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兒童博物館協會對於兒童博物館的最新定義:兒童博物館為非營利的教育與文化組織,以引發好奇與促進學習為目標,不遺餘力地為不同需求與興趣的兒童規劃各種展覽與活動。奠基於此,位於美國中西部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The Children’s Museum of Indianapolis)被美國博物館協會認證為最大且最棒(The Biggest and The Best)的兒童博物館。
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成立於1925年,「為家庭觀眾打造非凡的學習經驗」是百年來持續的使命;2025年該館即將迎來100歲生日,許多的展覽與計劃正在如火如荼籌備中。筆者有幸獲得獲得傅爾布萊特計畫(Fulbright Program)支持,在籌備百年時加入團隊,以一個研究者、實踐者、他者的角度觀察。
[1] 筆者以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ld Right in Children’s Museums: A Study of Children’s Museums in the United States,以交換學人身份於2024年11月至2025年7月於美國印第安納波里斯兒童博物館參與觀察與研究
以「人」為中心的兒童博物館
兒童博物館的出現,是博物館以「物」為核心到以「人」為中心的典範轉移:以兒童為圓心,以與他有關的內容為半徑,透過互動性、可玩性高的設計,讓孩子在多元且廣泛的範疇裡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事、嘗試與世界溝通的各種方法。
然而,如何讓兒童與博物館產生連結,每家兒童博物館都有自己的獨門妙招。
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有一群人在各個角落神出鬼沒,他們有著豐富的知識,也有滿滿的創意,更厲害的是有各種讓孩子覺得好玩的方法:他們就是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特有的「詮釋員」(Interpreter)。

連結兒童與博物館的「詮釋員」
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每天都有各種主題的活動可以參加(平日至少有32場、假日至少有36場),這些活動大多由館內的詮釋員策劃與執行。
每個詮釋員都有自己擅長或有興趣的主題:有些人專攻恐龍化石、海洋生物,有些人熱愛規劃藝術或音樂體驗給學齡前孩子,有些人特別了解美國兒童的流行文化,有些人則熱衷於世界各地的陸上或水下考古,更有些人專注於工程與科學甚至是太空發展。他們就像是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行走的百科全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更酷的是會用超好玩的方式引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遊戲中吸收新知。

詮釋員的養成計畫
根據詮釋組的專員Zachary Neiditch表示,目前詮釋組總共分為5組,分別為Dinosphere(恐龍展區)、STEM/Science(科學、工程、自然等展區)、Humanities(人文與學齡前展區)、Special Exhibition(特展)、Actor Theater(劇場),每組約8人,總共約45人。
由於詮釋員是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在培訓詮釋員的過程中,不只有專業訓練(兒童博物館的定義、兒童博物館的使命與任務、詮釋員的角色與功能)更強調優化與強化詮釋員本身特質。
每個詮釋員除了研讀所屬組別的主題基本資料外,更重要的是找出自己有興趣的部分研究,並以自己的方式介紹所學所知給孩子與陪伴者。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所擁有的天賦與特質,因此「以旁觀角度找出詮釋員自己也沒發現的優勢」就是Zachary重要的工作之一。

每個詮釋計畫都是集思廣益、層層把關的心血結晶
詮釋員的每個計畫,都必須依據館內自行開發的Checklist逐步發展:從指派或是提案開始,歷經概念發展、一頁計畫撰寫與審查、概述審查、訓練規劃、排練、員工發表、詮釋組主管審查、施行計畫撰寫、訓練計劃執行、管理階級審查、正式對外發表、補救性評量,到最終總結性評量,總共13個步驟並經由各種關係人的層層把關。
由於詮釋員是讓展覽更有「人味」的重要元素,筆者相當好奇館內展覽組與詮釋員的合作模式。Zachary提到,詮釋員通常是在展覽內容大致底定時發展詮釋計畫,計畫初稿會給展覽組確認是否符合展覽的內容與精神,同時Zachary也會確認是否符合館內的任務與使命。
舉例來說,館內在展的米奇特展,展覽組在展覽內容與方式確定後,曾向詮釋組表達「希望少一點科技、多一點實體接觸」的願望,在詮釋組絞盡腦汁後提出了布魯托的小寵物大遊行(Pluto’s Pet Parade),完美回應了展覽組的期待。

這件事很重要:詮釋員不只好(ㄏㄠˋ)玩也要好(ㄏㄠˇ)玩
就筆者的觀察,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詮釋員是最好(ㄏㄠˋ)玩,也是最好(ㄏㄠˇ)玩的一群:在面對孩子時,總能看孩子狀況生出各種的對話與活動;在參與館員內部活動時,總能用機智的反應讓大家有新的想法。
或許有人會說,在兒童博物館的詮釋員本來就應該特別活潑、特別主動;然而,筆者認為容許他們創新實驗更爲重要,來自館方的支持與多方的把關,讓他們在研發新計畫的同時能被多方關照,將可能發生的事情都細細地想過一輪,為的就是回應館的使命:給孩子與陪伴者歡樂(Joy)、驚奇(wonder)、好奇(curiosity)。
參考資料:The Children’s Museum of Indianapolis
延伸文章
【專題|我是兒童,博物館請聽我說】為什麼兒童博物館很好玩? 專屬小小孩與陪伴者的溫馨時空: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學前教育計劃」
【專題|我是兒童,博物館請聽我說】為什麼兒童博物館很好玩? 關心且在意關於兒童所有的大小事:世界上最大最棒的兒童博物館「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

遊走於博物館與美術館、體制內與體制外,熱愛和小朋友蹲在一起學東學西、笑東笑西,被小朋友們加冕為惇惇隊長,成群結隊的目標是要消滅各種無聊、讓世界變得好玩。
期待自己一直保有小朋友直率的個性,對平凡與不平凡都能坦率又熱情,正在努力開創自己的斜槓人生:巧不巧studio、M&M、龍山好王(ㄨㄢˊ)。
巧不巧studio:https://reurl.cc/QW681M
龍山好王(ㄨㄢˊ):https://reurl.cc/EXZq80
M&M:https://reurl.cc/lZ5EL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