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一代昭度:澳門藝術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服飾展」

一代昭度:澳門藝術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服飾展」

在清代各等級服飾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至高無上的帝后服飾,呈現了當時最符合禮制的設計、最優質的織材,以及最精湛的工藝。此次展覽將北京故宮博物院舊藏清宮實物,與清代典籍、圖像相互對照展示,根據服飾功能分為:禮服、吉服、常服、戎服與行服、便服五個部分。

澳門藝術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合作步入第21年,近期藝博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共同主辦「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服飾」展覽,展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服飾約90件套,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赴澳門首次舉辦的大型服飾展。由於絲毛類蛋白質文物對保存和展示條件要求較高,展覽之策劃、調度、運輸到布展,技術難度相當大,本次北京故宮博物院境外展覽因此更顯得難得。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服飾展」。圖/北京故宮博物院、澳門藝術博物館。

乾隆皇帝在《皇朝禮器圖式》序文中寫道:「衣冠乃一代昭度」,即一代衣冠有一代之式,為時代最鮮明的外在表徵。清王朝以「騎射為業,弓矢立國」,清代服飾一方面借鑑吸收了漢族傳統服飾文化中色彩與紋飾等精髓,同時又融入滿族的騎射文化元素,對近代服飾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清代各等級服飾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至高無上的帝后服飾,呈現了當時最符合禮制的設計、最優質的織材,以及最精湛的工藝。此次展覽將北京故宮博物院舊藏清宮實物,與清代典籍、圖像相互對照展示,根據服飾功能分為:禮服、吉服、常服、戎服與行服、便服五個部分。清宮服飾種類繁多,制度詳明,禮服用於重大典禮或祭祀活動,肅穆莊嚴;吉服用於重大吉慶節日、筵宴等,喜慶熱烈;戎服為軍裝,而行服為皇帝出巡、狩獵時穿用;便服則是帝后燕居時穿用的服裝,繁複多樣,絢麗多彩。展品在反映清代服飾制度的同時,也展示了一個時代的衣著禮儀與風尚。

禮服

清〈皇帝冬朝冠〉

高24公分,直徑28公分。

冠用貂皮,上綴紅色絲絨線。帽頂三層,每層大珠一顆,金龍四條。冠配紅絲線雙梁。此朝冠應為皇帝冬季參加重大典禮時戴用。

清〈皇貴妃朝冠〉

高37公分,直徑27公分。

朝冠以青絨做成,上綴紅色絲絨,金纍絲托貫金鳳、珍珠各三,頂大珍珠一;紅色絲絨上綴金鳳七、金翟一,翟尾垂三行二就珍珠;染皮護領垂於冠後,藍布飾帶。按清朝典制記載,頂三層、金鳳七、金翟一在后妃冠帽中是最高等級的朝冠,皇后與皇貴妃冠頂同,區別在於冠後垂珠的不同。此冠垂珠「三行二就」,所以斷定為皇貴妃夏季所用朝冠。

清嘉慶〈黑狐皮端罩〉

身長131公分,兩袖通長176公分,袖口寬23公分,下擺126公分。

端罩為清代皇帝禮服之一。主要用於重大典禮及祭祀等場合。其式為:圓領,對襟,平袖,裾後開。左右腋下垂明黃色綢帶各二,內飾明黃色團龍紋暗花江綢裡。綴銅鎏金鏨花扣四枚。領口處繫黃紙簽,墨書「黑狐皮端罩一件」。此端罩使用兩種皮草拼接而成,上用黑狐,下為貂皮。清代建立初期雖然徹底廢除了袞冕制,但禮服端罩的使用仍帶有「大裘而冕」的餘韻。

清康熙〈石青色緞繡四團彩雲金龍紋夾袞服〉

身長前108.2公分,身長後106.5公分,兩袖通長146公分,袖口寬29.5公分,下擺117公分。

袞服又稱四團龍褂,為清代皇帝禮服之一。主要用於重大典禮及祭祀等場合。其式為:圓領,對襟,平袖,左右及後開裾。綴銅鎏金鏨花扣五枚,月白纏枝花紋暗花綾裡。此件袞服以石青色緞為地,繡彩雲金龍四團紋樣,於前胸、後背及兩肩各一。附黃條二,墨書「聖祖」、「聖祖繡石青緞四團金龍面夾褂一件」。

清乾隆〈明黃色納紗彩雲黃龍紋男單朝袍〉

身長144公分,兩袖通長130公分,袖口寬18公分,下擺156公分。

明黃色朝袍為清代皇帝禮服之一,主要用於元旦、萬壽、冬至三大聖節,以及社稷壇、太廟、先農壇、方澤壇等重大祭祀等場合。此朝袍為乾隆皇帝御用之物,朝袍採取二至四色間暈與退暈相結合的裝飾方法,運用平針、套針、釘線、纏針、平金等多種刺繡技法而成。附珊瑚背雲二塊,珊瑚墜角四個,加間飯塊正珠八顆。朝袍領口拴繫黃紙簽,上有墨書「黃直徑地擢紗描金邊單朝袍一件」。

清嘉慶〈明黃色紗繡彩雲金龍紋女夾朝袍〉

身長135公分,兩袖通長194公分,袖口寬22公分,下擺120公分。

朝袍為清代皇后禮服之一,套穿於朝裙之外,並與朝褂、朝冠等共同構成皇后禮服,主要用於重大典禮及先蠶壇饗祀儀等場合。其式為:圓領,大襟右衽,馬蹄袖,隨肩與朝褂相接處飾緣,附披肩,裾開左右,直身式袍。內飾月白色團龍紋暗花紗裡。綴銅鎏金鏨花扣四枚。領口繫粉布條,墨書「西暖殿」。

清代皇后朝袍的樣式,具有諸多騎射文化的象形性特徵—弓形披肩,馬蹄狀袖口,形似馬鞍的肩部飾緣,充分地表現出滿族「騎射尚武,馬上開天下」的歷史與情感。

清〈金纍絲鑲翠齋戒牌〉

通長36.5公分,佩寬4.5公分。

凡祭祀必提前齋戒,以示虔敬莊重。祭太廟為最高等的祭祀—大祀,皇帝須齋戒三日,齋戒期間,不理刑名,不辦公,不宴會,不聽音樂,不入內寢,不問疾弔喪,不飲酒茹葷,不祭神,不掃墓。祭祀前一日還須沐浴。齋戒前,由主管祭祀的機構太常寺進齋戒銅人與齋戒牌,提醒齋戒之人保持恭敬之心,不可懈怠。齋戒銅人與齋戒牌均創自明洪武時期。齋戒牌初為木牌,設於官署中。雍正十年(1732),皇帝下令將其改為隨身佩戴的形式,以便隨時警示。

吉服

清 佚名〈雍正皇帝吉服讀書像〉

絹本設色,156.5×171.3公分。

讀書像是清代宮廷繪畫中經常表現的題材之一。它顯示了清代皇帝勤於學習,勤於政事,運用書中知識管理天下家國的形象。在清代12個皇帝之中,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是十分勤奮的一位皇帝,此圖繪胤禛身著吉服,左手持書,盤膝而坐。兩側的書桌具有西洋繪畫焦點透視的特點,人物面部刻畫立體,神態生動,表現了胤禛氣定神閒,雍容華貴的皇帝氣質。

清雍正〈明黃色緞繡彩雲金龍紋男棉龍袍〉

身長149.5公分,兩袖通長196公分,袖口寬16公分,下擺126公分。

龍袍為清代皇帝吉服之一,主要用於重大慶典活動等場合。其式為:圓領,大襟右衽,馬蹄袖,左右及前後開裾,直身式袍。內飾淺湖色暗花綢裡,綴銅鎏金鏨花扣四枚。此龍袍領口附黃紙簽一,墨書「盛京隨盔甲供奉繡黃緞綿金龍袍一件」。此袍在明黃色緞地上,繡製彩雲蝠金龍團壽字等紋樣。繡工精巧細膩,構圖舒展流暢。是清雍正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刺繡作品。

清嘉慶〈綠色綢繡八團五蝠捧壽勾蓮紋女夾吉服袍〉

身長142公分,兩袖通長181公分,袖口寬29公分,下擺128公分。

此袍為清代后妃吉服之一,主要用於重大慶典活動及時令節日等場合。其式為:圓領,大襟右衽袖裾左右開。八團地景直身式。內飾月白纏枝花紋暗花綾裡。綴銅鎏金鏨花扣五枚。領口處繫黃紙簽,墨書「綠綢繡八團花袷袍一件。道光十三年四月十五日收,延禧宮首領馬進忠交」。此件吉服袍在綠色綢地上繡製八團五蝠捧壽勾蓮地景紋,從紋樣裝飾寓意上可知,此袍應為聖壽、萬壽和千秋節時使用,用於祝壽。袍外通常套穿石青色八團五蝠捧壽勾蓮紋吉服褂。

常服

清乾隆〈藍色簟錦紋暗花緞男夾常服袍〉

身長148.5公分,兩袖通長200公分,袖口寬20公分,下擺122公分。

常服袍為清代皇帝常服之一,穿於常服褂之內。常服袍通常使用素織暗花織物製成,不是皇帝平常穿用的便裝,主要用於齋戒期及較莊重肅穆的禮儀場合。其式為:圓領,大襟右衽,馬蹄袖,左右及前後開裾,直身式袍。綴銅鎏金鏨花扣四枚,月白纏枝花紋暗花綾裡。

清 賀世魁〈道光皇帝喜溢秋庭圖〉

絹本設色,181×202.5公分。

畫幅上方有道光帝御筆「喜溢秋庭」,鈐道光帝兩方朱文璽印「慎德堂寶」和「道光之寶」。此圖見於清宮造辦處《活計檔》,記:道光十三年(1833)九月十八日懋勤殿太監高進朝「傳旨:著賀世魁恭畫皇上御容、關防像三位、三公主、六公主行樂、四阿哥、六阿哥行樂共一張(高六尺四寸、寬七尺七寸),欽此。」由此而知,該圖是宮中如意館畫家賀世魁所繪,表現道光帝闔家庭園賞秋的畫作。

賀氏作為擅長寫實的畫家,他以逼真的手法不僅刻畫了時年52歲的道光帝、26歲的孝全皇貴妃以及年幼的四阿哥奕詝(即咸豐帝)、六阿哥奕訢(即恭親王)等人的相貌體態,而且準確地描畫出不同身分的人在日居生活中的穿衣打扮、服飾佩戴、面容美妝等,為研究道光朝皇室不同級別、性別人物的服飾特點、穿戴樣式等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資料。

戎服與行服

清〈織金地鎖子錦紋金葉咸豐皇帝御用甲〉

衣長76公分,袖長40公分,下裳長60公分,下擺寬57公分。

甲為上衣下裳式,上衣圓領,對襟,帶左右護肩、左右袖、左右護腋、前襠與左襠。甲以織金地鎖子紋錦為地,其上綴以連屬之黃色錦地小長方形甲片式金鍱,甲片與鎖子兩相一組,間隔以連屬之小銅帽釘。兩肩、兩腋、前襠及左襠則由織金地鑲等距之小銅帽釘製成。整件甲皆以青絨緣邊,內敷以棉,襯月白綢裡。其下裳分左右兩片,其質料、甲紋及緣邊與上衣同制。

清 郎世寧及宮廷畫家〈乾隆皇帝逐鹿圖〉

絹本設色,258×171.8公分。

畫心最上端鈐乾隆帝璽印「八徵耄念之寶」(朱文方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朱文方印)、「太上皇帝之寶」(朱文方印)。裱背鈐「教育部點驗之章」。此圖表現了乾隆皇帝在山林間騎馬逐鹿的場景,是乾隆朝宮廷畫家繪製的巡狩題材系列作品之一。畫面中乾隆帝氣定神閒,胸有成竹,手持一箭已在弦上,彷彿隨時都要射向奔跑的鹿。四蹄離地的駿馬與鹿,都表現出奔騰的速度感。

乾隆帝及其所騎之馬的形象當由宮中西洋畫家郎世寧主繪,而層林盡染的山水之景,當為中國宮廷畫家所繪,東、西藝術特色結合,也彰顯了乾隆朝宮廷繪畫的特色。

便服

清〈伽南香嵌金長圓壽字紋十八子手串〉

通長28公分,內周長25.5公分。

十八子手串使用伽南香製作而成,每顆伽南香珠子之上,以黃金纍絲鑲嵌長壽字與圓壽字。佛頭與佛頭塔也為伽南香製作而成,以黃金纍絲鑲嵌長壽字圓壽字與蝙蝠。背雲墜角為一隻蝙蝠懷抱著圓壽字,以黃金纍絲鑲嵌,米珠裝飾。手串在佛頭位置繫以雙股絛帶,應為衣襟掛扣所用。十八子手串除了把玩於手、佩戴於腕,也可繫掛於胸,起到裝飾作用。此串十八子手串,用料珍貴,做工精細,裝飾奢華,佩戴時香氣沁人,具有典型的宮廷風格。

清光緒〈黃色緞繡蝶報富貴紋夾氅衣〉

身長137.5公分,兩袖通長118公分,袖口寬40公分,下擺122公分。

這件袍服是清代后妃穿用的氅衣,是日常穿用的便服之一。此件袍服為圓領、大襟右衽、短平闊袖,袖長及肘,左右開裾至腋下。綴銅鎏金鏨花扣一枚,銅鎏金獅子滾繡球紋幣式扣五枚,襯月白色素紡絲裡。這件氅衣以黃色緞為面,採用二至六暈色法,繡製牡丹和蝴蝶紋樣,對稱構圖,造型婀娜多姿。蝴蝶和牡丹是后妃服飾中常見的紋樣題材,牡丹寓意富貴吉祥,蝴蝶以其色彩斑斕、身姿輕盈,而被視為美麗的化身。此外,「蝶」字與「耋」(年80歲者)字諧音,還寓意長壽。此件氅衣繡工精緻,花紋富麗華美,具有強烈的吉慶裝飾效果。

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服飾展

澳門藝術博物館|展期至2021/3/14
※掃描QR Code即可進入線上VR虛擬展場。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