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題|惇惇隊長出擊中!你今天兒童友善了嗎?】小小的到大大的兒童參與,都很重要:英國「孩子在博物館」第一手兒童參與心法

【專題|惇惇隊長出擊中!你今天兒童友善了嗎?】小小的到大大的兒童參與,都很重要:英國「孩子在博物館」第一手兒童參與心法

英國慈善組織孩子在博物館(Kids in Museum )初衷就是「與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一起,為兒童、年輕夥伴、家庭觀眾打造友善的博物館經驗」。

作為國內兒童參與博物館的倡議者與實踐者,筆者有幸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23海外藝遊專案補助,到英國與熱情與行動力滿滿的兒童友善、兒童參與的行動者(博物館員、非營利組織成員、政府官員、社區實踐者等等)請教他們的經驗,並將臺灣現況與未來可能發展與其分享。


第一位訪談的對象就是孩子在博物館(Kids in Museums)的執行董事Alison Bowyer ,摘錄關鍵如下:

英國慈善組織孩子在博物館(Kids in Museum )於2003年成立,至今已經走過20個年頭。一直以來,組織初衷就是「與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一起,為兒童、年輕夥伴、家庭觀眾打造友善的博物館經驗」,近年致力於「參與」(Engagement),讓更多樣貌的兒童、年輕夥伴、家庭觀眾以不同方式表達想法,為自己發聲進而發揮影響力。
© Sir Quentin Blake

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成人是關鍵

Alison以「我們是孩子,我們在博物館」宣言(Kids in Museums Manifesto)為例,當時在收集孩子與成人意見時,以線上問卷、實體訪談的方式,大量的收集資料,從各種意見中慢慢聚焦、核對、確認,最終以口語的方式呈現了孩子的真實需求。

Alison也特別提到,對她而言這個計畫更偏向共創或是成人主導,因為成人必須先創造孩子能安心表達空間、聆聽孩子的語言,才能與孩子討論更多話語背後的需求與期待。

鼓勵年輕朋友參與,成人學著放手

孩子在博物館有Youth Panel和Young Trustees,讓年輕朋友可以用喜歡的方式參與:Youth Panel有10位,年齡分佈在16到25歲,每個月定期線上聚會,並由組織提供部分經費發展與「孩子在博物館」有關的計畫。

Alison笑著說,Youth Panel除了自己製作podcasts之外,近期也關注博物館能對氣候變遷議題、年輕夥伴社交孤立議題做些什麼,同時主導2025「孩子在博物館」的大會(屆時會有部分線上參與,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哩)。

Young Trustees年紀比Youth Panel稍大一些,成立之初組織提供較多的培訓計畫,並為其安排業師。Young Trustees主要工作是協助Youth Panel讓計劃得以執行,可以說是Youth Panel的小小業師。

Alison說,年輕夥伴有很多的可能性,組織不會強制期待他們這一生都得奉獻給孩子與博物館。所以,雖然理想狀態是Young Panel的夥伴未來仍有意願留在Young Trustees ,但執行至今仍還在努力。

訪談快結束前,Alison分享了她的兒童參與心法,給臺灣在努力實踐兒童參與的夥伴們:

  • 參與不是一天就可以得到成果,要持續努力、耐心等候。
  • 博物館員要對孩子有信心,也要相信自己做的事有意義。
  • 成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創造孩子能夠安心表達的空間。
  • 參與的形式很多,小小的參與到關鍵的參與都該被重視!

參考資料:

王惇蕙( 14篇 )

遊走於博物館與美術館、體制內與體制外,熱愛和小朋友蹲在一起學東學西、笑東笑西,被小朋友們加冕為惇惇隊長,成群結隊的目標是要消滅各種無聊、讓世界變得好玩。

期待自己一直保有小朋友直率的個性,對平凡與不平凡都能坦率又熱情,正在努力開創自己的斜槓人生:巧不巧studio、M&M、龍山好王(ㄨㄢˊ)。

巧不巧studio:https://reurl.cc/QW681M
龍山好王(ㄨㄢˊ):https://reurl.cc/EXZq80
M&M:https://reurl.cc/lZ5EL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