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故宮博物院的政治與歷史情境(三)

故宮博物院的政治與歷史情境(三)

National Palace Museum’s Politics and Historical Context(III)

新世紀以來,只要民進黨在中央執政,故宮博物院一定成為政治題材。

新世紀以來,只要民進黨在中央執政,故宮博物院一定成為政治題材。陳水扁政府任命的第一位故宮院長杜正勝,極力主張故宮應該離開行政院部會,改隸總統府。原任國史館館長的吳密察,則是蔡英文政府任內的第三位故宮院長。杜正勝以中國上古史和交通史的研究著稱,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吳密察則以臺灣史見長。吳密察堅持,故宮既然是博物館,就應改隸文化部。3月中旬,吳在立法院報告業務,面對委員詢問故宮是否可能比照中研院,直屬總統府時,更是直接表明:總統府是憲政機關,專業的文化機關不宜放入。

針對故宮行政位階的歸屬,杜、吳兩位都勇於發表一己之見。要說學者本色,他們應該都是,儘管扞格不入。然而,有權定調的,還在於行政院,乃至於總統府。至於文化部,目前還與故宮博物院同屬一個行政層級,理應沒有置喙的資格。

針對吳密察的態度,曾任馬英九政府故宮院長的馮明珠,則是在2月中旬接受媒體訪談時表示:「故宮自成立以來就已隸屬行政院,位階甚高其來有自。」她並反問:「世上幾乎沒有知名博物館以部會等級存在,為什麼中華民國不能不同?」(《中時新聞網》,2021年02月18日。)事實上,我們提過,故宮博物院並非遷臺以後,才隸屬行政院。早在1928年剛成立之初,先是直隸於國民政府;1934年10月,該院組織條例重訂,才改隸行政院迄今。

故宮博物院當然是一個文化機構,但該院自民國成立以來就已隸屬中央政府──不是直屬國民政府,就是行政院。行之有年的制度,相對反映也見證了從帝制到民國的活生生歷史。故宮博物院不只珍藏華夏的物質文化與藝術,也承載中華帝國的歷史及其書寫。就此而論,延續民國以來的政治歷史,故宮博物院即使繼續直屬行政院,甚至直隸總統府,應該也不至於產生多大困擾。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也因國共內戰緣故,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臺的另外兩個標杆性的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和國史館──也與故宮博物院有著類似的歷史背景和發展。中研院於1927年成立,一開始就直隸於國民政府;遷臺以後,仍直屬總統府。國史館自民國初年就已醞釀成立,但直到1947年才正式開館,也是直屬國民政府;遷臺後,館務與館址幾經更迭,至今仍屬總統府下轄。

2007年11月,國史館加入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成為甲種會員。若是按照吳密察院長的文化政治邏輯──總統府是憲政機關,專業的文化機關(尤其是博物館)不宜放入──那麼,國史館是否也應改隸文化部?實際上,吳院長曾任國史館館長,為何他沒有主動建議蔡總統,先讓國史館脫離總統府,改為文化部下轄?同樣地,中央研究院作為全方位的專業機構,同樣無關憲政;院內也有許多文化範疇的研究所和文物場館,是否也該分拆,改隸文化部才對?

世界各國的政治和歷史發展皆有差異,自然演變出特色不同的文化與制度;博物館的治理文化亦然。眾所周知,美國沒有文化部,博物館不受政府監管,主要靠成立法人治理;英國大英博物館雖有來自官方的數位、文化、媒體和體育部的經費贊助,實際是由「受託人董事會」管理並任命館長,且須首相同意;法國羅浮宮博物館雖有文化部監督,實際治理則是羅浮宮基金會的董事會,而董事長就是館長,任命權在總統手上。

必要指出的是,故宮隸屬行政院已經將近百年歷史,原本一直存在的管理或指導委員會,一部分就是模仿歐美這些重要博物館的董事會制度,對於館長的遴選和任命也有一套規範,即使博物院尚無法人化條件。但不知為何,蔡英文政府上任沒多久,就於2018年裁撤故宮的指導會。如今看來,應該就是為了更直接而便捷地變更故宮博物院的行政層級鋪路。

不管怎麼說,故宮博物院存在的歷史意義,其文化地位與未來定位,都不應該是短期當權的政治官員或過客說了算!當政者有必要超越意識形態,更廣泛地聽取各方的專業意見。

王嘉驥( 2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