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異世界的誘惑,日本的夏季怪談

異世界的誘惑,日本的夏季怪談

Lures of the Alternate World, Japan’s Scary Summer Tales

異界的幽靈與妖怪在引人驚懼的同時,亦具有不可思議的魅力。人們一方面對其避之唯恐不及,另一方面又被祂們的神祕面目深深吸引。

台灣在炎炎夏日中進入農曆七月,又到了祭拜好兄弟的時節。對日本人而言,夏季正是屬於妖魔鬼怪的時間。每年七、八月是日本公開恐怖電影或靈異特輯的高峰期,他們認為令人背脊發涼的「怪談」(靈異故事),就是最佳的消暑良方。事實上,夏季與怪談的結合,可追溯到日本流傳已久的重要節日「お盆」(盂蘭盆節)。此節會為期三天,舉辦日期則根據地域不同而有所差異,不過大致落在七月或八月中。至於其意義,則同於華人信仰的鬼門開,是死者靈魂得以暫時回歸人世的日子。每到盂蘭盆節,日本的家家戶戶將燃起火盆、搭起簡易祭壇,誠心接待從黃泉彼岸返回的先祖之靈。

日本盂蘭盆節習俗。圖出自J. M. W. Silver, Sketches of Japanese Manners and Customs(日本習俗概觀)。( © Wikimedia Commons)

除了祭祀未曾斷絕的祖靈,無人供養、含恨而終的孤魂野鬼也將趁著此刻來到現世。由此,古代日本農村在盂蘭盆節時,將上演「盆狂言」,也就是描述鬼魂經歷折磨後順利成佛的短劇,期許藉由講述他們的苦難與解脫,達到鎮魂的效果。日本民俗學者哲口信夫認為「盆狂言」的傳統之後被歌舞伎表演繼承,成為他們在夏日固定演出的「涼み芝居」(納涼劇)。這些以恐怖幽靈為中心的劇目,不僅僅為炎熱的劇場帶來令人寒毛直豎的涼意,更讓江戶吹起一陣勢不可擋的夏季怪談之風。在日本頗負盛名的淒厲女鬼復仇劇《東海道四谷怪談》,即是當時流傳下來的經典劇目。

歌川豐國《東海道四谷怪談》,歌舞伎演員尾上松助所飾演的阿岩,1812,收藏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Wikimedia Commons)

《東海道四谷怪談》是根據日本元祿年間(1866-1704)發生的真實事件改編,內容是女主角阿岩被負心丈夫陷害慘死之後,化為厲鬼進行復仇的故事。劇中阿岩的丈夫伊右衛門為了另娶高門千金,打算除掉阿岩。他不僅用毒藥毀去阿岩的容貌,更在阿岩死後給她安上通姦的罪名,將她與另一名陌生男子的屍體一起綁上門板,丟入河水流走。此後,阿岩的鬼魂幻化成各種型態,不斷向伊右衛門索命,到他家破人亡後都難以消停。阿岩的恐怖形象,深遠地影響了日本的影視產業。知名恐怖電影《七夜怪談》中女鬼貞子的造型,即是參考阿岩的樣貌進行設計,而直接翻拍阿岩故事的電影則已超過10部,甚至被改編成動畫。

江戶時期傳承下來的夏季怪談風氣,現已深深融入日本文化,成為每年不可或缺的消遣娛樂。順應這波熱潮,東京的太田記念美術館曾於2019年8月推出「異世界への誘いー妖怪・霊界・異国ー」浮世繪展覽(展名暫譯為「通往異世界的誘惑:妖怪・靈界・異國」,簡稱作「異世界」展)。今(2021)年受疫情影響,太田記念美術館決定將此展覽搬到線上,只要登入太田記念美術館網站相關頁面支付線上展覽入場費800日圓,即能在網路上無限期觀看所有展品,在家享受日本的夏季怪談氛圍。本次展覽由「妖怪─與異形存在的相遇」、「靈界─自黃泉之國甦醒的幽靈」以及「異國─奠基於傳聞或想像的外國風景」三個部分構成。藉由這三種類型的浮世繪,觀覽者即能一窺黃泉彼岸,體會江戶時代想像出的異界風情。

歌川國芳《東海道五十三對.日坂》,1844-1847,收藏於太田記念美術館。(©  Wikimedia Commons)

以妖魔鬼怪為主題的浮世繪,自然少不了取用知名怪談為題的作品,月岡芳年的《新形三十六怪撰.皿屋敷.阿菊之靈》即是其一。庶民藝術興盛的江戶時代,誕生了三個對日本極具影響力的靈異故事,分別為前文提及的《四谷怪談》,以及《皿屋敷》與《牡丹燈籠》。這三部作品被後世稱為日本三大怪談,當中登場的女主角亦被冠上江戶三大幽靈的名號。《皿屋敷》的故事原型來自室町末期(約14世紀中期)的古文獻《竹叟夜話》,其中記載了一名播磨國侍女被誣陷弄丟貴重杯盞,最後含恨遭主人處死,並就此陰魂不散的野史傳說。這個故事在江戶時代被改寫為細節豐富的歌舞伎劇本《播州皿屋敷》,當中不僅重新為侍女取名「阿菊」,更賦予她極為鮮明的形象特徵。

月岡芳年《新形三十六怪撰.皿屋敷.阿菊之靈》,1890年8月,收藏於太田記念美術館。(© Wikimedia Commons)

《播州皿屋敷》中的阿菊負責管理十枚被視作傳家之寶的盤子,然而其中一枚遭覬覦其美色的男子惡意取走,並試圖以此逼迫阿菊就範。抵死不從的阿菊最終被殺,屍體遭人投入井裡。從此以後,每到夜晚,井邊就會傳來阿菊細數「一枚……兩枚……還缺一枚……」的幽怨之聲。月岡芳年以濃重的墨色,渲染出垂落亂枝的陰影,而阿菊正在黑暗最幽深之處掩面啜泣。不同於畫面下方用線條清晰勾勒出的雜草與石井,阿菊的整體用色相當淡薄。其身軀上半在夜色中透露出朦朧的蒼白,隨其衣袂向下,則逐漸變得透明,強調她已不屬於人間的事實。

相較之下,《牡丹燈籠》女主角阿露則非土生土長的日本幽靈。《牡丹燈籠》是由中國明代小說〈牡丹燈記〉改編而成的「落語」(即日本傳統說書藝術)話本,劇情為浪人新三郎與千金小姐阿露的故事。新三郎與阿露一見面就墜入愛河,在分離之際,阿露告訴新三郎要是兩人不能再度相見,自己將因苦戀而死,然而羞於身分差距的新三郎仍提不起勇氣去見阿露。數月後,阿露真的因此亡故,負責照顧她的侍女也在為她看病的勞累中追隨其後。得知消息的新三郎在悲痛中持續思念阿露,並在一個寧靜的盂蘭盆節夜晚,聽見了木屐敲擊地面的聲響─阿露帶著手提牡丹燈籠的侍女,回來尋找新三郎。

月岡芳年《新形三十六怪撰.牡丹燈籠》,1891,收藏於太田記念美術館。(© Wikimedia Commons)

《新形三十六怪撰.牡丹燈籠》並未描繪複雜的背景,僅用灰黑的色調象徵低垂的夜幕。而阿露在黑暗中跟隨手提牡丹燈籠的侍女,優雅地前往新三郎的住處。她身披一襲淡紫色和服,搭配粉白的襯裡與水色的腰帶,呈現出富家千金的嬌貴雍容。其舉止神態幾乎與常人無異,然而侍女的手勢與牡丹燈籠下隨風飄逸的白布,已暗示出她們的幽靈身分。可惜新三郎的愛情終究無法戰勝面對幽靈的恐懼,他與阿露幽會數次之後,仍決定使用僧人給予的佛像與驅邪符咒封印阿露。最後,受到背叛徹底發狂的阿露伺機突破封印,在殺死新三郎後抱著他的屍體化作一具枯骨。

除了阿菊與阿露這樣的怨靈,本次展覽亦推出許多日本平安時期降妖除魔傳說的浮世繪,如歌川國芳的《東海道五十三對.草津》與月岡芳年的《新形三十六怪撰.源頼光斬土蜘蛛圖》和《羅城門渡邊綱斬鬼腕之圖》。《東海道五十三對.草津》講述武將藤原秀鄉接受龍女的請託,前往三上山斬殺巨型蜈蚣的故事。相傳琵琶湖畔的瀨田唐橋中央橫趴著一條巨蛇,所有人都怕得不敢過橋,唯有藤原秀鄉無所畏懼地踏過大蛇的身軀離去。倏忽,大蛇化身為一位美麗女性,向他表明自己龍女的身分,並請求他幫忙驅逐盤據三上山的巨型蜈蚣。本幅作品由上方的標題與帶有故事簡介的小幅圖像,以及下方描繪龍女在藤原秀鄉面前化為美女的主要圖像構成。藤原秀鄉站在岸邊定睛注視著龍女漂浮於晃動水波上的身影,她沒入湖面的漆黑的髮絲,隱約勾勒出龍尾與細密的鱗片,延伸到畫像之外。而左上角小幅圖像中的巨型蜈蚣,則進一步增添了故事的完整性。

歌川國芳《東海道五十三對.草津》,1844-1847,收藏於太田記念美術館。(© Wikimedia Commons)

至於《新形三十六怪撰.源頼光斬土蜘蛛圖》與《羅城門渡邊綱斬鬼腕之圖》,皆是以鎌倉時代小說《平家物語》附錄〈劍卷〉為基礎所繪。〈劍卷〉描繪許多與武士刀相關的神怪故事,其中之一寫到平安貴族源氏在八幡大菩薩的授意下,打造出一對名為《髭切》與《膝丸》的寶刀。這對受到神明加護的武士刀不僅鋒利,更具有斬妖除魔的力量。《新形三十六怪撰.源頼光斬土蜘蛛圖》描繪武將源賴光臥床之際,忽有一名身形巨大的妖僧趁夜來襲,不過源賴光並未示弱,反而一手抄起床邊的名刀《膝丸》,勇猛地將之擊退。圖像右下方的源賴光僅著一件單衣,與他身邊散亂的華美寢具與刀架形成對比。而畫面左上角的深沉夜色,則昭示出當時燭火未明、視線不清的狀況。至於隱身在漆黑中的僧侶,則拎起像被單又似衣袍的白布,籠罩住源賴光,讓他無法看清自己的真正面目。

月岡芳年《新形三十六怪撰.源頼光斬土蜘蛛圖》,1892,收藏於太田記念美術館。(© Wikimedia Commons)

隔天,源賴光率領家臣,順著僧人留下的血跡,追到北野神社後方的土丘。血跡消失之處,是一隻負傷倒地的巨大土蜘蛛,而後他們用鐵桿將土蜘蛛穿刺在河岸上,並為《膝丸》改名為《蜘蛛切》。若再次細觀圖像,即能發現夜間前來襲擊的僧侶除了嘴、眼透露帶有蜘蛛特徵的妖異之態,其身後的漆黑背景更使用極細的白線,隱約刮畫出蜘蛛網的輪廓。

至於《羅城門渡邊綱斬鬼腕之圖》,則是能劇《羅生門》改編〈劍卷〉中渡邊綱使用寶刀《髭切》斬斷鬼腕的故事,呈現出的場景。羅生門的正式名稱是羅城門,意指日本平安時代首都平安京的正門,同時也被視為異界的出入口。劇中的源賴光聽聞羅城門外有鬼棲居,然而其手下大將渡邊綱堅決不信。於是源賴光賜給渡邊綱一支告示牌,命他即刻前往羅城門確認鬼的存在,且必須在當地插上告示牌,作為巡視後的證明。渡邊綱騎馬甫出城門口,天空頓時烏雲密布、降下狂風暴雨,一回首,鬼正攀在門柱上俯視著他。

月岡芳年《羅城門渡邊綱斬鬼腕之圖》,1888,收藏於太田記念美術館。(© Wikimedia Commons)

《羅城門渡邊綱斬鬼腕之圖》擷取的正是鬼與渡邊綱目光交會的瞬間。此畫為二聯幅的浮世繪,需上下豎擺方能構成全景。上半幅圖中的惡鬼攀附著鮮紅的門柱,露出尖牙與利爪,窺伺著經過的渡邊綱。而其背後的閃電忽然劃破烏雲斜射而入,暴露出祂隱藏在黑暗中的身影。至於下半幅圖中的渡邊綱,則手持源賴光賜與的告示牌,驟然對上在雷光中闖入視野的惡鬼。他乘坐的馬匹受驚躍起,但猛將渡邊綱並未失措,反而帶著冷靜的眼神安座馬背。接下來,他將放下手中的告示牌,用腰間的寶刀與鬼激戰,斬下祂的手腕。

異界的幽靈與妖怪在引人驚懼的同時,亦具有不可思議的魅力。人們一方面對其避之唯恐不及,另一方面又被祂們的神祕面目深深吸引。「通往異世界的誘惑」浮世繪展,以精緻構圖與鮮麗色彩的浮世繪,呈現出日本江戶時期的異界想像,為炎熱的夏季貢獻一絲涼意。遠在台灣的我們,亦能透過這次的線上展覽,在普渡好兄弟的農曆七月,體會來自日本的異界風情。

【線上展】太田記念美術館「異世界への誘いー妖怪・霊界・異国ー」展

張詩敏( 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