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地面層鳥瞰典藏庫房競圖獲選方案設計示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成立於1983年的臺北市立美術館,逾36年的典藏庫房空間規模 與設備已不敷當前綜合保存、維護、 研究與可見式庫房展示等多元化的專業新需求, 另隨著作品保存觀念日益發展,北美館為解決典藏庫房不足之問題, 原庫房已同步進行櫃架增設之補強措施,同時尋求典藏庫房新建、 既有館舍相關設施之整體改善。2015年9月適逢臺北市長柯文哲 參訪「台灣製造.製造台灣: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同意新建典藏庫房,在柯市府支持下啟動先期規劃、 專案管理與考古試掘等程序。 日前統包案之評選匯聚傑出建築與營造團隊提案, 最終選出由久年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益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與張樞建築師事務所共同合作之計畫方案,以北美館停車場為基地, 在確保典藏品安全的前提下,也開放空間予民眾, 妥善回應庫房與周邊環境之連結。
典藏庫房競圖獲選方案,前置作業區設計示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在建築師張樞的提案中,提出了主張典藏庫房應屬北美館的附屬專業服務設施, 選擇將庫房隱入地下,採取地面開放空間最大化、 建築量體最小化之作法,跳脫原先專案管理提供之地上4樓、地下2 樓之測試方案,更加貼近美術館典藏的機能需求。 當中重要的考量在於,地下結構具有天然減震與節能的優點,其次, 也與本館既有庫房位於同一層高度, 有益於安全管制與運送動線單純化, 大為降低典藏作業過程中的相關風險。
身負保護典藏品並延長作品壽命的庫房,防災是首要要務。 典藏新庫房防洪標準以200年洪水位為考量,比照捷運防洪標準; 且所有開口另皆設有防洪門,以防止地面水漫流, 同時也規劃良好之地面洩水坡度,有助於快速向外側排除地表逕流。 另一方面,原先美術館本館入口廣場與停車場之間存有近4公尺的高低落差 ,在此次規劃中將減少至1.15公尺, 張樞同時整合地面人行動線,延伸北美館入口廣場東側的空間, 設置公共走廊, 為下一階段的臺北藝術園區案預留整合與延伸的可能, 提供民眾更為順暢與便利的參觀動線。
北美館為臺灣最早成立之現當代美術館,歷經30餘年的收藏, 涵蓋日治時期以來臺灣美術史上重要之作、 國內外具代表性藝術家的經典創作, 以及透過各種專題展覽具當代議題向度的蒐藏等。 其豐富藝術資產將藉由「可見式庫房」的規劃, 讓事前預約的研究者在參訪過程中看到藝術物件如何被保存, 以及典藏之幕後作業,強化當代文化資產保存的社會教育, 故而可見式庫房不僅是一種新的空間類型, 更是重要的文化資產思維變革。
北美館作為一個歷史機構,所有改變皆建構在過往積累上發生,自2 017年進行空調系統更換與內部機能改善工程, 提升專業服務功能,同時重新塑造南進門入口, 增進本館與美術公園、王大閎建築劇場之間的連結互動關係。 此次庫房新建獲選之提案, 張樞清楚定義典藏庫房重點在於使用機能, 並非強調搶眼的設計外型;隱入地下的方案, 則是在周全思考建築群體之間的共生關係後,以次位的謙和態度, 讓建築師高而潘所設計的本館— 也是臺北市民與臺灣人民共同記憶中最鮮明的形象— 得以維持建築量體的獨立性與標誌性。而逐漸成形之臺北藝術園區, 對於城市和參訪民眾, 也將更具開放性與可近用性等公共性的關懷體現。新 典藏庫房會以臺北市政府所編列之10億7,357萬元新臺幣的經費新建 ,預計於2024年啟用。
典藏庫房競圖獲選方案,作品修復區設計示意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ARTouch編輯部( 1710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