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回望當代:當代如何轉了彎?】2011-2020現場藝術與劇場變體
當公共性開始被積極納入表演性策展的核心,策展人也就被普遍期待,可以透過策畫藝術節,直面當代的關鍵問題,如人類世、生態、身...
超限的是社會還是藝術?C-LAB 2022年度展覽「超限社會」
當閱讀C-LAB「超限社會」一展時,我們或許得先釐清藝術如何隨技術超限,才能從差異中區辨其如何回應社會的超限。因此,本文...
共創及媒介轉換下的作品生命延續與再造:專訪「返回:第二章」參展藝術家河床劇團與蔡佳葳
河床劇團的《事物的重量》,去年即首先於「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中實體亮相。當該作來到「返回:第二章」時,除了是劇團參...
【評論的「挑戰」】不說再見,如果藝評還有明天:王聖閎談藝評與編輯的第一現場(下)
「屬於台灣在地的理論該如何產生?」王聖閎近年思考理論內生式的可能性,其中一個方向的答案是「要從作品裡找」。他認為評論者有...
暴力的歷史,無縫的劇場:評《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竟的故人事與未來歌》
真實性之所以是以白色恐怖為主題的劇場的重要審美準則,並不意味著劇場就應該再現真實,乃至於成為真實本身。正因為劇場始終是和...
2021聲響藝術節——跨域、探索未知、多元發聲的新舞台
「2021 C-LAB 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於11月12日開幕,舉辦為期兩週的聲響藝術展演活動,推出18...
跨界共製的泛音:專訪「2021 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計畫統籌黃意芝及藝術家豪華朗機工
從本月即將推出的第二屆「C-LAB聲響藝術節」,我們確實已可愈發清晰地看到,在面對內外重重挑戰之際,臺灣聲響實驗室並未落...
細節藏在C-LAB「FUTURE VISION LAB 2021」:全台唯一360度全沉浸式影音體驗空間,勾勒未來視覺奇想
臺灣唯一的戶外半球型全沉浸式影音體驗空間──FUTURE VISION LAB(DOME)自10月8日起至11月28日將...
多維度的「地方」複寫:勒法利計畫與C-LAB的「此曾在」
2021年由C-LAB內部策展人莊偉慈所策劃的「勒法利計畫」,體現空總一直以來「考掘」、「轉化」、「實驗」、「建築」與「...
未來3年公建計劃預算攔腰砍,C-LAB得不到行政院支持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簡稱C-LAB)前途坎坷,文化部未來3年公建計劃遭攔腰折砍,16億元預算僅剩1/3。
文章導覽
1
2
3
4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