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蕭文杰專欄】已知的台灣糧倉文資類型與歷史

【蕭文杰專欄】已知的台灣糧倉文資類型與歷史

糧倉的設計一開始就不是以美學為要求,但是在台灣吃台灣米,不應該忽略屬糧食的有形文化資產,糧倉的空間是「食農教育」的好地方,可以活化再利用。
2020年10月「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糧倉」被拆後,促使筆者想要將已知的台灣糧倉文資類型與歷史做簡單探討。 糧倉是基於保存稻穀及農作物的儲存空間,這一類建築,在興建的過程並不會以美學及藝術為優先,注重的是如何保存糧食的科學。在台灣,糧倉當然是米食文化的一部分, 已知的台灣文資糧倉的類型與歷史約略有下面幾類: 《番社采風圖》的「舂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一、 台灣...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蕭文杰( 8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