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甘露水》移師高美館,感受臺灣「藝術的福爾摩沙時代」 新增大南方藝術視點

《甘露水》移師高美館,感受臺灣「藝術的福爾摩沙時代」 新增大南方藝術視點

“Water of Immorality” Relocates to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Offering an Experience on Taiwan’s “Age of Formosa in Art” through a New “South Plus” Art Perspective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覽將自21日起至9月18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高美館也基於近年推動的「大南方多元史觀(South Plus)」的同心圓策略,邀請藝術史學者蔣伯欣偕高美館策展團隊共同完成、補綴南方的新視點,獲藝術家家屬、收藏家,以及借展單位無私地分享出借珍貴的作品。期盼以「光」展作為一份邀請,與南部的藝術家、藝文工作者以及大眾共同探尋、編織、譜出屬於南方的新文化軸線。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覽將自本(21)日起至9月18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簡稱高美館)展出。該展展係紀念臺灣文化協會創立百年紀念,回應百年以前先賢追求臺灣文化啟蒙的信念,除了承續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簡稱北師美術館)原有內容外,更新增屬於臺灣南方的文化觀點,透過藝術作品與文獻共構,映射臺灣文協「文化向上」的行動與精神,同時也展開新一波「南方文藝復興」的探尋之旅。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開幕貴賓合影:左起高雄市文化局長王文翠、北師美術館總監王若璇、立法委員林岱樺、義大癌醫院院長洪朝明、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政務次長蕭宗煌、高雄市長陳其邁、北投文物館館長李莎莉、高雄市副市長史哲、楠弘柏正企業董事長蘇振輝、高美館館長李玉玲、藝術史學者蔣伯欣。(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文化部蕭宗煌政務次長於開幕式中表示,塵封半世紀的黃土水作品《甘露水》再現,是2021年藝文界的重要大事,在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張氏家族和許多人的共同努力下,這座雕塑鉅作由文化部永久典藏,並透過展覽呈現在大眾眼前,見證百年來臺灣藝術家如何以強烈的信念與盼望,為創作臺灣的「藝術上的福爾摩沙時代」而努力。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陳其邁市長表示,「光」這項具有「臺灣文藝復興」壯志的重要研究展,以藝術、歷史、文學、戲劇等各領域能量所匯聚的知識之光,照亮高雄這座城市。展覽得以來到南臺灣展出,要特別感謝文化部部長李永得部長、次長蕭宗煌、總策劃林曼麗的支持,更有熱愛藝文的高雄在地企業與友人–楠弘柏正企業蘇振輝董事長、義大癌醫院洪朝明院長的慷慨贊助,展覽才能夠順利展開。副市長史哲則表示,透過本次「光」展再現,讓《甘露水》和許多前輩藝術家的不朽之作首度來到高雄展出。以「光」展作為開端,接續7月金曲獎、8月臺灣文博會,及10月的台灣設計大展,期望在高雄迎來臺灣藝術文化設計的福爾摩沙時代。

高美館館長李玉玲提到,此次「光」在高美館的展出,將是一場照向南方的「光之進行式」,希冀藉此展開新一波的南方文藝復興。高美館也基於近年推動的「大南方多元史觀(South Plus)」的同心圓策略,邀請藝術史學者蔣伯欣偕高美館策展團隊共同完成、補綴南方的新視點,獲藝術家家屬、收藏家,以及借展單位無私地分享出借珍貴的作品。期盼以「光」展作為一份邀請,與南部的藝術家、藝文工作者以及大眾共同探尋、編織、譜出屬於南方的新文化軸線。

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場一景。(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光」之進行式,新增臺灣之南的文化軸線

「光」展以「生命的恆流」、「風景的創造」、「大眾與摩登」與「自覺的現代性」四個子題出發,更延伸呈現1923年文協本部南遷後的深化與轉進。此次除高美館館藏外,更商借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南市美術館、李石樵美術館、呂雲麟紀念美術館等館所典藏作品和文獻史料。包含黃清呈於1940年代所作《頭像》(列為重要古物),陳澄波畫作《西湖春色(二)》與《紅襪裸女》,李石樵鉅作《建設》、劉啟祥《紅衣》、林玉山《木棉花》等。同時,策展團隊亦將展覽中另一子題「影像的運動・運動的影像」擴大展出,探討死亡事件、勞動主題如何被運動者作為抵抗的素材。

黃清埕,《頭像》,石膏,26.5x23x20 cm,約1940。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林玉山,《木棉花》,膠彩紙本,149×150.1 cm,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此外,高美館為「光」展特別設計了一系列的主題講座,以「光的追尋Kng ê tsáu-tshuē」為題,邀請周婉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蕭瓊瑞(臺灣美術史研究者)、林承俊(霧峰林家頂厝法人代表)等八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透過知性而日常的跨域風格,深入淺出引導觀眾更加認識文協時代與相關人物的趣聞。而在館內展覽上,高美館亦延長三樓典藏常設展「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南方作為相遇之所」至9月,期盼以常設展中多件「關鍵典藏」來回應「光」展探索的臺灣文化啟蒙樣貌,為觀眾提供欣賞「光」展之後的另一延伸體驗,感受文協引領的文化運動在1930-1960年代對南臺灣美術發展的影響。

劉啟祥,《紅衣》,油彩畫布,91 x 73 cm,1933,家屬收藏。(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陳澄波,《西湖春色(二)》,油彩畫布,91 × 116.5 cm,1934,龍巖股份有限公司藏。(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展期│2022.05.21 – 2022.09.18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

ARTouch編輯部( 166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