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21年香港春拍場上的千禧世代

2021年香港春拍場上的千禧世代

Millennials at Hong Kong’s Spring Auctions 2021

在藝術養成的路途上,30歲往往是決定是否要以藝術為職志的分水嶺、40歲嶄露頭角、50歲前後則臻於成熟。如今,這樣的發展歷程發生了變化。除了拍賣行的晚間拍賣頻繁出現40歲以下的藝術家,造就超乎意料,10倍於拍前估價成交的,往往也是這一世代。而從與畫廊的採訪中,也不難聽聞當千禧世代藏家逐漸崛起,連帶的也影響了千禧世代藝術家的被關注。

還記得十來年前第一次觀看香港夜間拍賣時,拍場拍品名單中,當代藝術項目有八成的拍品與藝術家均來自中國。拍賣場上,除了沒有西方藝術,40歲以下的藝術家更是屈指可數。其實無論是在亞洲還是倫敦、紐約,抑或其他類項(比如拉丁美洲現當代)的夜拍,少見40歲以下藝術家都是常態。印象很深的是,當時還是Art HK的香港國際藝術博覽會上,來自墨西哥的畫廊表達進入亞洲的困擾之一是:在拉丁美洲,沒有不到50歲卻被認為是藝術家的藝術家。「藝術家」的頭銜是被給予而非自稱,因而需要長時間的累積、經營與被肯定。而在藝術養成的路途上,30歲往往是決定是否要以藝術為職志的分水嶺、40歲嶄露頭角、50歲前後則臻於成熟。如今,這樣的發展歷程發生了變化。除了拍賣行的晚間拍賣頻繁出現40歲以下的藝術家,造就超乎意料,10倍於拍前估價成交的,往往也是這一世代。而從與畫廊的採訪中,也不難聽聞當千禧世代藏家逐漸崛起,連帶的也影響了千禧世代藝術家的被關注。

觀察本季香港春季拍賣,若我們統計三家國際拍賣公司的夜拍,蘇富比(Sotheby’s)當代藝術、佳士得(Christie’s),以及富藝斯(Phillips)此次與北京保利聯合舉辦的夜拍,便會發現,1980年(含)以後出生的藝術家總計高達20位,29件上拍作品佔總拍品數量近20%,除了全數成交,平均也以拍前均估價的4倍成交。這20位藝術家除了已經過世的華裔美籍藝術家王俊傑(Matthew Wong,1984-2019),最年輕的為現年28歲,1993年出生的庫扎奈.維奧萊特.瓦米(Kudzanai-Violet Hwami)以及賈黛.法多朱蒂米(Jadé Fadojutimi);禤善勤(1991)、莎芭拉拉.塞爾弗(Tschabalala Self,1990)、艾芙瑞.辛格(Avery Singer,1987)、克莉絲蒂娜.夸爾斯(Christina Quarles,1985)、托印.奧吉赫.奧杜托拉(Toyin Ojih Odutola,1985)、阿莫奧克.博福(Amoako Boafo,1984)、薩爾曼.托爾(Salman Toor,1983)、洛伊.霍洛韋爾(Loie Hollowell,1983)、陳飛(1983)、盧卡斯.阿魯達(Lucas Arruda,1983)、妮吉德卡.阿昆以利.克羅斯比(Njideka Akunyili Crosby,1983)、郝量(1983)、朱莉.柯帝士(Julie Curtiss,1982)、莎拉.休斯(Shara Hughes,1981)、喬丹.沃爾夫森(Jordan Wolfson,1980)以及尼古拉斯.帕蒂(Nicolas Party,1980)。綜觀他們的身份背景,儘管活躍、生活的地域依舊為歐美主要城市,多元族裔成為顯著特徵,無論是原就是歐美的亞非移民後代,或是出生成長於亞、非、拉丁美洲,後至英國、美國發展,半數為女性,創作議題包含性別、身分認同、文化衝撞等,都是近來歐美美術館正盛的討論議題。

庫扎奈.維奧萊特.瓦米(Kudzanai-Violet Hwami,1993)

總觀此季春拍,年紀最輕且以最超乎拍前期待成交的,便是庫扎奈.維奧萊特.瓦米。出生於辛巴威,成長於南非,目前居住生活於英國,瓦米的畫作除了透露著她對其家庭與南非成長記憶的個人感懷,獨特的色調與奇幻的場景,乃至於以「黑人的身體」對西方藝術經典的重譯與再回應,都讓她的作品扣問著黑人的身體及其表現,以及性、性別、精神性等問題。

根據Artprice資料統計,瓦米總共有七筆拍賣紀錄,最早於2020年10月於倫敦佳士得舉辦的網路拍賣上拍。同年12月進入紐約富藝斯拍場,2021年4月首次於香港上拍,旋即刷新記錄。本季香港蘇富比當代藝術晚拍中,瓦米回應著躺臥裸女母題的《斯凱.威尼漢達(i)》(Skye waNehanda (i))一作,拍前估價30至50萬港幣,最終以超過拍前均估價九倍多的378萬港幣成交(約48.6萬美元),也締造了藝術家的拍賣紀錄。

薩爾曼.托爾(Salman Toor,1983)

除了王俊傑,另一位今季春拍香港晚拍上拍件數最多,各家拍賣行夜拍均推出一件的千禧世代藝術家則是薩爾曼.托爾。出生於巴基斯坦,14歲時移民美國,於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獲得碩士學位。曾長期研究洛可可、巴洛克與新古典主義時期的歐陸經典,圖爾的具象繪畫不時會借用插圖的效果將其作品置於古典的學院繪畫與當代數位、插圖、連環漫畫式的視覺語彙之間。

薩爾曼.托爾|女孩與司機 油彩、畫布 142×200cm 2013 富藝斯提供

當2020年10月其作品於倫敦富藝斯初次上拍後,便成為深受矚目的新星,同年12月即進入亞洲香港富藝斯拍場。而其炙手可熱的現象也可從截至目前的拍賣紀錄中看出端倪。迄今總計22筆拍賣紀錄,18件出現在2021年上半年,地點散佈倫敦、紐約、香港拍場全數成交。最高拍賣紀錄則為六月份富藝斯與保利聯合拍賣中的《女孩與司機》(Girl with Driver)一作。拍前估價120萬至220萬港幣,最終以690.5萬港幣成交(約88.9萬美元)。

艾芙瑞.辛格(Avery Singer,1987)

同樣深受藏家追捧的,還有艾芙瑞.辛格。2017年10月首次於倫敦蘇富比日拍拍場上拍,2021年進入亞洲後,便在五月份香港佳士得夜拍以2,425萬港幣(約257.5萬美元)刷新個人拍賣紀錄。辛格總計31筆拍賣紀錄中,前十高價有四筆是在2021年的香港締造。不過藝術家的最高價拍賣紀錄旋即在六月份紐約富藝斯20世紀與當代藝術夜拍中再度刷新。《無題(2018)》(Untitled)一作估價120萬至180萬美元,最終以414.4萬美元成交。

艾芙瑞 · 辛格|無題(立方體) 壓克力石膏板裱於畫布 101.6×114.3cm 2018  香港蘇富比提供

禤善勤(1991)

香港夜拍拍場上,1990年後出生的藝術家中,最特別的或許莫過於出生、養成均在香港的禤善勤。他的作品,在當代的空間場景中,卻有著彷彿墓室壁畫的斑駁復古,輕薄的筆觸裡,禤善勤關心著繪畫與日常生活所見之間的幽微關係。

禤善勤|MuiMui與Doodood 油彩、畫布 200.3×240.3cm 2019 香港蘇富比提供

2020年7月香港佳士得夜拍中首次上拍禤善勤的作品,估價15萬至25萬港幣,最終以90萬港幣成交。今年春拍,佳士得、蘇富比晚間拍場中均推出禤善勤的作品,個人成交紀錄則為香港蘇富比夜拍中的《MuiMui與Doodood》,估價40萬至60萬港幣,最終以163.8萬港幣成交(約21萬美元)。

延伸閱讀|一個全新收藏世代的來臨

本文出自《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47期

朱貽安( 89篇 )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