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白地上襯以鮮明藍色紋樣的中國青花瓷器,深受世界各地喜愛,除了用於外銷,也在製陶和文化上產生很大的影響。日本也不例外。江戶時代初期,先是誕生出以青花為原型的染付瓷器,到了江戶時代後期,京都地區也開始燒製瓷器或中國陶瓷的複製品。所謂「鹿背山燒」,正是仿造中國明清時期的青花,燒造出繪有精美紋樣的高品質瓷器。例如本館所收藏的一件〈染付山水文水指〉(見下文圖7),以鮮明的色彩表現出富有特色的紋樣,看似是來自景德鎮的「祥瑞」作品,實際上是在京都鹿背山燒成的日本製瓷器。
本次展覽,即特別展出藏於木津川市西念寺、海住山寺、及木津川市教育委員會和京都國立博物館的鹿背山燒,並同時陳列本館所典藏的中國陶瓷和日本染付瓷器,一共85件,帶大家一探日本對中國青花的接受情形以及染付的發展。
中國的青花
來自景德鎮的古染付與祥瑞
青花燒造於中國元代後期江西省的景德鎮窯,到了明代,景德鎮窯成為朝廷直接管轄的官窯。而景德鎮民窯和中國南方的窯場,也根據包括日本在內等海外接收地的需求和喜好,燒造外銷用的瓷器,積極從事輸出。本館藏有一件景德鎮窯燒製〈青花雙魚紋大皿〉(圖1),大皿的紋樣繪於微微泛青的透明釉下,色調深青,發色鮮明。水藻間優游的雙魚,上下對稱,周圍環繞著由牡丹、蓮花、菊花、山茶等四季花卉所串起的唐草紋。「魚」,字音通「餘」,是被視為財富象徵的吉祥圖案。四季相繫,則當是祈願一年四季皆富足的紋樣吧。將蓮池與水藻描繪在一起的魚藻紋,據信是受到當時流行於江南地區之繪畫的影響。
明末天啟年間(1621-1627)於景德鎮民窯燒造並銷往日本、為茶人所喜愛的青花,在日本被稱為「古染付」。「古染付」多是在稍顯粗放的式樣上描繪出大大的紋樣,而口沿處因釉料爆裂所產生的「蟲蝕」(釉剝)現象,亦為其特徵。本次展出一件古染付〈青花鹿紋香爐〉(圖2),器腹呈大幅度折曲,於側面描繪出姿態閒散的五頭雌雄鹿。厚實圓渾、富重量感的器皿,予人溫暖的感受,彎曲的器形,則為鹿群賦予了空間深度和動態感。
另有一種約略於同時期由景德鎮燒製並銷往日本、於深藍色青花上施罩亮澤透明釉的瓷器,因作品中曾見「五良大甫吳祥瑞造」銘款,故在日本被稱作「祥瑞」。祥瑞以結合幾何圖案與花鳥、山水紋樣之設計為特色,亦多見書有吉祥意味之文字或詩歌者。相較於古染付,祥瑞燒造品質較好,青花發色深藍,幾乎未見蟲蝕現象;且祥瑞雖多以色澤鮮豔的青花來描繪紋樣,但也有施加釉上彩的五彩和青瓷等,裝飾技法較古染付更為豐富多彩。本次展出一件祥瑞作品〈青瓷刻花扇紋碗〉(圖3),此碗之器身內外各以線條刻出四把展開的扇子,並施罩青瓷釉。
日本的染付
中國陶瓷的複製和發展
日本瓷器之燒造,是以自朝鮮半島傳入的燒造技術為基礎,並以中國景德鎮窯所燒製的青花為原型,於1610年代在以佐賀縣有田町為中心的肥前地區開始燒造。這類在近乎透明的白地上襯以鮮明藍色紋樣的青花瓷器,在日本被稱為「染付」,衍生出各式各樣的作品。本次展出一件重要文化財〈染付山水紋大皿〉(圖4),是有田地區瓷器生產初期的「初期伊萬里」代表作。大皿呈半球形,頗具深度,相對於此,圈足則顯得較小。中國風的山水圖紋樣,也許是因為畫在曲度較大的器表上,越靠近畫面邊緣,山脈越是被大幅地拉長,梅樹也被描繪得較大。發色鮮豔的深藍色和富有氣勢的強烈筆觸,相當具有可看性。
江戶時代後期,隨著京都地區開始燒製瓷器,中國的青花也受到當地陶工們積極地仿製。在京都,青木木米(1767-1833)很早就以仿製中國陶瓷聞名,留下了煎茶用具等符合當時流行的巧妙作品。永樂保全(1795-1854)也是活躍於京都的陶工,除了青花,還製作出許多仿中國南方出產之交趾燒、華南三彩等中國陶瓷的複製品,以及從中得到啟發的作品,並製作出精巧的祥瑞複製品。眾所周知,永樂保全也在各地開窯和製陶,據說他曾在天保年間(1831-1845)造訪鹿背山,在當地開窯,從事陶器製作。展品〈祥瑞寫染付結文形根付〉(圖5),是一件仿祥瑞的根付(譯註:一種裝飾用的墜子),模擬摺起之書信造型,即是永樂保全在現今滋賀縣大津市開窯時所燒製的作品。蓋上的圖案,由松樹下渡橋的人物圖和由卍字所接起的幾何紋樣組成。白地上襯以色澤鮮豔的藍色,對比鮮明。
鹿背山燒與中國陶瓷
鹿背山,位於京都府南端的木津川市,在奈良時代曾燒製過須惠器和瓦。而所謂的鹿背山燒,是指江戶時代後期至明治時代,以祥瑞為主之仿中國明清時代青花而燒成的瓷器及陶器。在鹿背山燒製作的期間,鹿背山從原本是公卿一条家的領地轉而為明治政府所管轄,相當於中國清朝末年等政治局勢發生重大變動的時代,因此在相對較短的期間內即結束燒造。鹿背山燒有數個窯場,其中,森本窯是在一条忠良(1774-1837)所主導的殖產興業下,由森本助左衛門於文政十年(1827)開窯燒造。明治元年(1868),第二代開設新窯,〈染付雲龍紋盃〉(圖6)據信便是出自於此。此一小盃的內側繪有自雲間現身的龍之形象,龍的面容看起來很可愛,然而,自口緣朝向前景、以染付之濃淡所表現出的雲,卻像是突如其來地現身,顯示龍的出現屬於一種令人欣喜的祥瑞之兆。盃上銘文寫道「村中のおかげで窯も辰之年」(拜村中之賜,窯亦屬辰之年),可能是為了慶祝明治元年(1868)戊辰時建造了新窯,遂交付了描繪有龍的盃子(「龍」日文訓讀為「たつ(tatsu)」,音同「辰(與龍對應的地支)」、「建つ(中文意為建、蓋)」)。
接著要介紹的作品,出自於以中川利三郎為窯元(譯註:窯場負責人)之「雲洞窯」。中川利三郎(號雲洞,1823-1912)生於京都,18歲左右成為獨立的蒔繪師。後來,他在五条坂與神樂萬平一起成功製作出銅版繪付,由京都的吉田茂左衛門擔任窯元並出資,於弘化二年(1845)招募陶工至鹿背山開窯。但過程並不順利,兩年後中川利三郎自立為窯元,雲洞窯就是他重新招募陶工所建造的窯場。在開拓銷售通路方面,獲得奈良興福院等的幫助,故與臨近的奈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中川利三郎把精美的中國陶瓷複製品當成是中國陶瓷,批發到大阪的唐物屋(譯註:古物商店)販售,但嘉永五年(1852)左右,他從窯元一職退位,森本窯也在明治三十六年(1903)關閉。本館收藏的〈染付山水文水指〉(圖7),是一件筒形的水指(譯註:置放冷水的陶瓷罐物),其形仿造竹子最靠近竹根的部分,而在圓圈中穿插寫出文字「福」、「壽」等之紋樣,則是以中國明末時由景德鎮民窯所燒造並輸往日本的「祥瑞」作為範本。即便在現存的鹿背山燒中,亦屬製作精良的佳品。由內底的染付銘文「於城南鹿背山雲洞製」,可知這是中川利三郎擔任窯元時的作品。
另一件雲洞窯的作品〈吹墨手鹿櫻紅葉紋鉢〉(圖8),稜花形的口緣拓寬了視野,其上繪有鹿、櫻花、紅葉等夢幻般的紋樣。紋樣之描繪,並不使用輪廓線,而採用了在紋樣上疊加紙型再吹灑顏料的吹墨技法。如櫻花和紅葉著以淡淡的顏色,即是透過多次的噴灑,表現出濃淡色調。吹墨,是在中國明末的古染付以及受其影響的有田所施用的技法。本件作品有著細膩的描繪和背對背的鹿紋,可謂鹿背山燒的代表作之一。
鹿背山燒燒製於產出優質陶土的鹿背山,為滿足當時對中國陶瓷的需求,主要是採用中國陶瓷中的「祥瑞」為範本,也仿製了古染付及中國南方的漳州窯產品,或者是陰刻〈赤壁賦〉文字的刻字鉢等清代瓷器,可說是廣泛擇取了當時所能見到的各式瓷器。例如來自景德鎮的〈赤壁賦刻字鉢〉(圖9),於白地上施加淺陰刻的〈前赤壁賦〉文字,排列有序,具有清雅的韻味,和以青花寫就的文字大異其趣。此鉢呈器腹圓鼓、口緣略外撇之造型,樣式精巧。隨附的箱子上,有「前赤壁賦彫附 新渡南京燒鉢」墨書,據此可知它在很早時就被帶到日本。而鹿背山燒〈赤壁賦刻字鉢〉(圖10)染付僅僅施加在鉢的內面,內底中央書有「永樂年製」偽托銘款。側面陰刻的草書文字「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乃北宋蘇軾〈前赤壁賦〉,描寫傍晚起在長江上乘船遊覽赤鼻山(湖北省黃岡縣)時的遊覽情景,以及享受自然之美的喜悅和感動。本件作品與景德鎮〈赤壁賦刻字鉢〉有著相同的造型,甚至圈足的形狀也都細膩地模仿所謂「新渡」的清代瓷器(註:新渡與室町時代傳入的古渡相對,乃用以指稱江戶時代由中國傳入的作品)。而偽托的銘款與紋樣,亦可能同樣作為中國瓷器的要素,而被一併複製下來。
同時,鹿背山燒也藉由汲取中國陶瓷紋樣和技法,誕生出獨樹一格的獨創設計。器皿種類多為食器和茶器,如海住山寺流傳下來的〈染付蓮花紋高杯〉(圖11),即是為當地社寺所燒造的日常用器。這件京都海住山寺流傳下來的高杯,為大小不同的五個杯子之一。染付的蓮瓣四散,表現出散花。內底工整地寫上「鹿背山製」字樣。由杯身支柱側面的銘文可以推知,此杯原為供奉佛前供物用的鹿背山燒供品臺,由瓶原當地村裡的御膳講中(註:一種地區性的互助組織)奉獻給海住山寺。瓶原位於木津川北側,為奈良時代聖武天皇設置恭仁京的所在地。
展品〈銅版繪付仙姑圖皿〉(圖12)是以「銅版繪付」表現紋樣的盤子。銅版繪付,是一種使用顏料進行銅版印刷,將圖像摹寫到器物表面的技法。儘管其線與面的色調顯得均勻,卻能製作出相同的紋樣,在日本主要流行於江戶時代後期。鹿背山燒的銅版繪付,多見於盤、鉢、碗等,既有表現松竹梅紋或如本件作品上的仙姑與鹿之圖案,也有圖案翻轉、或內底置有「專製有權」銘款的作品。仙姑赤腳,腰間纏繞葉片,揹著裝有靈芝的壺狀籃子,手持長柄棍棒和鳥兒停歇的樹枝,站在屋外。這位女仙,很可能是葛洪《神仙傳》等文獻所記載的「麻姑」,或出現在《列仙傳》卷下等文獻中的「毛女」。據說,麻姑在西王母生日時,獻上以靈芝釀造的酒以祝賀其長壽;毛女則是一位宮女,於秦朝滅亡後遁入深山,成為長生不老之身。兩人都呈赤足行走在山間的姿態,與具有不老長壽意味的靈芝、鹿、松樹等一同出現。這類以女仙為題材的圖案,可見於日本所謂「吳須赤繪」一類於明末漳州窯所燒造的五彩瓷器,鹿背山燒或許便是基於這類圖案來進行製作。此既是具有長壽意涵的吉祥畫題,選擇鹿的圖案,或許也跟鹿背山的地名有關吧。前文所介紹〈吹墨手鹿櫻紅葉紋鉢〉(見圖8)和此件〈銅版繪付仙姑圖皿〉等作品上所見到的似與鹿背山有關的鹿紋,可以感受到製作者對於鹿背山燒的自豪感。
中國青花與染付瓷器:京都的鹿背山燒
日本奈良 大和文華館|2021/2/19-4/4
【雜誌購買連結】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