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行者.月暈.沙丘——蔡明亮的影像 x 鄭宗龍的舞蹈 x 黃聲遠的建築

行者.月暈.沙丘——蔡明亮的影像 x 鄭宗龍的舞蹈 x 黃聲遠的建築

「沙丘漫舞」將壯圍海邊張牙舞爪的林投樹、埋在整片海邊的寶特瓶、垃圾和保麗龍,鄭宗龍的舞作將美的、不美的真實場景,揉雜《毛月亮》「風暴來臨前」的時間性,蔡明亮雋永的行者影像,一同如大氣層中懸浮的月光冰晶折射進黃聲遠的沙丘裡。
2019年6月23日在「田中央聯合建築師」創辦人黃聲遠建築師設計的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電影導演蔡明亮、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建築師黃聲遠跨影像、舞蹈、建築、音樂乃至於裝置藝術的「沙丘漫舞」,吸引了超過300人的人潮湧入僅約25,000人居住、以宜蘭獨特的沙丘地景聞名的壯圍鄉。
「 沙丘漫舞」 演出現場,表演尾聲,全部的舞者移往「月光」展間,踏進與《無無眠》相映為鏡的水池中,以驚人的爆發力舞動著蓄積的能量,水花四濺在舞者的髮絲與肌膚,在壓軸的高潮當中結束這一場精采的表演。(攝影/黃宏錡,雲門2提供)
事實上,蔡明亮八部「行者」系列正誕生於2011年與鄭宗龍合作的契機,當年於國家戲劇院推出的劇作《只有你》,鄭宗龍擔任該劇舞蹈總監,李康生在與鄭宗龍的合作過程中,因應自己的身體節奏,創造出漫步經行,以極緩的節奏進行的行走範式,爾後以一身紅袍的僧侶,如玄奘西行取經般,陸續完成了《無色》(2012)、《行者》(2012)、《夢遊》(2012)、《行在水上》(2013)、《西遊》(2014)、《無無眠》(2015)、《沙》(2018)等一系列行者影像;《蔡明亮大展:行者》,就將此八部「慢走長征」的影片布置於以「塵」、「風」、「雨」、「潮」、「海」及「月光」等六個自然為名的建築空間當中。
進入展間,一名舞者悄悄從「月光」與「海」兩個展區之間佝僂著身體出場,這一幕是相當令人震撼的,以往只在蔡明亮的「行者」系列看著李康生慢步經行,經過了八年,如今看到雲門舞者以遙應李康生般的慢步,彷彿是原本相隔甚遠的兩顆行星在寂靜的銀河傾刻命定地相遇。她拖曳著長長的裙擺,發出細微的喀噠聲,附著裙擺上的居然是數個海灘垃圾,剎那間想起宮崎駿(Miyazaki Hayao)《神隱少女》(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中現身溫泉旅館的河神,帶著一身污染現身的模樣。負責此次服裝設計,出生於宜蘭的陳邵彥別出心裁、畫龍點睛的符號運用,在眾人定睛觀賞舞作的同時,靜靜提醒觀者舞者身上的衣料,正來自不遠處的海邊,靜悄不動的漁網、保麗龍和其他垃圾。內外相互穿透、構織壯圍的真實場景。
舞者佝僂著身體緩緩前行,但是身後拖曳著的群擺發出細微的喀噠聲,附著在其上的居然是海灘垃圾,剎那間想起宮崎駿《神隱少女》中現身溫泉旅館的河神,帶著一身污染現身的模樣,陳邵彥服裝設計的巧思,引入壯圍海灘的真實場景,令人震撼。(攝影/凃倚佩)
在通往「潮」展區的通道,一對舞者應和著彼此的身體節奏,不需言語的默契彼此的身體相應相生,但是仔細觀看舞者在每一個動作給出之間,似乎用力地與一股慣性的力量進行抗衡。與其說我們看的是舞蹈,不如說我們看的是舞者如何將「為何而動」的問題透過身體呈顯出來。(攝影/凃倚佩)
在通往「潮」展區的通道,一對舞者應和著彼此的身體節奏,不需言語的默契與彼此的身體相應相生,但是仔細觀看舞者在每一個動作給出之間,似乎用力地與一股慣性的力量進行抗衡。與其說我們看的是舞蹈,不如說我們看的是舞者如何將「為何而動」的問題透過身體呈顯出來。鄭宗龍曾在擔任蔡明亮舞台劇《玄奘》(2016)動作指導時曾說:「動作發展一直以再少一點、再少一點不斷簡化,最後只剩走路。只剩走路的狀態下還能再做什麼?緩慢的走路與中風後身體的艱難,充分表現玄奘西域取經的困難狀態。」我們可以從李康生 – 玄奘的變化過程中,感受到李康生透過慢走長征的七年間,針對「為何而動」的回應,每一個步伐似乎總是重複著這個提問,困難的不是使身體移動,而是如何一次次與慣性抗衡,影像裡的李康生與雲門舞者的身體,展現出更具張力的肌理。
「 沙丘漫舞」 演出現場。(攝影/黃宏錡,雲門2提供)
緊扣「為何而動」的命題,再環顧這座如洞穴般的建築,電影影像中的李康生與雲門舞者寧靜、沉默、緩慢的身體不再是一種逼真的模仿或技術的展現,而是營造一種使慣性逐漸崩塌的時間過程,這個命題迫使李康生與舞者們的表演必須處於一種臨界狀態,如此極簡的思維以最小單位的細微改變,迫使觀看的我們也面臨到「動」與「不動」之間的最大難題。
「 沙丘漫舞」 演出現場,鄭宗龍曾在擔任蔡明亮舞台劇《玄奘》(2016)動作指導時曾說:「動作發展一直以再少一點、再少一點不斷簡化,最後只剩走路。只剩走路的狀態下還能再做什麼?緩慢的走路與中風後身體的艱難,充分表現玄奘西域取經的困難狀態。」我們可以從李康生與雲門舞者的身體,展現出更具張力的肌理。。(攝影/黃宏錡,雲門2提供)
在這場根本不可能看完全貌的表演當中,觀者也必須在當下決定動或不動,一離開當下所站的位置,就無法看完眼前的舞者完成全部的動作;但若不離開當下所站的位置,四週點狀密布的事件和視覺的奇觀,又頻頻誘惑。正當無法擺脫這股搖擺不定、焦慮不安的情緒,一名舞者靜靜地跳起羅曼菲著名的十分鐘旋轉,就在「風」與「塵」之間,她無比專注地在調控腳尖、手臂、肩膀,甚至指尖乃至於視線的平衡,眼前看似重複的旋轉動作,卻也是她的「心思劇場」,由於動作的單一,使得她的意念在時間流轉、積累而逐漸清晰,我們似乎也陪伴著她在一次次的旋轉中進行「斷捨離」直至純粹。在觀看的過程中,更浮現對於羅曼菲當年演繹旋轉的記憶,羅曼菲的身影與眼前的雲門舞者之間巧妙的疊影,是「沙丘漫舞」的亮點之一。
「 沙丘漫舞」 演出現場。(攝影/黃宏錡,雲門2提供)
日本音樂家清水靖晃(Yasuaki Shimizu)的巴哈無伴奏薩克斯風樂音響起,原本四散於各展場間的舞者慢慢靠向彼此,往中心聚攏。近距離地觀看舞者專心在當下確實地、緩慢地做著身體動作,上移、下緩、肩胛、臉龐、低垂的手指、緊閉的嘴唇⋯⋯,美在鴉雀無聲,巴哈無伴奏為襯,晶瑩剔透的肌膚化為影像、意識、感知⋯⋯慢慢地來到身旁,他的呼吸和高挑消瘦的身形,從雲裡走出來相遇似的。站上椅凳,如再度飄起,又移往「月光」展間,踏進與《無無眠》相映為鏡的水池中,以驚人的爆發力舞動著蓄積的能量,水花四濺在舞者的髮絲與肌膚,在壓軸的高潮當中結束這一場精采的表演。
「 沙丘漫舞」 演出現場,在「月光」展間中,舞者踏進與《無無眠》相映為鏡的水池中,以驚人的爆發力舞動著蓄積的能量,水花四濺在舞者的髮絲與肌膚。(攝影/黃宏錡,雲門2提供)
「 沙丘漫舞」演後座談,左起服裝設計陳劭彥、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電影導演蔡明亮和建築師黃聲遠。(攝影/黃宏錡,雲門2提供)
宜蘭的舞蹈文化底蘊深厚,現場可以看到許多不同年紀的舞者悄悄在雲門舞者身邊模仿著他們的動作,也有雲門舞者的親朋好友就在現場看著他、陪伴他與等候他的表演結束予以熱烈的擁抱與掌聲。也有第一次與蔡明亮的影像接觸的民眾被蔡導經典的長鏡頭所震攝,站在電影前久久不去;壯圍海邊張牙舞爪的林投樹、埋在整片海邊的寶特瓶、垃圾、保麗龍,鄭宗龍的舞作將美的、不美的真實場景,揉雜《毛月亮》「風暴來臨前」的時間性,蔡明亮雋永的行者影像,一同如大氣層中懸浮的月光冰晶折射進黃聲遠的沙丘裡。

參考資料
1. 孫松榮,《出境|入境:蔡明亮的影像藝術與跨域實踐》,台北:五南,2014。
2. 林文理編輯,《蔡明亮的三齣獨角戲:只有你Only You》,國立中正文化中心|PAR表演藝術雜誌、汯呄霖電影有限公司,2011。
3. 藝文組綜合報導,〈三十年後,蔡明亮帶玄奘走回雲門〉,《台灣英文新聞》,2016.03.22。
凃倚佩( 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