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洪海之螺:《乾隆款硨磲刻七佛紋鑲鍍金口嵌寶石海螺》的修復保護

洪海之螺:《乾隆款硨磲刻七佛紋鑲鍍金口嵌寶石海螺》的修復保護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Gilded and Bejeweled Conch with Qianlong Seal Mark and Seven Buddhas Motif Engraved on Clam Pearl”

海螺或稱為法螺,用作佛教法器約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藏傳佛教稱讚法器的一種,主要用於佛教慶典、宗教節日、活佛坐床、開光儀典等重大喜慶法事活動,也是藏傳佛教僧侶從事佛事活動、講經說法時吹奏的樂器之一。

北京故宮博物院(簡稱北京故宮)收藏法器類文物上萬件,以藏傳佛教法器居多,主要用於宗教修行、供養、莊嚴道場等。法器門類眾多,工藝精湛,用料廣泛,其中不乏珍貴稀有的材料,以彰顯皇家用器的獨特與尊貴。2020年8月,筆者接到法器《乾隆款硨磲刻七佛紋鑲鍍金口嵌寶石海螺》的修復任務,以因應同年12月「妙寶莊嚴─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展出需求,隨即開展相關研究和修復保護工作。

如是梵音如是聞:法螺

海螺或稱為法螺,用作佛教法器約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藏傳佛教稱讚法器的一種,主要用於佛教慶典、宗教節日、活佛坐床、開光儀典等重大喜慶法事活動,也是藏傳佛教僧侶從事佛事活動、講經說法時吹奏的樂器之一。按佛經說,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時,聲音洪亮如同大海螺聲,響徹四方,所以用海螺代表法音。人們認為吹奏海螺可傳遞消息,並且能超脫世俗,通達超自然之物,起驅邪與祈福的作用。吹奏法螺的同時,也象徵佛音浩蕩、傳播深遠,給法螺增添了一層神祕的色彩。

河北省承德市普寧寺喇嘛吹奏法螺。(攝影/羅文華,尹航提供)

法螺多以白色海螺製成。據傳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時,就以白色右旋海螺作為圓滿吉祥的象徵。而藏族先祖也崇拜白色,認為白色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有著吉祥、純潔、神聖的含意。

清乾隆年間,社會相對穩定,經濟得到發展。而清廷對藏傳佛教的扶植,為藏傳佛教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財力和物質基礎。由於乾隆皇帝對藏傳佛教的興趣十分濃厚,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命清宮造辦處製造了大量的佛像、法器與供器,其中許多法器、供器並遵照皇帝旨意留下款識。目前,北京故宮保存帶款識法器、供器以乾隆朝最多,題材、樣式、質地、工藝也最為豐富,為清代宮廷宗教器物製造的最高水準。此次修復的《乾隆款硨磲刻七佛紋鑲鍍金口嵌寶石海螺》(以下簡稱法螺)即為這一時期精湛技藝的代表。

清《乾隆款硨磲刻七佛紋鑲鍍金口嵌寶石海螺》修復前,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尹航提供)

文物傷況簡介

本次所修復的《乾隆款硨磲刻七佛紋鑲鍍金口嵌寶石海螺》,長22.5公分,寬9.8公分,是清代乾隆年間清宮造辦處製造的宗教類祭法器。此件法螺並非真正的海螺材質,而是硨磲加工製作成海螺的樣式。法螺頂端鑲銀鍍金口嘴,並嵌多種彩色寶石,口沿部分鑲銀鍍金邊,金邊上鏨刻花紋並以纍絲裝飾,纍絲上嵌有松石、珊瑚、青金石等各色寶石;法螺表面自上而下分層雕刻蓮瓣紋、連珠紋和七佛像等浮雕,雕工精美,布局整齊。螺口內壁刻有「大清乾隆年製」六字款識,以及乾隆御製〈法螺贊〉一首:「洪海之螺,梵天之器。以鳴唄唱,滿字半字。釋迦拈花,迦葉鼓琴。十方三際,異音同音。置則寂然,奏則亮爾。以演太平,溥皈佛旨。乾隆御贊。

法螺內壁刻字。(尹航提供)

此件文物送修時,硨磲表面存在大面積髒汙,內壁有多處深色汙垢,銀鍍金口嘴與主體脫膠分離,且口嘴表面呈現疑似鏽蝕的黑色物質。口沿及口嘴處的嵌寶石部分已脫落,口嘴處僅剩兩顆青金石。鍍金包邊近二分之一未完全包在法螺口沿上,有部分脫膠、起翹和金屬邊被壓扁、出褶的情況,大量膠狀物殘留在口沿內壁。以上種種傷況影響展出效果,故需立即進行修復。

文物傷況:鍍金口沿包邊有部分脫膠、起翹和金屬邊被壓扁、出褶。(尹航提供)

硨磲的清理工作

法螺器身由硨磲加工雕刻而成。為防止汙漬影響硨磲的潔白度,需要定時清理。硨磲形成於海洋中,耐濕亦耐乾,易於清潔。其成分以碳酸鈣為主,需防止接觸酸性或鹼性物質,避免被腐蝕。又,硨磲的硬度只有3至4,應遠離重擊、碰撞。針對此件文物中硨磲部分,採用物理方法去汙除漬。過程如下:

1. 經由觀察評估,發現銀鍍金口嘴與硨磲整體脫離,口沿包邊有二分之一仍包裹其上,無法拆下。所以針對硨磲部分的清理工作,只能用文物除塵布蘸取少量純水,依次擦拭局部,清理過後的部分效果十分明顯。

2. 使用電動牙刷進行清理。因文物除塵布的顆粒精度無法深入細緻的雕刻花紋之中,故使用電動牙刷取代文物除塵布,將電動牙刷調至輕柔模式,蘸取少量的純水對硨磲的雕刻縫隙進行清潔。一邊輕刷一邊吸走多餘的水分,防止水流進入銀鍍金的口嘴或是口沿包邊之中。如遇到頑固的汙漬,可以反覆輕刷,切記不要猛刷以免損傷硨磲表面。

3. 去除硨磲內壁口沿殘留的黏接劑。硨磲質地較軟,採用竹木材質等刃不鋒利的剔刀,沿著硨磲表面慢慢剔除多餘物質。通風乾燥之後,文物主體海螺型硨磲部分就清理完畢。

使用電動牙刷清潔浮雕縫隙的汙漬。(尹航提供)

看似鏽蝕的保護層?神祕的烏銀工藝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部分藏傳佛教銀器(或銀鎏金、銀鍍金),表面常見一層灰色至藍黑色的非金屬類固體物質,根據文保科技部金屬修復組多年修復經驗,以及更多的樣本檢測數據支持,判定此類附著在銀器表面的黑色物質並非銀的腐蝕產物,而是一種人為製作的金屬表面工藝,稱為「烏銀」或「烏銀嵌」,為裝飾或保護器物作用的物質層,多用於藏傳佛教金屬文物表面。

通過實驗數據及器物元素和物相分析,基本可以確定法螺口嘴部分表面黑灰色物質層為銀/銅硫化物形成的烏銀。因此,對於口嘴部分的修復保護,就要保留其黑灰色物質,而不能當做腐蝕產物去除掉。(詳細檢測情形,請參見雜誌全文。)

針對法螺口嘴表面金屬成分進行檢測,確定表面黑灰色物質層為銀/銅硫化物形成的烏銀。(尹航提供)

鍍金包邊的復原過程

修復前,先確認金屬性能良好,可以充分展開,並且金屬無缺口和裂口,適合透過整形的手法復原。

使用一支平頭、無銳角、有厚度的鋼鏨,從法螺正面插入到金屬褶皺中,沿著箭頭的方向慢慢向前推,充分撐開褶皺。在撐開的過程中,要反覆觀察金屬包邊的狀態,撐到能包住法螺口沿的角度即可,防止用力過大損傷文物。金屬褶皺被打開之後,先扣住法螺口沿,沿口沿方向慢慢將金屬包邊壓下去,直到完全包住法螺口沿為止,此過程不能操之過急,以免出現更多的金屬褶皺。

鍍金包邊修復後。(尹航提供)

結語

經過數月來的研究和修復保護,這件《乾隆款硨磲刻七佛紋鑲鍍金口嵌寶石海螺》基本恢復了其原有的歷史風貌,達到展覽展示的最佳效果。

《乾隆款硨磲刻七佛紋鑲鍍金口嵌寶石海螺》修復後。(尹航提供)

此次修復的這件法螺,雖修復難度不高,但其中包含了藏傳佛教法螺的文化內涵、烏銀工藝的科學檢測和分析、相關工藝材料探索等豐富內容,本文詳實記錄對此件文物相關研究和修復保護過程,對未來修復此類文物提供了更多理論和實際操作依據,如有不足之處待日後繼續深入研究。


本篇圖文節錄自《典藏.古美術》347期(2021年8月號),〈洪海之螺:〈乾隆款硨磲刻七佛紋鑲鍍金口嵌寶石海螺〉的修復保護〉,原文作者:尹航(北京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館員)。

欲知北京故宮《乾隆款硨磲刻七佛紋鑲鍍金口嵌寶石海螺》的完整修復過程,請參閱本期雜誌完整內容。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賣場

博客來

UDN電子雜誌

樂天kobo電子雜誌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典藏.古美術FaceBook

尹航( 1篇 )

北京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