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以物理、科技串成的因陀羅網:董承濂的精神宇宙

以物理、科技串成的因陀羅網:董承濂的精神宇宙

藝術家董承濂今夏(2024)應舊金山芳草地藝術中心(YBCA)之邀舉行個展「11 to 88」,展出其長期創作計畫「八十八吉祥」的前11件作品,為YBCA近10年來第一個受邀個展的華裔藝術家......

曾觀賞過董承濂展覽現場的觀者,都不難注意到展場中,藝術家的作品如何通過漂浮、鏡相、光影、音聲等,構成一個跳脫當下娑婆世界的別境。蓮花、蒲團乃至於寶蓋、寶傘、法輪、雙魚等等充滿著佛教意象的符號,給予了觀者一個開啟個人「靈知」的當下。通過光學、電磁學的科技技術加持下,董承濂的密宗佛教宇宙,不再僅是傳統的靜態曼陀羅構圖,也不再是凝視諸佛法相的繪畫,而可以是層層圓轉的蓮花以及無窮無盡的鏡像反射。這種種以科技幻化的場域,讓觀者體驗到了即使不是「桃花流水窅然去」的自然意趣,在展場中的科技音聲與光影乃至於磁浮的感知奇境中,亦同樣有著「別有天地非人間」的機神超越性感受。

《八十八吉祥之無常的蓮花》(藝術家提供)

今夏,董承濂應舊金山芳草地藝術中心(Yerba Buena Center for the Arts,簡稱YBCA)之邀,舉辦了沉浸式個展「董承濂:11 to 88」。此次展覽是其「八十八吉祥」計畫的首次亮相。該長期計畫始於2023年,預計在2028年完成88件相互關聯的作品,而此次YBCA個展則展示了該系列的前11件作品。YBCA自1993年正式對外開放,其當代藝術展覽以多樣性、社會參與性和實驗性而著稱,同時以推動社會議題討論、鼓勵觀眾互動參與的特色,確立了其在灣區藝術生態中的獨特地位。或許正是這種注重實驗性的特質,讓策展人馬丁.斯特里克蘭(Martin Strickland)表示:「正因為『八十八吉祥』是一個剛起步的計畫,若計畫已經完成,未必會想要展出。」董承濂不僅是YBCA近10年來第一個受邀個展的華裔藝術家,展覽「11 to 88」於6月6日開幕當日即創下觀展人數新高,之後的每個週末也持續刷新紀錄。

展覽「11 to 88」於YBCA展覽現場(藝術家提供)

八吉祥與藝術、生命的實踐與克服

觀察董承濂近期的創作,都不難發現鏡像、佛教符號的使用。那宛若無窮無盡的倒影顯現,加上有意識地以「佛教」符號與精神意境為展覽場域構成的現場,提供觀者去體驗、想像乃至於思考,這位來自於東亞的藝術家其所意欲展現的內在宇宙觀。一如藝術家所言:「我成長於佛教家庭,將創作視為自我修行和心靈成長……近來的創作方向專注於探索尖端物理學和宗教象徵之間的交集……以藝術引導人類意識自由……。」佛教的宇宙觀以及其生命實踐方法,的確深刻地影響了董承濂的藝術意識及其實踐。然而,雖然出生佛教家庭,董承濂一開始的意圖其實是為反諷,將宗教視為個人創作叛逆的來源。

《八十八吉祥之幸福的寶傘》(藝術家提供)

於臺灣完成美術養成教育,董承濂大學畢業後前往美國進修。異域的文化差異逐漸開啟董承濂對自身所有的文化符號產生好奇,也因為金工發現自己喜愛手作的本質。金工的「功能導向」開啟了董承濂質疑純藝術(fine art)就不具有「功能性」的單純劃分,因而試圖將宗教體驗此一「功能」帶入作品,而在美國創作了一件由鏡面圍繞,觀者可在其中靜坐的沉浸式作品《悟場》。雖然作品一開始是為了調侃靜坐的精神體驗,但隨著對觀者的觀展觀察中,董承濂逐漸發現個人作品可能的力量,因而轉而探索作品中精神性的提煉。也因為這件作品,董承濂意外地被一位年輕研究者注意到。四、五年後,這位年輕研究者進入史密森學會實習,在幫助策展人搜集「40 Under 40」一展的資料時,大力舉薦了董承濂。《悟場》也因而進入美國國家美術館展出,成為董承濂以純創作在美發展的契機。也因此,董承濂認為,美國的多元性讓自己很容易接觸到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進而促成自己作品中多媒材的使用,它也確實是一個機會無處不在的地方,因此自己把每一次展覽都當作作品最好的展示機會,「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機會什麼時候會來」。

《八十八吉祥之內省的蓮花》局部。(藝術家提供)

「對我來說,創作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與觀眾達到溝通,啟發他們對自己人生的思考。」2023年開始,藝術家為標誌自身藝術歷程與半百人生的領悟,開啟了個人創作的新歷程:「八十八吉祥」。以佛教的八吉祥為軸,反思自身對於人生的十一個提問,藉以逐步勾勒並開啟人生下半場的新/心歷程。所謂「八吉祥」指的是佛教中象徵吉祥、圓滿、幸福的八件法物,即:寶傘、法輪、寶瓶、蓮花、海螺、吉祥結、雙魚、寶幢。(註1)藉由佛教思考作為個人生命與藝術實踐歷程中的持守,董承濂憑依「八吉祥」來反應自身對於時間(Time)、聚散離合(Connectivity)、內省(Introspection)、開悟(Enlightenment)、慾望(Desire)、富貴吉祥(Luck & Prosperity)、生死(Living & Dying)、現實與超現實(Reality & Surreality)、我執與無我(Ego & Egoless)、引力(Gravity)、無常(Constant & Change)等11個人生課題的反思和領悟。

《八十八吉祥之聚散離合的雙金魚》局部。(藝術家提供)

因陀羅網

無論是在YBCA的展覽乃至於在其每一次的展覽中,董承濂總是嘗試著以不可見的物理量(電磁力、重力、波動)串起一個猶如「因陀羅網」般的世界/宇宙,讓觀者在那觀展的短暫片刻中,跳脫婆娑世界的紅塵紛擾,走進一個純然精神純淨的世界。望著那些充滿層層疊疊無窮無盡的鏡像以及藝術家意欲構築的精神宇宙,不禁讓人聯想起佛教經典中的「因陀羅網」,這個充滿視覺意象且深具當代情境的概念。因陀羅網(Indra’s Net)是帝釋天的寶網,法藏在其《華嚴經探玄記》中解釋:「如天帝殿,珠綱覆上,一明珠內,萬象俱現,諸珠盡然,又互相現影,影復現影,重重無盡。」「因陀羅網」象徵著宇宙中一切事物的相互聯繫和互相依存,形成無盡的網狀結構,每一個交點(珠子)都反映了其他所有的交點,代表萬物相互映照和影響。

《八十八吉祥之我執與無我的法輪》(藝術家提供)

作為佛教宇宙思想的象徵,「因陀羅網」展示了宇宙萬物之間的深刻聯繫與相互依存的無限性,其強調個體與全體之間的和諧共生,以及事物之間的無障礙互動。通過「因陀羅網」的觀念去思考藝術家對於無窮鏡像的表現,那麼似乎可以更清晰地去理解,在董承濂作品中的無窮鏡像其超越單純視覺效果的內在思考。一如藝術家曾在作品《天界》中的描述:「……一個鏡面圍合空間……作品並非僅僅呈現天堂作為一個宗教概念,而是提出了一個宇宙的境界,其中自我的存在消融,與他人的碎片融合成更高層次的靈性存在,超越了個體的自我。」恰是在這樣的宇宙觀或者藝術意識中,讓我們更容易去理解藝術家為何持續將作品命名為《我執與無我的法輪》乃至於《鏡中實相》等等充滿佛教思考況味的名稱。每一個「展覽」都是因陀羅網上的一個顯影,映照藝術家內在精神與宇宙視角的寶珠,它邀請觀者能進一步地觀照並顯映出自身內在與萬物相連的世界。


註釋
註1 八件法物同時也指向了佛教裡的八種祝福。1. 寶傘:象徵保護和庇佑,祝願人免受一切痛苦和障礙的傷害。2. 法輪:象徵佛法的教導和智慧,祝願人能獲得智慧的引導。3. 寶瓶:象徵內在的精神財富與無盡的福德,祝願人能獲得無盡的精神富足和福報。4. 蓮花:象徵純淨和清淨,祝願人能心性清淨如蓮花般綻放。5. 海螺:象徵佛法的廣傳,祝願人的心靈被智慧的聲音喚醒。6. 盤長(吉祥結):象徵無盡的智慧和慈悲,代表一切現象的相互連結與因果關係的無盡循環。祝願人能理解因果的深意,獲得無盡的智慧和慈悲。7. 雙魚:象徵解脫和自由,祝願人能自在無懼,超越生死的束縛。8. 寶幢:象徵戰勝內心的煩惱和無明,祝願人能戰勝一切內在的煩惱,達到心靈解脫。


Nick Dong: 11 to 88

舊金山芳草地藝術中心( Yerba Buena Center for the Arts,YBCA)|2024.06.6-08.25

朱貽安(Yian Chu)( 124篇 )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