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畢業的廖修平,正巧面臨了由五月畫會、東方畫會帶領的新一波現代繪畫運動,為當時保守的台灣藝壇投下一顆震撼彈,也對廖修平造成相當大的衝擊,促使他赴日本東京教育大學進修,除了繪畫也接觸到構成原理及視覺設計,並開始學習版畫的相關技法及創作。在「墨象」系列、《祭》、《紅門》等版畫作品,可看見版畫帶來的多重空間,橫跨版/繪畫的刮除技法,以及滴流等繪畫性的表現。一次,他在日本百貨店裡看見歐洲巨匠版畫展,開啟他對版畫的認知視野,毅然決定前往現代藝術的中心:巴黎,期許自身藝術造詣更進一步。
重新尋找自己的文化
抵達巴黎的廖修平,同時跟隨巴黎藝術院的夏士德(Roger Chastel)教授及海特(S. W. Hayter)教授主持的版畫17工作室學習。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廖修平一面實驗各種創作技巧及風格,一方面摸索自身風格的可能。當時,夏士德對他說:來自東方的藝術家,自該有自己獨特的特性與東方的風格。這句話敲醒了他,憶想兒時的一切。
幼時家居台北艋舺龍山寺附近,通過門神,之後是煙霧繚繞的世界,佛像的金身反映著柔韻的燭光,善男信女虔誠進香祈禱,構架出它特有的典雅肅穆,(…)這段無憂無慮的時光,對我日後的藝術生涯,無形中像一條剪不斷的臍帶,離家愈遠,這些圖像就愈清晰。
回顧廖修平在旅居巴黎前期的作品《七爺八爺》、《廟神(二)》等油畫作品,即直接以神明形象入畫;而後他運用在版畫17工作室習得的一版多色技法,表現在廟宇建築及紋飾的斑駁及歲月痕跡,如《拜拜》、《雙喜》。自此,寺廟建築及喪葬禮俗的元素,在他的創作裡逐漸清晰,並行遊走於油畫及版畫創作,且愈發簡練。
廖修平│生活(二) 壓克力、金箔、木板浮雕 122x122cm 1974 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多樣媒材的並進實踐
1973年,廖修平有感於台灣退出聯合國、企盼能回饋故鄉,受邀返台師大任教,他不遺餘力地與台灣版畫界分享習得的各式版畫技法與知識,其出版的《版畫藝術》一書,更成為當時台灣及中國兩岸理解版畫最新技法的重要管道。就在外界對於他的「版畫家」身分愈益深刻的同時,廖修平展開了一系列看似版畫,實則突破版畫印刷尺幅,結合浮雕、拼貼、壓克力等複合媒材的創作,如《破曉》、《生活(二) 》等,以大小一致的矩形方陣為畫面構成,於上雕刻著民間「經衣錢」常見的生活符號,間以金箔、壓克力等媒材打造其獨特風格。
而後,因任教於日本及美國的生活經驗,也讓廖修平在1970年代至千禧年間發展出以季節為題的畫作,如《雅集》、「四季之敘」系列,以社會現象、人生百態為題的「默象」系列、「木頭人」系列,皆蘊養著不同文化的美學特性及關注。饒富意味的是,這些畫作構成在他隨後的生涯中以版畫再次出現,產生了不同的藝術表現及趣味。蕭瓊瑞便指出,繪畫對廖修平來說,既是其版畫創作的前置構想,也是其版畫創作成熟後、進行再次延伸探索的重要媒材。(見蕭瓊瑞發表於「福彩‧版華:廖修平之多元藝道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文章)
廖修平│廟 版畫 84.9×58.3cm 1976 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走過生死苦別的蛻變
2002年一場意外帶走結褵40年的太太,愛妻墜落懸崖時的求救雙手,成了廖修平揮之不去的夢境,將近兩年無法創作。直至2004年,他才逐漸以手稿、版畫,以及雕塑、裝置等立體媒材,再現夢中那一隻隻求救的手,為心中的苦思悲慟尋求出口。有別於過往理性圖案的連續與重覆,強烈的情緒打破了他過往的畫面構成,土黃、黑暗的色調則為其作品增添些許苦悽之感。直近晚近作品,才見他拾起過往的紅、黃正色,以更為大幅的畫作展開創作,結合油彩、壓克力彩、拼貼金箔、浮雕等方式,展現他走過苦痛、愈益體悟及包融人世萬物的耄耋之年。
展覽後記
在廖修平80歲個展的同時,母校亦為其舉辦研討會,邀集台日中美的學者發表對其創作的研究觀察。有的從作品構成探討其面對東、西方文化的藝術態度;有的細數其促成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更有感謝其教導恩澤,全面呈現廖修平的藝術成就,也表現了他一路以來秉持「綿爛」(按:為台語,有努力之意)畫的信念:「選擇了藝術,這是一條孤獨又漫長的道路,沒有捷徑,要以堅毅的信念,懷抱熱情及理想持續不斷地走下去。」
甫入展場,映入眼簾是巨幅的版畫作品《福祿壽之門》,這是廖修平送給自己的80歲賀禮,也是外界對於廖修平藝術生涯的常見定位:台灣版畫的推動者,致力於版畫藝術的創作及教學,為版畫界引入眾多技術及新穎概念,推動台灣版畫邁向另一階段的發展。值得玩味的是,在《福祿壽之門》的處理細節當中,卻可發覺一些逸於版畫的藝術特質,以台灣寺廟建築、喪葬文化為創作元素所構成的畫面,亦呼應著作品名稱所指涉的「門」,帶出了廖修平藝術生涯中的另一主要特色,他始終穿梭於不同文化、不同創作媒材的現世,其作品如門一般,為觀者開啟進入各式媒材的甬道。
耄耋之年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開的「福彩.版華:廖修平之多元藝道」,以「啟蒙.探討」、「廟飾記憶」、「符號人生」、「季節歲月」、「木頭人系列」、「默象系列」、「夢境系列」為主題,展示他藝術生涯的轉折與菁華。
自外於抽象藝術的浪潮
於版畫的探索之前,廖修平是從油畫開始他的藝術生涯,高中時曾追隨前輩藝術家李石樵習畫;進入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時,亦選擇以油畫為主修科目,跟隨廖繼春學習。他早期的油畫作品如《裸女58-1》、《刻圖章》等作,便脫穎於李石樵的堆疊筆法,受廖繼春提點的塊面應用,呈現出色彩溫暖且肌理厚實的藝術風格。
廖修平 福彩.版華
高愷珮( 13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