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歌川國芳的武者妖怪+川瀨巴水的新版畫風景:創價美術館「從江戶到近代—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 」(下)

歌川國芳的武者妖怪+川瀨巴水的新版畫風景:創價美術館「從江戶到近代—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 」(下)

150幅畫作,跨越200年,「從江戶到近代—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在高雄創價美術館三月底盛大開幕,本文將眼光看向其中兩位巨匠:歌川國芳與川瀨巴水,他們分別體現了浮世繪從江戶末期的革新風潮直至近代新版畫運動的轉變軌跡,演示出歷史轉折與藝術演進。

150幅畫作,跨越200年,「從江戶到近代—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在高雄創價美術館三月底盛大開幕,本文將眼光看向其中兩位巨匠,「浮世繪之華—美人畫、役者繪、武者繪」呈現歌川國芳(1798-1861)的豪放武者繪與詼諧諷刺畫作,展現突破傳統的強烈視覺力量。「川瀨巴水—明治、大正、昭和前期的日本原鄉風景」則見川瀨巴水在新版畫運動中,以細膩的色彩層次與光影變化,重塑日本風景畫的詩意美學。他們分別體現了浮世繪從江戶末期的革新風潮直至近代新版畫運動的轉變軌跡,演示出歷史轉折與藝術演進。

延伸閱讀│葛飾北齋的富士山+歌川廣重的江戶名景:創價美術館「從江戶到近代—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上)

武士、妖怪與戲畫

歌川國芳筆下的江戶奇想世界

誰是江戶浮世繪畫武將猛士的第一人?歌川國芳是以一擋百的第一好手,奇想創意無限。他出生於1798年日本橋絲綢染坊家庭,本名井草孫三郎,受到歌川豐國的賞識於1811年收為弟子,1814年以藝名歌川國芳出道,號一勇齋、朝櫻樓。然而,生意慘淡,一度以修理榻榻米維生。1827年,他以出版的《通俗水滸傳豪傑百八人之壹人》系列打響名號。當時的江戶市民著迷於中國明代《水滸傳》,國芳將異國豪傑導入躍動感,畫面充滿張力,動感強烈,人物形象鮮活,全身的刺青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確立了畫壇地位,而有「武者繪國芳」(武者絵の国芳)之稱。然而,晚年受疾病和憂鬱的困擾,於1861年過世,年64歲。

歌川國芳天保七年(1836)左右作〈坂田怪童丸〉,木版多色刷,大判錦繪,37×24.5公分,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

有別於漸趨程式化的美人畫或歌舞伎町的造型亮相概念,國芳重視營造畫面的感染力,講究捕捉人物瞬間動態,他擅長將文學、歷史故事中超自然和戲劇性的元素,透過嶄新的創意及具衝擊力的畫面,表現出英雄人物颯爽煥發之姿,使觀者深受故事的情節與激情所沁染。在展覽「武者繪」中唯一入榜的孩童,是〈坂田怪童丸〉。日本民間傳說中的金太郎,是相模國(神奈川縣)足柄山的山姥在夢見赤龍後懷上的孩子,天生怪力。後來他成為平安時代大將源賴光的家臣,改名作坂田金時,是賴光四天王之一,一同打敗大江山的酒吞童子,威名四震。江戶時代因淨琉璃的劇作《嫗山姥》之名,故人們稱其「怪童丸」。赤紅膚色渾身肌肉的金太郎擒抱超巨大鯉魚,魚身躍動上衝欲掙脫,周圍水花四濺,視覺動感張力強烈。在中國有鯉魚逆流而上成為龍的傳說,此作在江戶時代則被視為祈願孩子成長的吉祥圖。

歌川國芳安政元年(1854)作〈英雄大和十二士 佐佐木三郎盛綱〉,木版多色刷,大判錦繪,37.1×26公分,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

日本英雄豪傑,搭配上傳統的「十二支(十二生肖)」文化,形成國芳武者繪的特色系列。〈英雄大和十二士 佐佐木三郎盛綱〉,描繪的是武將佐佐木三郎盛綱。他活躍於平安時代末期到鎌倉時代初期,是源賴朝的重要家臣,以忠誠勇猛聞名,在源平合戰(1180-1185)中立下戰功。源氏在兒島久攻不下平家,佐佐木盛綱便抓住當地漁夫詢問沿岸情報,找到可以騎馬過岸的淺灘海路。盛綱率領部隊趁潮水退去時,騎馬涉水穿越海濱突襲。因此,佐佐木三郎盛綱在「藤戶之戰」中大獲全勝,日後也成為能樂《藤戶》的題材。身穿四目结家徽細緻華麗鎧甲的盛綱,眼神銳利地屏息凝視對岸,伺機而動,他右手握著一把軍扇,象徵著指揮的統帥權威,左手牽著戰馬,地面上散落著貝殼與石塊則暗示出海邊環境,海平面旭日初升則是奇襲時刻,也正可說明歌川國芳選擇將佐佐木三郎盛綱與「雞(晨曦)」對應的原因。

為了製作大場面,浮世繪畫師會將一張比A4纸略大的常見「大判」(約39.3×26.3公分)單幅連續組合成一件作品。而這樣的形式,也成為歌川國芳常用的特色手法。奇幻異想的〈里雀巢之暫居所〉是展覽中唯一的擬人化動物作品,而這也正是國芳所擅長的「戲畫」(以幽默手法呈現各種畫面或諷刺社會現況的畫作),他將貓、麻雀、金魚、蔬果,甚至是無生命的鏡子等擬人化。

歌川國芳弘化三年(1846)作〈里雀巢之暫居所〉,木版多色刷,大判錦繪三聯幅,37.2×25.5、37×25.4、37.3×25.1公分,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

熱鬧的吉原花街上,藝妓坐在室內,男客們擠在窗外爭睹風采,街上小販、挑夫來來去去,主角由人換成了麻雀,彷彿都可以聽見嘈雜聲。當時著名的吉原花街遭受火災,臨時在其他地方恢復經營,〈里雀巢之暫居所〉就是宣傳恢復營業的宣傳品。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到的鳥類麻雀,平凡、親近具活力,以此來當花街宣傳代言人十分貼合,歡迎舊雨新知前來光臨。而這幅畫作的創作時空背景,不得不說到德川幕府天保改革(1841-1843)對町人娛樂文化的限制,浮世繪的役者繪、遊女及藝妓風俗畫遭到禁止,因此促使了風景畫的盛行,也為國芳的畫風帶來新契機,他巧妙地將演員和遊女變成動物來規避禁令,創作出具幽默感的作品。

歌川國芳弘化二至三年(1845-1846)左右作〈相馬之舊殿舍〉,木版多色刷,大判錦繪三連幅,37.4×25.1、37.5×25.4、37.5×25.9公分,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

歌川國芳代表作〈相馬之舊殿舍〉是其妖怪題材之鉅獻,出自山東京傳讀本《善知安方忠義傳》。平安時代末期,平將門起義反叛天皇,被稱為「平將門之亂」。平將門斬首後,天皇派出大宅太郎光國領兵,肅清平將門家族。畫面正中央的大宅太郎光國正與瀧夜叉姬的部下荒井丸交戰,荒井丸位居下風,而左側平將門之女瀧夜叉姬手持捲軸,正以妖術召喚出巨大骷髏破簾而出,誓死復仇。這宛如電影場景的戲劇化構圖,視覺張力十足。而這樣怵目驚心的場景,在後世的宮崎駿《平成貍合戰》動畫片中也被借用。

歌川國芳的鬼怪創作,受其熱衷收藏的西方銅版畫影響。他以西方繪畫的陰影表現法,增強骷髏的形象立體感,對骷髏的結構描繪得相當精準,推測與其曾見過日文翻譯《解剖學新書》的科學插圖有關。研究者勝原良太曾稱:「歌川國芳對銅版畫插圖進行挪用,並在自己的作品中轉換、消化,提高作品的原創性,具有這樣非凡的本領。」

新版畫的詩意復興

川瀨巴水的昭和風景與時代變遷

日本浮世繪歷史上,江戶時代三位大師——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歌川國芳帶來了浮世繪的璀璨巔峰。到了明治時代(1868-1912),西方文化大量湧入日本,浮世繪的黃金時代逐漸落幕,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印刷技術、西方油畫等新視覺娛樂選擇。然而,川瀨巴水(1883-1957)卻在20世紀初期復興並革新了浮世繪藝術,成為「新版畫」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大家所熟知蘋果公司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即是新版畫的最有力收藏者,他尤愛川瀨巴水,前前後後收藏約有25幅。

川瀨巴水出生於東京商賈人家,本名川瀨文治郎,曾拜畫家川端玉章為師,但因承繼家業而終止。然心繫藝術的他後嘗試學習西方繪畫技法,並在約27歲時拜入鏑木清方門下,學習浮世繪及日式繪畫。巴水歷經明治、大正、昭和的時代變化,40年創作逾600多幅,1957年11月7日於家中病逝,享年75歲,在其去世的前一年被日本政府譽為「人間國寶」。他的作品主要描繪日本的鄉村、城鎮與四季風景,以寧靜唯美、細膩詩意、光影變化豐富的畫風著稱。他的作品畫面經常帶有淡淡的憂思與寂靜氛圍,尤其以藍色調的靜謐月夜與雨景聞名,被稱作「近代風景版畫第一人」、「昭和廣重」。

川瀨巴水昭和五年(1930)作〈馬込之月(選自東京二十景)〉,木版多色刷,36.4×24.1公分,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

1923年關東大地震,川瀨巴水的版畫原版及成品多數被燒毀,之後他遊歷東京各地創作出《東京二十景》系列成為其代表作品。昭和五年(1930),巴水移居馬込町(今東京都大田區南馬込),當時知名的藝文人士多居於此,被稱為「馬込文士村」。〈馬込之月〉夜色滿月掩於流動的雲層中透出柔和的光,襯托出高大向右傾斜的松樹,右下茅草屋窗戶的燈光,與冷色調的夜晚形成強烈對比,增添了人的氣息,也讓畫面更有故事感,彷彿有人在屋內靜靜地度過夜晚。巴水以擅長的藍色階調來表現夜晚的靜謐,並以其層次變化營造空氣感,深藍色的天空與雲層層疊,營造出寂靜且富有詩意的氛圍。雖於巴水筆下的馬込地標三棵松樹「三本松」於昭和初期已不復存在,但如今仍留有「三本松塚」等相關名稱,為東京風景寫下城市化變遷的歷史記憶。〈大森海岸〉則描繪了當時大森海苔養殖的情景,河岸上堆放著海苔篩,還有一艘用於採集海苔的拼板小舟「部賀船」停泊於此。畫作最初打算描繪細雨飄落的黃昏,但經過多次嘗試失敗後,最終並未採用。因此畫中雖未下雨,但碼頭卻留下了一位撐傘的人,成為這幅畫獨特的韻味。經過反覆印刷透明的靛藍色,完美表現了夜晚海灘的清新空氣感。

川瀨巴水昭和五年(1930)作〈大森海岸(選自東京二十景)〉,木版多色刷,24×36.5公分,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

除巴水經典的藍色夜景,亦有著明亮的日光風景。〈從天草市眺望雲仙岳〉以遠處的雲仙岳(日本長崎縣島原半島)為背景,山峰綠意盎然,襯著藍天與幾縷淡雲,晴朗清新。遼闊海面上一白色帆船悠然駛行,中景層層疊疊的綠田,線條整齊而富韻律感。小徑上一位農夫牽著馱物的馬緩緩前行,為靜謐的景色增添生活氣息。陸地上的馬和馬夫、海上前行的帆船,兩者似在畫面中同步前進,頗有趣味。〈富士川〉則描繪了從靜岡縣富士市西部的富士川河岸眺望富士山的景象。前景中,柔和的光線反射著悠然流淌的富士川,背景則是雄偉且泰然自若的富士山。中景左側延伸的綠色丘陵,是以梅花和櫻花聞名的岩本山,山頂上有著眺望壯麗富士山的岩本山公園。

川瀨巴水昭和十二年(1937)作〈從天草市眺望雲仙岳〉,木版多色刷,37.7×25.2公分,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
川瀨巴水昭和八年(1933)作〈富士川〉,木版多色刷,35.9×51.5公分,東京富士美術館典藏。

作為「昭和廣重」的川瀨巴水,風景畫作充滿詩意的寧靜氛圍。比較兩者,廣重作品雖有漸層但概以平面色彩為主,巴水沒有過多複雜色彩且運用西方光影技法,使畫面更顯立體與層次分明。廣重多描繪江戶時代的名勝,而巴水則描繪昭和時代的風景,帶有懷舊與歷史變遷的情感。廣重強調旅行途中的人文景觀,而巴水則側重於風景本身的靜謐與細膩的光影變化,畫中人物出現甚少,多作為點景之用。熱愛繪畫的巴水說:「寫生也好,版畫製作也好,畫中之景能讓大家感覺如親眼所見一般,這就極大滿足了成就感。」

從江戶到近代—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

創價美術館|2025/3/29-5/25

(原文載於《典藏.古美術》391期〈歌川國芳的武者妖怪+川瀨巴水的新版畫風景──創價美術館「從江戶到近代—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 」(下)〉,作者:藍玉琦。)


藍玉琦( 26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