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4)日,《藝術評論》(ArtReview)公布了第18屆的「 藝術權力百大排行榜」(Power 100)名單。這個自2002年開啟的評選,也是藝術圈每年關注討論的指標之一,由來自世界各地的30位藝術家、策展人和藝評家組成的諮詢小組,評選出過去一年藝術世界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事件,更在某種程度上顯現了全球藝術生態的權力關係與位移。
MoMA館長格蘭.D.羅瑞(Glenn D. Lowry)。(攝影/余小蕙)
2019年的名單中,由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MoMA)館長格蘭.D.羅瑞(Glenn D. Lowry)位列第一。而攝影師南.高丁(Nan Goldin)則緊隨在後,第三名由豪瑟沃斯畫廊(Hauser & Wirth Gallery)主伊萬.豪瑟(Iwan Wirth)和與曼努埃拉.沃斯(Manuela Wirth)夫婦獲得。接續則是藝術家黑特.史德耶爾(Hito Steyerl)和卓納畫廊主大衛.卓納(David Zwirner)。
德國藝術家黑特.史德耶爾(Hito Steyerl)。(©Dominik Butzmann)
卓納畫廊負責人大衛.卓納(David Zwirner)。(© David Zwirner Gallery)
自1995年起擔任MoMA的第六任館長,羅瑞與美術館的750位同仁持續在藝術領域中推進。而成立至今90周年的MoMA,也於今年6月中宣布閉館擴建,並在10月21日重新對公眾開放。這項斥資4.5億美元的美術館擴建案,不僅在建築空間重新設定館藏與展示空間的定位,對於長期規劃這項擴建案的館長羅瑞來說,更是重新思索博物館範式的一項決策, 他表示:「這是一項關乎在博物館空間中,我們該如何經驗藝術的重新思索。」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MoMA)擴建翻新後的樣貌。(©Diller Scofidio + Renfro)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MoMA)擴建翻新後的樣貌。(©Diller Scofidio + Renfro)
過去兩年間,攝影師高丁從攝影藝術家轉向行動主義者。在一次手術後染上一種名為奧施康定(OxyContin)藥物上癮症後,讓她意識到美國藥物濫用與藥廠權力的嚴重性。她組織了名為「痛」(Prescription Addiction Intervention Now,P.A.I.N.)的行動團體,帶頭抗議包含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與大都會美術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等藝術機構接受薩克勒家族(Sackler family,家族成員旗下擁有生產該藥物的普渡製藥公司 [Purdue Pharma])的捐贈。高丁的行動也證明了藝術家與藝術所能帶來的改變力量與可能。
攝影師南.高丁(Nan Goldin)。(© team art in berlin, CC BY-SA 2.0)
自2003年便持續在榜上有名的沃斯夫婦,自1992年於瑞士成立豪瑟沃斯畫廊,至今在全球已擁有十多個據點,包含蘇黎世、倫敦、紐約、洛杉磯、薩默塞特郡和香港等地。作為世界級藍籌畫廊之一 ,他們的獨特賣點是提供藏家非同凡響的生活方式,例如由夫婦倆接待訪客為特色的The Fife Arms,近日也被《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評選為2019年度酒店。畫廊在各領域的穩定成長,也讓兩人在藝術世界中具有廣大的影響力。
豪瑟沃斯畫廊共同創辦人伊萬與曼努埃拉.沃斯夫婦(Iwan and Manuela Wirth)於畫廊位於香港的據點。(豪瑟沃斯提供)
豪瑟沃斯畫廊位於梅諾卡島的據點(Hauser & Wirth Menorca)。(Photo: Damian de Clercq, courtesy Hauser & Wirth)
印尼藝術團體Ruangrupa成員攝於2019年。(© Gudskul / Jin Panji)
而受任命為下一屆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藝術總監的印尼藝術家團體ruangrupa則是首次入選便名列第十。2022年的文件展不僅第一次邀請藝術團體擔任該職務,也是首次有來自亞洲團隊參與文件展的決策。由十位核心成員組成的ruangrupa,以有機、非固定型態的工作模式,致力於藝術創作、研究與社會參與等工作,也成為全球藝術界尋找新藝術機構模型的重要參照。(延伸閱讀:印尼藝術團體Ruangrupa將擔任2022年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藝術總監)屢屢以獵奇的方式出現在公眾視線中的街頭藝術家班克西(Banksy)則二度入榜(上次為2008年)、並排名第14。以挑釁者之姿游移在邊界、卻又在藝術市場上創下天價,這位無人識得的藝術家,以班克西的品牌為名,影響了公眾看待藝術的方式。(延伸閱讀:Banksy《下放國會》3.7億新台幣落槌,創下個人紀錄)與許家維共同策畫本屆「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的新加坡跨領域藝術家何子彥(Ho Tzu Nyen)也首度入榜,他擅於以科幻手法敘述複雜的亞洲歷史,在現實與虛構間交織出另類的視野。除了以藝術家身分參與的各種計畫,近期也以策展人的身分活躍。
藝術家班克西(Banksy)的噴漆塗鴉。(Photo by Adrian Pingstone, Public Domain)
新加坡藝術家何子彥(Ho Tzu Nyen)。(本刊資料室)
而在這份名單中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起發酵的熱門關鍵字「 #MeToo」也榜上有名。這個用以譴責性侵與性騷擾暴力的詞彙最初在影視圈延燒,後來也擴及藝術領域。然而,在看似激進的藝術圈中,相關議題的討論卻似乎並未得到相應的重視。包含日本知名攝影師荒木經惟(Nobuyoshi Araki)遭長期合作的模特兒KaoRi指控後,仍不做出正面回應,而日本攝影與藝術界也鮮少討論(延伸閱讀:「結構、權力、壓迫」的延燒討論:# MeToo 運動與當代攝影);英國畫商安東尼.德.奧菲(Anthony d’Offay,遭三名女性職員做出騷擾指控)原本遭泰特藝術館(Tate)與蘇格蘭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ies Scotland)切割,如今又再度恢復聯繫;前《藝術論壇》(Artforum)職員阿曼達.施密特(Amanda Schmitt)指控該雜誌前共同發行人奈特.蘭德斯曼(Knight Landesman)的騷擾案件,則仍在紐約法院緩慢地審理中。
藝術是否具有(或試圖)改變的力量?在這份名單中,我們似乎能夠同時看見正面與負面的案例。或許,在複雜的結構性問題中,藝術性的思考與方法、具有批判性的視野,仍然能為我們帶來一些可能。
Tags
ARTouch編輯部( 1671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