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陳貺怡於3月30日獲法國政府頒授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由法國在台協會主任龍燁(Franck Paris)於官邸親自授勳,肯定她多年來推動臺法文化交流與藝術推廣的貢獻。自2023年出任國美館館長以來,她積極拓展與國際機構的合作,2025年起將與法國龐畢度中心、策展人與駐村藝術家推出一系列展覽與文化計畫,深化雙邊交流。
藝術與文學勳章由時任法國文化部部長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於1957年設立,旨在表揚於藝術與文學領域具有傑出貢獻,或對推廣法國文化有特殊成就的個人,並可授予外籍人士。承襲1469年設立的聖米迦勒勳章傳統,17世紀後開始表彰藝術與文化領域人士。1963年,總統戴高樂進一步確認其地位,使其成為法國功績勳章的文化輔助體系。勳章分為司令、軍官與騎士三級。
歷年獲頒此勳章的臺灣人士包括白先勇、李安、林懷民、蔡明亮、林曼麗等人。陳貺怡為巴黎第十大學藝術史博士,曾策劃「農情楓丹白露—米勒、柯洛與巴比松畫派」、「藝術家的書—從馬諦斯到當代藝術」等展覽,長期致力於策展、教育與評論工作,推動臺灣藝術走向國際。
延伸閱讀|六百年的演進史—法蘭西共和國文化部的「藝術與文學勳章」授勳制度

南韓千年孤雲寺遭祝融夷為廢墟
蔚山市蔚州郡、慶尚南道金海市等地,上週遭到前所未見的野火連日摧殘,造成至少28人傷亡,超過48,000公頃的林地被焚毀,其中初建於西元681年的古剎孤雲寺卅餘屋舍中,近廿棟建築慘遭焚毀,包含了1904年朝鮮時代建造的延壽殿,以及同樣被視為國寶的閣雲樓。韓國國寶涵蓋歷史文物、遺蹟和建築,孤雲寺不僅展示了韓國傳統建築的精湛技藝,也承載了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在宗教、文化和歷史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根據路透社、美聯社報導,南韓警方已於30日鎖定一名56歲的嫌疑人,疑似在祖墳週邊焚燒野草祭祖,引發韓國史上最具毀滅性的野火,警方近一步指出,近期天候乾燥、風勢強勁,不乏因焚燒垃圾、焊接作業引起的火警,而該名中年男子祭祖焚燒,可能是本次大規模野火形成的起因之一,目前不排除其他可能性。

Art Basel高層人事異動,Frieze私有化業界引頸觀望
上週全球兩大知名藝術博覽會母公司相繼宣布高層人事異動,藝術市場將開啟全新的發展方向。瑞士展覽與活動公司MCH集團於3月25日宣布,集團CEO Florian Faber將於3月底離職,這是與董事會共同商議的結果。Faber自2022年起擔任CEO,在任期間推動了企業數位轉型和全球擴張。董事會主席Andrea Zappia在尋得合適的繼任者前,將暫時接任CEO一職。
同一週內,娛樂巨頭奮進集團(Endeavor)也宣布了重大決定。私募股權公司Silver Lake於2025年3月24日完成了對奮進集團的全面收購,交易總額達250億美元。此交易完成後,奮進集團的CEO Ari Emanuel將轉任WME集團CEO,日常運營將由資深高管Mark Shapiro負責。這一變動反映了好萊塢在面對串流媒體崛起、人工智慧挑戰以及疫情後市場復甦等多重挑戰下的調整。奮進集團自2021年公開上市以來,股價表現一直不佳,CEO Ari Emanuel曾多次公開表達不滿。為了重新調整發展方向,私募股權公司Silver Lake將奮進集團私有化,計畫將著重體育、演藝名人、品牌提供經紀服務。
奮進集團早已表示有意出售包括Frieze在內的多項資產,以專注於核心業務。MCH集團作為Art Basel的母公司,其領導層變動可能影響未來策略和全球佈局。這些高層變動可能對全球藝術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業界將持續關注Art Basel和Frieze兩大頂尖藝術博覽會的走向,以及它們在全球藝術市場中扮演的角色。

MoMA任命素描與版畫部門首席策展人Christophe Cherix接任新館長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於近日宣布,將任命克里斯托夫.切里克斯(Christophe Cherix)為新任館長。切里克斯將接替於去(2024)年9月宣布卸任,自1995年起領導MoMA至今30年的格倫.洛瑞(Glenn Lowry)之職位,於今( 2025) 年 9 月起正式上任。
切里克斯於 2007 年加入MoMA,並自 2013 年起擔任素描與版畫部門首席策展人。此前,他曾任 2010 年紐約策展領導中心研究員、瑞士日內瓦藝術與歷史博物館版畫部的館長。切里克斯的專業領域涵蓋現代與當代藝術,尤其關注1960與1970年代的藝術發展。任職MoMA期間,切里克斯曾參與策劃多場廣受讚譽的回顧展,包括「小野洋子個展:1960-1971」(2015)、 「馬塞爾.布達埃爾回顧展」(2016)、「阿德里安.派珀:直覺的綜合」回顧展(2018)與,以及被譽為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艾德.魯沙:此刻/彼時」回顧展(2023) 等。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董事會主席瑪麗-喬瑟.克拉維斯 (Marie-Josée Kravis)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克里斯托夫在現代和當代藝術方面卓越的策展領導能力、對 MoMA 藏品的深刻見解和熱情、以及穩健管理的聲譽,皆為新任館長不可或缺的特質。」而在採訪中,切里克斯亦對此次機會表示,「前面的路還很長,但卻是令人興奮的。」同時補充道,他希望未來能擴大現代藝術博物館的觀眾群,幫助遊客更接近藝術。

成立15週年,馬凌畫廊將於紐約設立全新空間
近日,馬凌畫廊(Kiang Malingue)宣布將於成立15週年之際,於紐約開設全新畫廊空間。位於紐約市下東區,坐落於埃爾德里奇街50號的嶄新空間,將於今(2025)年5月對外開放。在3,500平方英尺空間中,未來將展出繪畫、影像、雕塑、裝置、攝影及行為表演等不同媒介的作品,以持續支持來自亞洲、歐洲及美國的畫廊藝術家社群,並與紐約藝術界展開深入交流與聯繫。
創立於 2010 年,馬凌畫廊長期致力於推廣新興與傑出的當代藝術家。2022 年,畫廊於香港灣仔開設新空間,選址於鬧中取靜的適安街,由 1960 年代舊公寓改造而成。自創立之始,馬凌畫廊於香港的展覽空間皆相當重視與建築設計,過去便曾與OMA建築事務所、「Beau Architects」等團隊合作,展現了馬凌畫廊一直以來對於藝術展示空間的多元探索。
延伸閱讀|馬凌畫廊十二載:變與不變
而將於紐約全新空間舉辦的首場展覽,為日本新生代藝術家山下紘加(Hiroka Yamashita)的全新繪畫創作。目前定居於日本岡山的山下紘加,擅長結合西方當代與日本傳統的繪畫風格,表現人與自然間之情感。 2022 年曾於馬凌畫廊舉辦個展,而此次展覽將是山下自紐約視覺藝術學院與羅格斯大學畢業後,在紐約的首次個展。
在馬凌畫廊官方網站上寫道,「於紐約開設空間是多年對話的成果,與畫廊關於未來的願景息息相關。我們來自不同的背景——法國及香港/美國——期待以香港為起點持續拓展畫廊事業。多年來,馬陵畫廊亦塑造了特質鮮明的展覽計畫,所呈現的展覽也代表了通過藝術家的獨特感知力體會世界的方式,代表了發現多種可能性的途徑。」馬凌畫廊負責人—— 江馨玲與愛德華.馬凌,則表示「在多變環境中,馬凌畫廊始終相信藝術的力量,並期待在紐約與新老朋友相聚。」

緬甸強震重創歷史古蹟與民生,大量歷史建築毀於天災
臺灣時間3月28日下午,緬甸中部發生芮氏規模7.7強震,震央位於實皆省(Sagaing)。此次地震造成大規模建築倒塌,恐導致上萬人死傷,機場關閉、道路斷裂,使救災行動受阻。專家警告,這可能是緬甸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國難,暴露基礎建設的脆弱,也讓本已動盪的局勢雪上加霜。曼德勒(Mandalay)作為緬甸文化之都,擁有眾多歷史遺跡與宗教建築,此次災情尤其嚴重。知名歷史建築「曼德勒皇宮」內部宮牆與部分建築倒塌,寺院亦慘遭摧毀。該皇宮為貢榜王朝最後兩位國王的住所,建於1857至1859年,1885年第三次英緬戰爭時被英軍占領,如今又因地震重創。
同樣受災嚴重的「馬哈穆尼寺」,是當地重要的佛教聖地,以七層貼金尖塔聞名,佛塔周圍由252根貼金柱支撐,寺內珍藏大量壁畫與雕刻,吸引無數信徒朝聖。然而,地震導致屋頂坍塌、牆面崩裂,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此外,災難發生於當地時間12點52分,正值穆斯林禮拜時刻,超過50座清真寺倒塌,許多民眾受困、驚恐逃生。根據《紐約時報》核實的畫面,「阿瓦大橋」部分坍塌,進一步影響交通與救災效率。目前,緬甸各界正全力展開救援,安置災民、搶修文化遺產成為當務之急。在災難過後,如何重建家園、保存歷史遺跡,將是緬甸面臨的重大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