交,也改寫拍賣紀錄新高。

越南藝術也在本場受到熱烈支持,枚中栨(梅忠恕, Mai Trung Thu)的兩件作品皆由積極出價的線上買家競得,並在落槌時都已突破高預估價。先上拍的《生活的樂趣I》(Joie de vivre I)罕見地刻劃多達18個人物之間的互動,流露出孩童天真無憂的遊樂情景,以55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為698.5萬港元;而描繪兩位優雅仕女的《奏樂》(Joie de vivre I)成交價更直逼高預估價雙倍,以1013.5萬港元亮麗易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