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當生命給你無聊,把它mint成NFT:黃海欣「#stayathome」

當生命給你無聊,把它mint成NFT:黃海欣「#stayathome」

When Life Gives You Boredom, Mint it into NFT: Huang Hai-Hsin #stayathome

此次黃海欣與SOYL合作於台北當代藝博會期間首次發表的NFT項目「#stayathome」,是透過以太坊最新的智能合約「ERC-721A」,打造一個自5月20日起,連續31天、每天10點逐步解鎖的NFT項目。在每天下午接收人心惶惶的每日確診數之前,這些小動作陪你一起,想想今天的居家隔離該做些什麼。藝術家在圖像裡詮釋著居隔的退屈感(たいくつ),並與那名為無意義的消極深淵僅隔咫尺,重新發現生活。
黃海欣首次NFT項目「#stayathome」前導影片。(藝術家與SOYL提供)

若從過往的幾次金融危機與藝術市場消長關係來看,當近日幣圈一片哀鴻遍野時,有實體藏家作為藝術市場基礎的藝術家NFT,也許是幣圈玩家們避險的選擇之一。這是「SOYL所有」(簡稱「SOYL」)團隊與藝術家、藏家共同邁向NFT與區塊鏈宇宙時,試圖共同築起的市場護城河。

然而,這個新興的NFT藝術平台之所以希望打造不同於PFP型的NFT專案,目的並不只是成為市場的避風港。他們之於亞洲當代藝術環境,有著更多軌並行的願景。此次黃海欣與SOYL合作於「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期間首次發表的NFT項目「#stayathome」,便是其中的關鍵一步。在這個國際藝博會邀請三大國際NFT平台Art Blocks、Feral File與Outland參與的「藝動區塊 」線上展區裡,與它們並列的「SOYL」,儼然成為台灣代表隊。

在此之前,SOYL便已和金氏徹平張碩尹等亞洲當代藝術家合作,從他們各自的創作語彙與實驗計畫中,打造不同的NFT項目,更分別在藝術市場與另類文化領域獲得青睞。奠基在前述藝術家方法各異的合作經驗之上,黃海欣的NFT項目「#stayathome」,是以藝術家在居家隔離期間的創作發想為核心,結合實驗以太坊最新的智能合約「ERC-721A」,打造一個自5月20日起連續31天、每天10點逐步解鎖的NFT項目。在每天下午接收人心惶惶的每日確診數之前,這些小動作陪你一起,想想今天的居家隔離該做些什麼。

SOYL表示,智能合約「ERC-721A」可說是「ERC-721」的升級版。「單次可開採(MINT)的NFT數量更多,以節省鑄造費(Gas Fee)」,也更能因應藝術家多元的創作發想與規則。當團隊在與黃海欣討論NFT項目的時候,ERC-721A正好符合「#stayathome」每天解盲不同「小動作」的創作發想,就像人們在居家隔離或是在家工作(wfh)時,每天在想著如何開始那像是GIF動態圖檔般,度過那充滿限制與重複的一天。

延伸閱讀|
跳脫PFP炒作思維:SOYL推出金氏徹平項目,領銜扎實創作脈絡藝術家投入NFT藝術
面對旅遊緊縮,藝博會還可扮演何種角色:「Taipei Dangdai」第三屆,「國際化」並非只是數字問題

黃海欣與SOYL合作的NFT項目「#stayathome」,將於台北當代藝博期間首發;圖為:黃海欣,《Stay at home 15》,NFT截圖,2022。(黃海欣與SOYL提供)

#stayathome:從小事件到小動作

黃海欣的創作常以一種漫遊俗世的視角,觀察並描繪各種日常的「小」,進一步集結為如星叢般的宏觀普世性。無論是在「2020台北雙年展」中的大尺幅參展作品、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圖書館典藏的素描及與藝術書,以及瑞士銀行(UBS)於「2020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期間特別委託她創作的21件系列繪畫作品,都與「#stayathome」一樣緊扣著「描繪當下眾生相」的藝術實踐在其中。

2021年五月中的台灣,一陣疫情的恐慌大家自主封城待在家中, 我像平常一樣的繼續畫圖,不過人們開始積極分享各種如何在家打發時間的點子,我也開始在日曆紙上畫了每天從窗戶看見的鄰居日常生活,接著我彷彿開始幫忙構思在家還能做什麼的腦力激盪。每天畫, 畫了幾百頁,不知道疫情警戒的日子還有多久,彷彿是永恆,於是我開始把這些日常生活的小片刻做成永遠、不停反覆的 GIF,有點像人生。——黃海欣創作自述

黃海欣的創作常以一種漫遊俗世的視角,觀察並描繪各種日常的「小」,進一步集結為如星叢般的宏觀普世性。圖為:藝術家黃海欣。(黃海欣提供)

藝術家說,「#stayathome」源自於她在疫情大流行期間、百無聊賴的居格生活裡,對於各種自主封城期間可能會有的居家活動之觀察與想像。一開始只是在筆記本上畫下自己與伴侶——法國聲音藝術家Norman Bambi疫情時一同在家的樣貌,後來逐漸將注意力擴散到新聞與社群軟體上的人們。就像她創作初期聞名於藝術界的系列繪畫作品《小事件》(2009)那般,黃海欣總能把眼中所見化為創作中的迷因。在簡潔又趣意橫生的輪廓素描裡,形象在塗繪過程中不精準的重現之後,小動作在「#stayathome」的動圖格式與重點填色的組構裡,更加清晰可見。

黃海欣的創作一直緊扣著「描繪當下眾生相」的藝術實踐在其中。圖為黃海欣於2020台北雙年展展出作品:《巴塞爾藝術展後》,193×488 cm,鉛筆、紙,2020。(黃海欣提供)

在SOYL團隊邀請她共同開展NFT計畫之後,她以數位繪圖程式「Procreate」逐格手繪成31張不同的GIF動圖,並且也邀請Bambi為這系列的創作製作配音。黃海欣並沒有指定Bambi要如何配音,而不懂中文卻身在中文世界的Bambi,則跟著畫面的主調,擷取不同社群平台上的碎片聲響,搭配自己的混音技術,製成了一段段不同的聲音。從配音與動圖之間的關係來看,「#stayathome」就像是兩位創作者在觀照世界之後的即興合奏(jam session)。

 法國聲音藝術家Norman Bambi是黃海欣伴侶,也為此次的黃海欣NFT項目「#stayathome」創作配音。圖為Norman Bambi工作現場。(黃海欣提供)
限量100組的黃海欣NFT「#stayathome」,透過以太坊最新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 ERC-721A的設計,藏家一次選購可獲得此系列共 31 件作品,但作品將以一天一件的方式逐步解鎖,派送至藏家的電子錢包中。圖為:黃海欣,《Stay at home 14》, NFT(截圖),2022。(黃海欣與SOYL提供)

居家隔離退屈日記

黃海欣是一位很懂「無聊」的藝術家,她在早期亦創作過一系列的繪畫作品描繪「當代性無聊」。過往的評論者也許會將她在創作中掌握的無聊感,解釋為年輕世代面對社會結構的無力呢喃,但當無聊感在十幾年的繪畫歷程裡,逐漸匯聚成疫情時代共有的一部分情緒時,我們很容易便可以黃海欣的創作,來轉化無聊在過往認知之下的意義。

黃海欣作品中的無聊感,似乎更近似於日文裡、用以形容無聊的其中一種字詞——「退屈」(たいくつ)。例如日本導演伊丹十三,將自己在早年遊歷歐洲的過程中感受到的無聊,藉著他獨到的觀察力與文筆集結成《歐洲無聊日記》(ヨーロッパ退屈日記)。那既實在又渙散、遊走在無意義與新發現之間的精神狀態,與黃海欣在凝練生活經驗的創作感知之間,似乎互為無聊(退屈)生活的盟友。藝術家在圖像裡詮釋著居家隔離的退屈感,並與那名為無意義的消極深淵僅隔咫尺,重新發現生活。

在居家隔離生活中累積的退屈感,猶如鉛筆在白紙上重複走筆而成的灰階,黃海欣則為它著上一點小動作。它將與你共享「#stayathome」的31天、每天早上10點的荒謬、幽默、歡快、緊繃、焦慮、自爽、既視感與心平氣靜。如果生命給你的盡是無聊,那就把它mint成NFT。

延伸閱讀|易懂的厭世也許討喜,如果這世界不再有戲劇性:黃海欣與她的失落動物園

#stayathome NFT 刻意設計成無法單獨購買的收藏模式,但將來藏家若想在二級市場釋出,該系列智能的設計,則是允許在31天之後,拆分成31件獨立作品單獨交易。圖:黃海欣, Stay at home 26, 2022, NFT(截圖)。(黃海欣與SOYL提供)

SOYL|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藝動區塊」線上展區

展期│2022.05.20 – 2022.05.22
地點|台北世貿一館
相關連結:
SOYL官網FacebookInstagramLINETwitterDiscord

加密錢包開通工作坊(台北當代「台北開放平台」)
活動日期|2022.05.20 – 2022.05.22,每天中午11:00-12:30

陳晞( 83篇 )

藝評書寫與研究者,現為典藏雜誌社(《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社群暨企劃主編、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AICA Taiwan)理事。目前關注藝術創作中的另類繪畫性與敘事方法等命題,亦對於另類文化和視覺語言的迷因混種深感興趣。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CLABO實驗波》、《端傳媒》、《非池中藝術網》、《Fliper》、《ARTSPIRE》、《500輯》、《藝術認證》、《歷史文物》、《新北美誌》等。

sid@artouch.com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