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以結構化思維,引導一座城市美術館從無到有 ——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長劉俊蘭談橫山書法藝術館開館及館群建制

以結構化思維,引導一座城市美術館從無到有 ——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長劉俊蘭談橫山書法藝術館開館及館群建制

Using Structured Thinking to Steer a Municipal Art Museum from Scratch Director of Taoyuan Museum of Fine Arts Liu Chun-Lan on the Inauguration of Hengshan Calligraphy Art Center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useum Cluster

回溯橫山書藝館的一個特殊之處,在於其設立緣起自活躍的在地書法藝術社群的奔走倡議,自下而上的推動力、以館舍所在地古地名「橫山」命名,讓橫山書藝館自起點處便具緊密的在地連結。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地域性的視野局限,劉俊蘭館長也強調,橫山書藝館一方面兼顧在地與國際、力求成為亞洲書藝交流平台的願景。

在台灣近年來的新一波地方美術館興建潮中,桃園為六都中最晚成立美術館的城市,但桃園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桃美館)從建制上便具特殊性,包括選址青埔的母館與兒童美術館(以下簡稱兒美館)、橫山書法藝術館(以下簡稱橫山書藝館)以及研議中的中路美術館在內,依不同主題方向而分設分館,如此館群結構既是台灣首創,也召喚新的美術館營運治理思維。桃美館自2018年成立以來,歷經館舍硬體建設與工作團隊「軟體先行」雙線推進的三年多時間,即將於十月下旬正式開館的橫山書藝館,為軟硬體建制正式匯流立下重要的里程碑。

橫山書藝館作為全台第一座公部門營運的書法藝術主題館,又隸屬桃美館館群,自計畫公佈之初便廣受矚目,剛竣工的館舍臨水而居,建築師潘天壹「硯台」與「墨池」的意象化為光影中的禪意現實。桃美館館長劉俊蘭在開館之際回顧三年來的籌備工作與前景,重新思考美術館的定義及其當代定位,她期許美術館「如源泉活水」,不離在地與國際;而在其所主持、擘劃的美術館建制過程中,也處處透露出背後支撐整個進程的結構化思維。

橫山書法藝術館建築外觀。(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結構化思維運用之「館群聯動」策略

對於台灣地方美術館潮之下、各地新建館舍如何發展自身特色,劉俊蘭館長持樂觀態度,認為文化自覺、歷史意識將成為每個美術館回應城市特質的重要立基點,也因此將造就各自的特殊性。就桃園而言,她從航空城、以及年輕而多元的族群結構等面向去思考桃美館的定位與走向,「千塘之鄉」的地理紋理與在地日常都為美術館提供立館養分,對於臨埤塘而建的美術館而言,空間生產當從在地景觀、在地生活與人之連結、將地理融入內在特質與軟體規畫等等具體和抽象的面向上去理解,美術館的獨特性呼之欲出。同時,無論是橫山書藝館以小而美的空間關係親近在地民眾,還是落址青埔的桃美館母館設計有無落柱的挑高展間,建築結構條件也與未來展覽的特質、美術館的走向息息相關。

桃園市立美術館群首任館長劉俊蘭。(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興建中的地方美術館,大多以「軟體先行」為籌備期的主要策略,而劉俊蘭強調具有獨特館群組織形態的桃美館,在這方面的與眾不同之處:歷經短暫的臨時辦公室時期後,逐步拓展中的美術館團隊便遷至位於桃園八德廣豐新天地其中兩層的基地,開始了兒美館的營運,包括展覽在內的各種活動已有實體性的展開。雖然整個桃美館各分館的開館次第依舊循各館舍硬體建設的進度而推展,但劉俊蘭以「從小到大」勾勒出這樣的次第所帶出的意義,除硬體空間外,也對應了從組織建設、營運模式規畫,到團隊的建立與組成、專業化的追尋和探索乃至國際化發展,都可從這樣不同階段性的分館啟動次第而設定。

同樣於目前初見端倪的,是循這樣次第、有規劃地作出的館群聯動。兒美館作為整個桃美館籌備期的第一個營運基地,先行濃縮了未來美術館的整體價值,推動美學教育扎根的工作,朝向其毗鄰母館的館舍正式落成後、以一個真正的美術館規格作出的想像方向而發展。在對城市特質、人口結構的考量之下,劉俊蘭館長為兒美館定下基調:貼近當代藝術,多元跨域、多重感官與互動參與,共融形態與文化平權。而這些發展方向都與館群聯動相互銜接,兒美館已率先為隨後開館的橫山書藝館作出包含展覽、講座、工作坊在內的前導式呼應,包括「玩筆弄墨—兒童書藝體驗展」、「春仔串門子—春聯的再想像」等。館群聯動的另一個面向,是不同分館的設立也會牽動到美術館整體典藏和研究,如三個典藏子計畫中其中一個即為書藝典藏,而書藝館館舍空間有限、僅為展覽、學術與教育推廣所用,典藏研究與庫房皆設在未來的母館內,後者真正扮演聯動全局的中樞角色。

桃美館主體建築尚未完工,目前以桃園八德廣豐新天地為基地,圖為三週年館慶以露天展演為形式,與荷蘭烏特勒茲中央美術館的國際交流項目:拉斐爾.羅贊達爾(Rafaeumll Rozendaal)的《不無可能.com》(Not Never No.com)。(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同樣以兒美館為基地,美術館團隊積極為未來佈局,劉俊蘭館長認為在硬體館舍建成之前、團隊人員編制有限的情況下,最適宜的起步工作就包含了社區經營、學術合作,兩年來桃美館重點與桃園在地的學術單位聯手推動以在地關照為主的專案研究計畫,第一期研究案邀請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鄒淑慧擔任計畫主持人,旨在針對1980迄今之桃園地區當代藝術板塊發展之沿革與地方藝術特質進行田調,藉以建全地方當代藝術生態的整體資料與敘事脈絡,且已於今年八月底舉辦了「桃藝論—2021桃園當代藝術生態暨典藏研究專刊發表會」。目前正著手與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合作展開第二階段的研究案。與此同時進行的是典藏品研究,從針對文化局移撥而來的典藏品開始,逐一檢視、召開審議委員會,進而推動研究,在主體館舍完工前,就透過展覽與教育活動與民眾分享。

在對桃園藝術家與作品進行田調、分類建檔與研究的同時,桃美館團隊也積極開啟館際乃至國際合作,在機構發展的脈絡下也逐漸定錨出品牌塑造的方向。在國內,桃美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在藏品借展、研究專案中密切合作,據透露也有完整而大規模的合作案在籌備中;在國際方面,桃美館現階段的策略,是持續與已同桃園締結合作備忘錄(MOU)的城市進行互動,從城市合作的背景脈絡中尋求美術館際連結,2020年底的桃美館三週年館慶活動中,與荷蘭烏特勒茲中央美術館(Centraal Museum, Utrecht)合作的露天展演即屬此類。不同形式的合作,在未來都將持續深化。

結構化思維運用之縮影:橫山書法藝術館及其建制與營運

桃美館三年來的多點著力已初見成效,而橫山書藝館更是因其獨特性,以及近期館舍落成、開館在即而受到關注,從中同樣可見幾年來軟體佈局的施力點。回溯橫山書藝館的一個特殊之處,在於其設立緣起自活躍的在地書法藝術社群的奔走倡議,自下而上的推動力、以館舍所在地古地名「橫山」命名,讓橫山書藝館自起點處便具緊密的在地連結。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地域性的視野局限,劉俊蘭館長也強調,橫山書藝館一方面兼顧在地與國際、力求成為亞洲書藝交流平台的願景;另一方面,跟隨定位在現當代藝術的桃美館母館,書藝館也將從整體上著墨於二戰後的斷代視野,但與此同時,針對桃園在地的書藝研究則會溯源至日治時期,深入了解和挖掘所在地區的書法基因,肩負起地方藝術史梳理、研究與推廣的責任。

橫山書藝館這樣的著眼點跨越了對書法藝術慣常的傳統文化想像,劉俊蘭館長所強調的歷史視野,同時指向關照過去以及面對當下、展望未來,時代意識與未來願景密不可分,因而橫山書藝館作為桃美館館群整體定位下的分館之一,被賦予了帶動書法未來性之討論的期許:「從一個較長的歷史縱軸來看一個館舍的營運,我希望這個平台是開放的,即便是傳統筆墨的書寫,同樣可以用當代的視野去賦予意義、重新詮釋和挖掘新的可能。」

橫山書法藝術館建築取「硯台」意象為主體,埤塘猶如磨硯之水,將埤塘的水岸借引而入,形成與環境相生相聯的藝術場域。(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劉俊蘭館長特別指出,書法藝術在當代面臨著跨文化和跨世代這兩個重要問題,這一方面涉及漢字文化本身設置的文化邊界,另一方面也在於數位時代對書寫文化的衝擊,都是桃美館透過橫山書藝館的開設、對書法藝術主題的持續探討,所需要去面對和突破的課題。這樣的挑戰落實到具體的企畫中,可以看到的重頭戲,包括連續兩年分別邀請業界學者和專業人士,組織策劃了「書寫超越,當代翻轉」(王焜生策劃)、「書法有感—數位時代的書藝策展」(謝佩霓策劃)這兩次書藝策展工作坊,直接觸及上述問題。在劉俊蘭看來,以企畫專案直接回應挑戰,首先追求的目標便是打破框架,隨後是創造連結、促進參與,將學術圈、專業人士以及民眾都納入網絡,期許引入更開放而多元的新活水。與此同時,劉俊蘭也強調像是辦理策展工作坊這樣的活動,其效應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定是需要持續的累積,尤其對於尚未真正具備策展人養成機制的書藝領域而言,策展工作坊具有持續累積能力的前景,在橫山書藝館開館後還將繼續舉辦。

「書法有感—數位時代的書藝策展」活動合影。(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以結構化思考串聯不同策略與專案企畫,在整個桃美館工作進程中已相當明顯,可從橫山書藝館的建制與營運中管中窺豹。除前述策展工作坊之外,橫山獎作為館方推動的一個綜合性書藝獎項,一年以「研究/評論」為主的軸線推動現當代書藝論述,翌年則以「創作/展覽」為基調、挖掘優異的展覽製作,劉俊蘭館長稱這樣兩年一輪的節奏為「具有開創活力的滾動性力量」,期待透過獎項分立,得以各自培育人才。而從結構化的思維角度進一步來看,獎勵性質的橫山獎又與以培育為目標的策展工作坊互補,桃美館相當明確且有遠見地投入書藝策展生態培育,除了獎項的持續推動,未來還將在國際書藝交流展、國際書藝論壇等方面持續完善這樣的推動結構。如何藉助官方的力量,透過橫山藝術館這一平台推進當代書藝生態的演進,令人拭目以待。

第一屆橫山獎專刊。(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定於十月下旬揭幕的開館展「飛墨橫山」,被館方視為定位橫山書藝館「書藝現代性」的宣言,邀請對戰後台灣書藝有深入研究的書藝家黃智陽策展,立足台灣,但視野橫跨東亞乃至歐陸,既有傳統筆墨書寫的展陳,也包含實驗性的探索、互動的新媒體,昭顯未來橫山書藝館從在地出發、搭建國際交流平台的深廣願景,也展現一個多元而開放平台的象徵性圖景。同時劉俊蘭館長也強調在地連結與關照,始終是肩負了在地期待的橫山書藝館的重要任務,隨後的展覽會將目光放回在地藝術家,並以專題研究的態度與方法來重新看待在地書藝,以契合美術館展覽所側重的學術性與知識系統的建構。

橫山書藝館館舍雖小,也透過著力於在地聯動而拓展能量,開館展期間的平行展就將包括了對內牽動兒美館的「優墨」展,對外則聯合众藝術、藍瓦空間、2Gether藝起吧等桃園在地藝文空間,由它們各自策劃書藝相關主題展,或將初步形成某種「策略聯盟」。此外,於桃園行之有年的春聯書法比賽也將由橫山書藝館固定辦理,館方已與臨近的大園國際高中合作舉辦,這些舉措都成為桃美館兼顧在地與國際、歷史與未來之總體視野中的不同環節,而橫山書藝館則無疑是此般結構化思維的一個具體縮影。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於2019年底策劃「玩筆弄墨—兒童書藝體驗展」,邀請書藝家段亭安帶著小朋友一起揮毫《肚痛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本文原刊載於《今藝術&投資》2021年10月號349期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更多今藝術&投資最新消息】

Facebook

嚴瀟瀟(Yan Xiao-Xiao)( 209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