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瑟沃斯香港空間舉辦美國藝術家馬克.布拉德福特(Mark Bradford)個展「異域奇珍」,發表近20件全新概念的系列作品,同時也在香港執行藝術教育計畫以體現他對社會倡議的積極作為。
布拉德福特最為人所知的創作模式是以街頭傳單、海報等四處蒐集而來的材料堆疊層次豐厚的拼貼,再透過挖掘表面而顯露出各層肌理,以近似考古學的概念探尋城市的過去、記憶等演進痕跡以及揭示發展現況,並從中審視個人、群體乃至社會層面的綿密結構關係。
這次展品的創作靈感源自一本1968年出版的百科全書(註),以西方角度為西方讀者介紹所謂的「異域植物」之描述,反映殖民主義如何看待「他者」(Otherness)並對此進行分類與定義的方法論。從這種對異國情調的投射,回望至我們在面對周遭與自身似乎不同或無關的人事物時,又該怎麼從既有的概念中再重新創造、想像並將之內化,這在某種程度上扣合布拉德福特長期觀察城市當中的邊緣化社區與少數族群之創作核心,也成為藝術家近期改以植物此一主題作為擴延其創作維度的議題。布拉德福特在此次創作加入了織物染料、墨紙以及氧化紙為媒材,並使用填縫劑在畫面營造出陰影般的印記,為其更添幽微奇異的陌生感,而這也是他首次將製作的大型作品裁切為許多小塊面,瓦解將其原本完整的敘事結構,也才有更多空間接納不同的詮釋。
儘管從一直以來的創作模式可以看出布拉德福特樂於在環境當中漫遊與觀察,加上這次作品均援用百科全書的內容予以命名,並且能從畫面辨識出不同的植物圖紋,因而洋溢著自然主義的氛圍。不過,布拉德福特卻表示自己其實並不那麼喜好親近大自然;這些作品所展現的森林意象都是他想像的情境,而作為在城市生長的非裔人士,他覺得森林是相對陌生甚至危險的環境,以及潛藏在未知當中的可能威脅。這次的作品呈現出藝術家視角的轉向,而這樣的流動性仍在一定程度上呼應著他所關注的移民、弱勢者甚至居無定所等社會狀況,持續透過材料、形式與觀念的拓展,探索蘊含在物件當中的文化意涵、個人情感與記憶。
在本次展出四件以龍舌蘭為主軸的大型具象畫作,是布拉德福特對此植物的屬性特別感到興味盎然的成果。這種常綠灌木大多生長在溫暖卻相對貧脊的土地,生命週期可達六十至百年之久,然而畢生卻僅會開一次花並在之後迎來死亡,因此也被稱為世紀之花。這樣的週期彷彿終其一生都在儲存養分只為了最終短暫的燦爛,其堅毅的生命能量與強大的環境適應力也隱喻著被殖民者的緊繃處境。
總是在作品中導入程度不一的自傳色彩,布拉德福特也以自己起步較晚的創作經歷如此直言:雖然受過專業的藝術教育訓練,但他始終認為學院系統大多是為中產階級所設的,因此致力於為那些具有天賦卻無法就學的創作者提供另一種機會。而在本次展覽開幕之前,他也持續和豪瑟沃斯教育實驗室合作,與香港人文藝術空間The Bridge+共同執行藝術計畫「商家海報」(Merchant Posters)。香港街頭隨處可見的房產傳單使他聯想到在地與洛杉磯都有經濟壓力極大的住房議題,而和九龍深水埗的青年學生一起製作相關主題壁畫,並且亦呈現學生各自繪製的商家海報;他們的觀察在反映所在城市的問題與訴求以外,也同時向內觀照自身。而樂於交流的布拉德福特也不吝分享其人生哲學—不用花太多時間與不在意自己的人相處,更無須刻意討好他人,更重要的是找到讓自己感到安適的所在,這也是他始終能在創作中獲得滿足的原因。
註 書名為《Exotica Series Three : Pictorial Cyclopedia of Exotic Plants》,由德裔美國人格拉夫(Alfred Berd Graf,1901-2001)所著。他走訪世界尋找罕為人知的植物品種,進行拍攝並按不同主題陸續撰寫插圖豐富的系列圖冊,畢生發現上百個此前未被記錄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