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聞摘要:莊偉慈和黃姍姍入選芝加哥藝博會策展人交流計畫、姚瑞中威尼斯獲獎、和平新生天橋遭拆除、紫藤廬封館修繕、休士頓美術館推出美國史上規模最大高更展、荷蘭國家博物館「夜巡行動」修復計畫第二階段、巴黎Cognacq-Jay博物館18世紀文物遭劫、邦瀚斯全新亞洲總部開幕

藝聞摘要:莊偉慈和黃姍姍入選芝加哥藝博會策展人交流計畫、姚瑞中威尼斯獲獎、和平新生天橋遭拆除、紫藤廬封館修繕、休士頓美術館推出美國史上規模最大高更展、荷蘭國家博物館「夜巡行動」修復計畫第二階段、巴黎Cognacq-Jay博物館18世紀文物遭劫、邦瀚斯全新亞洲總部開幕

Fortnight Digest 2024.11.12-11.25

典藏Artouch雙週藝聞:2024年11月12日至11月25日。

莊偉慈、黃姍姍入選2025芝加哥藝術博覽會臺灣策展人交流計畫

文化部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與芝加哥藝術博覽會(EXPO CHICAGO)第三度合作推動「芝加哥藝術博覽會—臺灣策展人交流計畫」,經徵件及多輪評選後,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策展人莊偉慈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入選,將於2025年代表臺灣參與這項國際策展交流活動。

芝加哥藝博會作為北美重要當代藝術展會,其前身為創立於1980年的Art Chicago,2012年重新品牌化後復出,並於2023年被斐列茲集團(Frieze)收購。自2016年起,博覽會與國際策展機構合作,啟動策展人交流計畫,至今吸引超過250位策展人參與。2025年的策展人交流計畫將於4月23日至26日舉行,活動針對入選者設計量身行程,包含參訪芝加哥當地的藝術機構及私人收藏,並參與策展論壇,交流當代藝術議題與挑戰。負責人Kate Sierzputowski表示,莊偉慈以藝評及文學理論見長,黃姍姍則專注都市藝術策展,兩人獨特的專業視角將為國際策展交流注入多樣性與深度。

延伸閱讀|Frieze宣佈併購Armory Show與EXPO CHICAGO,國際藝博市場整併潮或起

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表示,連續三年的推動計畫不僅提升臺灣策展國際化,也促進藝術文化的跨國對話,進一步增強臺灣在國際藝術界的影響力。

「芝加哥藝術博覽會—臺灣策展人交流計畫」獲選策展人黃姍姍(左)及莊偉慈(右)。(黃姍姍、莊偉慈提供)

姚瑞中《犬儒共和國:1989》獲歐洲文化中心(ECC)2024新媒體藝術獎

與威尼斯雙年展同期舉行的歐洲文化中心(European Cultural Centre )「個人結構」展(Personal Structures – Beyond Boundaries)於11月24日落幕,並頒發今年度獎項,姚瑞中《犬儒共和國:1989》獲其中的「錄像與數位藝術」獎(Video and Digital Art Award)。

《犬儒共和國:1989》為姚瑞中2020年受C-LAB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委託創作之系列錄像作品之一,該系列主題取材自為美中台關係帶來深遠影響的四項歷史事件——1969年登陸月球、1979年反美抗爭、1989年天安門學運、2001年911恐攻事件,於當年在C-LAB的姚瑞中個展中展出。對於此次在歐洲展出的特別意義,姚瑞中表示,在此戰爭頻繁的歐洲、亞洲緊張的後冷戰時代,尤其是在柏林圍牆倒塌的三十週年,需要反思戰爭與圍牆等暴力行為並不能封閉人類對自由與和平的追求,該作用幽默方式試圖解構極權,充滿勇氣並對坦克人獻上敬意。

延伸閱讀「犬儒共和國」,一座廢墟般的外交機構:姚瑞中的「撩撥」政治學

《犬儒共和國:1989》於歐洲文化中心「個人結構」展(Personal Structures – Beyond Boundaries)現場。(姚瑞中提供)

休士頓美術館 (MFAH)展出美國史上規模最大高更展,展出全球 65 個公私人收藏的150 多件傑作

休士頓美術館(The 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 (MFAH))於11月3日至2025年2月16日展出「高更的世界( Gauguin in the World」展覽,展示來自全球65個公私收藏的高更作品,以150多幅繪畫、雕塑、版畫和素描,全面性展示這位後印象派畫家的生活及作品。

展覽涵蓋了高更從巴黎早期印象派的風格,直至後期他居住在馬克薩斯群島的最後幾年,展覽分作六個展間,約有一半展示他於大溪地及馬克薩斯群島的作品。策展人洛雷特(Loyrette)企圖於展覽中呈現高更「內心對其他地方的追求」,追溯了藝術家從巴黎沙龍到大溪地陽光普照的海岸的足跡。觀者將看到高更知名作品如《三個大溪地人》(1899,蘇格蘭國家美術館藏)和《蒂法圖魯馬》(1891,伍斯特藝術博物館藏),以及較少曝光、鮮為人知的作品,這些作品展示了藝術家在不同媒體上的多才多藝。展覽圖錄收錄了學術論文,包括大溪地島博物館館長 Miriama Bono 和女權主義學者 Norma Broude 的文章,以當代視角審視了藝術家的作品,談論他的藝術成就以及他與波利尼西亞文化的爭議關係。

保羅.高更知名作品《三個大溪地人》於休士頓美術館展覽「高更的世界」中展出。圖/休士頓美術館。

荷蘭國家博物館「夜巡行動」修復計畫邁入第二階段,開放公眾近距離見證

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於11月12日正式展開「夜巡行動」(Operation Nightwatch)第二階段的修復計畫,投入八名修復專家開始為荷蘭黃金時代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的《夜巡》(The Night Watch,1642),去除作品畫面上的清漆(Varnish)。整體過程都將於館內透明空間進行,並開放公眾參觀、一同見證《夜巡》的蛻變重生。

2019年,適逢林布蘭逝世350週年,荷蘭國家博物館宣布啟動史上最大規模的「夜巡行動」研究修復計畫,投入數百萬歐元,集結全球專家組成修復團隊,同時也借助人工智慧、精密儀器之力,試圖追溯、還原將近四世紀前,林布蘭繪製生涯代表作《夜巡》的創作方法與過程。

第一階段的調查與分析耗時五年,團隊透過數位掃描、影像建檔,從高達448億像素的數位影像中,逐步分析畫面中的筆觸、顏料質地與成分等細節。最新發表的研究成果指出,林布蘭曾於部分顏料中加入硫化砷,為人物的服飾營造出金色光澤的質感。如今第二階段的計畫,修復師們使用經特殊處理、浸泡過特製溶劑的不織布,將其輕輕放置於畫作表面,待溶劑作用約60秒,直到清漆開始溶解並被紙張吸收;最後再由修復師們利用顯微鏡、棉棒等工具清除畫面上剩餘的清漆。

修復師們使用經特殊處理、浸泡過特製溶劑的不織布,將其輕輕放置於畫作表面,待溶劑作用約60秒,直到清漆開始溶解並被紙張吸收,最後再由修復師們利用顯微鏡、棉棒等工具清除畫面上剩餘的清漆。(Photo: Rijksmuseum/Henk Wildschut)

事實上《夜巡》問世迄今至少經歷了25次以上的修復,直到1940年代,館方在一次清除表層暗沉的保護漆時,才讓長年被掩蓋的曙光得以重見光明。至於此次修復計畫,館方表示去除1975至1976年間最後一次修復時所加的清漆,再重新覆上一層新清漆,將使畫作的光彩恢復,並「最有效地保存這幅畫作,讓它為未來作好準備。」此計畫奠基於團隊對其他畫作以及《夜巡》本身的測試結果。

延伸閱讀|夜巡行動——見證林布蘭巔峰代表作的重生

「和平新生天橋」文資審議未果遭拆除,正式走入歷史

位於大安森林公園旁、橋齡42年的「和平新生天橋」於11月19日深夜由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以下簡稱新工處)進行拆除工程,宣告正式走入歷史。

10月24日,北市新工處在天橋周邊社區張貼拆除公告,並預告於10天後,即11月4日將封閉天橋,開始進行拆除作業。此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和平新生天橋」存廢爭議不斷。民間團體「守護和平新生天橋」串聯建築、藝文、影視各界人士一同發起連署搶救行動、累積超過2000人反對拆除。11月1日新工處召開施工前說明會;4日文化局受理市民提報天橋具「紀念建築」與「文化景觀」價值列冊一案,13日文資委員前往會勘並召開文資審查會議,19日文化局公布審議結果為:「本案不具文化資產價值潛力,且不予列冊追蹤。」當晚新工處旋即啟動天橋拆除相關交通配套工程。

新工處於11月22日新聞稿,針對天橋拆除施工承攬廠商職業安全措施事宜說明:廠商拆橋進行高空作業時業依規定設置防墜措施,為慎重起見,再搭配全身背覆式安全帶勾掛安全母索,發揮雙重防護功效。圖為作業人員穿戴全身背覆式安全帶。(圖片取自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新聞稿)

北市府主張和平新生天橋橋齡已屆42年,建物結構老舊、使用率低,且天橋橋墩及樓梯長期佔據路口角落,龐大量體成為車輛轉彎的視線死角,恐影響行人與車輛的交通安全。新工處於22日發布的新聞稿寫道:「為健全路口道路安全,經評估於橋梁使用年限期滿後進行拆除,市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於113年3月29日簽府核准辦理拆除作業。」並補充說明,新生和平天橋拆除後,將同步引進最新人本路口設計,進行道路改造,保護行人安全。

反對拆除的民間團體「守護和平新生天橋」則於粉專貼文發表此次文化資產提報案中,各界專家學者對於和平新生天橋的文化與技術價值之見解。他們主張「和平新生天橋」不僅是臺北市的一座交通設施,更是承載著歷史、藝術、社會記憶的文化地標,應讓未來的市民能夠繼續感受它所帶來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價值。

10月31日,「守護和平新生天橋」發文呼籲新工處不要貿然拆除和平新生天橋、審慎考量拆除決策,給所有居民與使用者清楚的交代,並希望透過與在地居民、使用者、支持天橋的各界人士及民意代表們,共同協調尋求保存方案,以讓這座橋繼續為城市生活發揮其不可替代的功能與意義。(圖片取自「守護和平新生天橋」社群貼文

其中,臺灣空間規劃設計產業工會理事長蘇伯昇從工程與都市設計的角度分析,「和平新生天橋」首度採用無斜撐的威廉迪爾構架(Vierendeel frame)作為鋼構設計,降低天橋斜撐結構對於天際線和城市景觀的影響,也是國內採用壁式迴轉樓梯設計的首例,「此橋梁不僅是土木工程技術的創新,也在城市景觀中佔有重要地位。」蘇伯昇也呼籲,「這個具集體共同記憶,連結公園、社區、學校的市民日常生活地景,已經成為討論焦點。……臺北市政府不應錯過這次民眾參與規劃設計的獨特機會,草率地面對天橋。」

提報案中也指出,由於這座天橋在設計上的工程美學,使其多年來不只吸引國內影視作品來此拍攝,更有外國音樂人、製作團隊慕名前來拍攝取景,包括導演楊德昌的《一一》、李安執導的《飲食男女》等經典電影與眾多音樂MV中,都可見到和平新生天橋的身影。如今隨著天橋的退場,人們也只能憑藉這些影像作品來重溫、紀念曾經與這座天橋共度的時光。

法國歌手Marie Flore於11月8日發布〈Tout dit〉MV,新生和平天橋即為MV取景地點之一。

有關新生和平天橋歷史記憶保存,新工處規設科科長郭玉仙表示,未來將於大安森林公園入口側增設解說牌,除了簡介新生和平天橋歷史沿革,更包含天橋在城市演進過程,曾經扮演過空間動線連結的功能角色,以及隨這城市人本環境發展功成身退的故事;同時解說牌上也將設有QRCode,方便市民進去觀覽新生和平天橋原有橋構影像和影視作品中展現的城市記憶足跡。

臺北市定古蹟紫藤廬於12/15封館,進行為期三年修繕

始建於1920年代的「紫藤廬」,百年來見證了臺灣民主運動、文化思潮的風起雲湧,長期致力於藝文展演推廣、茶文化傳承,於1997年被指定為臺北市第一個市定古蹟,如今將於12月15日熄燈暫別,進行為期三年的古蹟修繕工程。

1945年以前,紫藤廬老宅為日本臺灣總督府的高等官舍。1950年代後為財政部關務署署長周德偉教授的公家宿舍,也成為以臺大為中心的自由主義學者的聚會場所。1975年,臺灣民主運動萌芽之際,由周德偉么子、曾參與「美麗島運動」的周渝接管老宅,吸引不少黨外人士在此集會;此時,愛好藝文的周渝也提供空間支持年輕藝術家創作,如林麗珍、陳建華、尉天驄、白先勇、施叔青、李昂等人。1981年改闢為茶館,蛻變為臺灣第一所具有藝文沙龍色彩的人文茶館,並因庭院三棵老紫藤蔓生屋簷而命名為「紫藤廬」。

陪伴臺灣走過70至90年代的歲月,這座百年老宅所象徵的人文歷史精神及公共空間內涵,使其得以在1997年古蹟保存與搶救運動中倖存,進而被指定為市定古蹟——「其為臺灣民主運動、反對運動及自由學者的聚會場所,所散發的人文氣息,具有教育、文化、政治等功能及特色,並強烈展現市民生活文化意義,具有保存價值。」

作為古蹟活化再利用的濫觴,今日的紫藤廬已發展成為國內外愛茶人來臺必訪的文化地標。自11月20日起,紫藤廬也規劃了一系列封館前特別活動,12月15日熄燈日當天亦將延長營業到晚間12點,屆時將播放紀錄片及珍貴歷史剪影、舉辦「封茶」活動與燭光茶會,邀請民眾親臨現場與紫藤廬道別。

紫藤廬紫雲閣。(紫藤廬提供)

巴黎Cognacq-Jay 博物館18世紀珍貴鼻煙盒遭搶劫

11月20日(週三)早上10點左右,位於巴黎瑪黑區的柯尼亞克-傑博物館(Cognacq-Jay Museum)於發生一起文物搶劫案。當時館內正在舉辦「珍貴18世紀微型物件」特展,該展覽原計劃於9月結束,但後來延長至11月底。不幸的是,四名戴頭套的男子使用斧頭和棒球棒打碎展示櫃,當著博物館訪客的面,搶走五枚價值連城的硬幣及兩件鑲嵌鑽石的鼻煙盒等文物,隨後駕駛機車迅速逃離現場。這兩件自羅浮宮博物館借展的18世紀鼻煙盒,其中一個是約翰.克里斯蒂安.紐伯(Johann Christian Neuber)的簽名,飾有碧玉、紅玉髓和紫水晶,另一個由丹尼爾.鮑德松(Daniel Baudesson)製作。這些盜賊劫走了估計價值超過100萬歐元(約臺幣3400萬4,850元)的文物,截至目前為止,文物尚未被追回。

巴黎柯尼亞克-傑博物館(Cognacq-Jay Museum)外觀。(Public Domain)

法國文化部指出,被盜物品中包括兩件來自英國皇家收藏與羅浮宮的珍貴展品。儘管事件中無人受傷,但博物館將暫時關閉,並預計於12月10日重新開放,以便當局進一步調查及評估損失情況。同時,已經成立了一支心理小組,為事件期間在場的遊客和館員提供心理輔導。警方認為,此次盜竊可能由有組織的犯罪團夥策劃。目前推測此次盜竊可能是為私人收藏家定向而為,但專家並未排除試圖非法出售金製品與寶石的可能性。

法國文化部長拉希達.達蒂(Rachida Dati)對此案予以嚴厲譴責,並在週三的一份聲明中表示,這起盜竊案對法國文化遺產造成重大損失,因為這些作品「擁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與珍稀性」。

邦瀚斯全新亞洲總部在香港盛大開幕

邦瀚斯在2007年進駐香港市場,在2014年成為該區首家開設專屬拍賣中心的國際拍賣行。11月23日,邦瀚斯位於香港太古廣場六座的全新亞洲總部現已正式開幕。新總部橫跨三層,總面積達19,000平方尺,為藏家提供全年不斷的精彩拍賣、展覽及藝術活動。今年(2024)秋季拍賣將於11月27日至12月3日舉行,作為新總部的首場盛事隆重登場。其中,全球著名明式家具收藏家葉承耀醫生的「燕几衎榻:攻玉山房藏中國古典家具」專場,無疑是本季重頭戲,該系列被譽為全球最頂尖的私人明代家具收藏之一,備受矚目。.

邦瀚斯全新亞洲總部,秋拍「燕几衎榻:攻玉山房藏中國古典家具」預展空間。(邦瀚斯提供)

這次遷址新總部,不僅彰顯了邦瀚斯對亞洲市場的堅定承諾,更是對亞洲業務持續增長的積極回應。邦瀚斯環球行政總裁Chabi Nouri表示:「邦瀚斯亞洲新總部開幕,不僅體現了我們對這一地區的承諾,也彰顯了亞洲在全球業務中的重要地位。」新總部集辦公室、藝廊與拍賣中心於一體,旨在進一步提升客戶在欣賞與購藏藝術品時的體驗,使其與倫敦、巴黎和紐約等全球主要拍賣中心並駕齊驅。

ARTouch編輯部( 1673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