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市場對瓊.米切爾(Joan Mitchell,1925-1992)作品的需求比任何時候都大

市場對瓊.米切爾(Joan Mitchell,1925-1992)作品的需求比任何時候都大

The Market's Greater Than Ever Need for Joan Mitchell's Art

對瓊.米切爾(Joan Mitchell,1925-1992)作品的需求比任何時候都大的例子,非常能表明20世紀傑出女性藝術家已經更廣泛地獲得重新評估,越來越多的女性藝術家躍上世界舞台。10年前,米切爾是全球前50大年度銷售最佳的藝術家中唯一的女性。今日,她與其他四名女性藝術家共同擠身前50大之列,包括草間彌生、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 Keefe)、露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和塞西麗.布朗(Cecily Brown)。她過去常被嘲笑是「畫家女士」(lady painter),如今在全球拍賣市場排名第12位,成交總額達1億1,260萬美元,超越了美國抽象藝術巨擘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和塞.湯伯利(Cy Twombly)。

瓊.米切爾(Joan Mitchell)熱愛詩歌與自然,她是二十世紀中葉首批揚名國際的女性藝術家之一。今日,她的價格攀升更是具有象徵性的意義。

瓊.米切爾(Joan Mitchell,1925-1992)出生於美國,父親是熱愛藝術的醫生,母親是詩人。她在繪畫與詩歌之間猶豫了一段時間,最終透過一幅同時呈現動勢語言和引人沉思的畫作將這兩者聯繫起來。兩年前,這件作品在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Fondation Louis Vuitton)策劃的「莫內─米切爾:對話與回顧」(Monet-Mitchell: Dialogue and Retrospective)展中,與莫內的作品一起展出。這場展覽的共同舉辦者是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SFMOMA)與巴爾的摩術美術館(BMA)。

將現代與當代繪畫的兩大巨擘進行透視對比,讓人想到莫內的作品在上世紀美國藝術家的發展中有多重要。這名法國印象派畫家的《睡蓮》(Nymphéas)在1950年代的美國走紅,被抽象表現主義的畫家視為抽象派的先驅。莫內的藝術注入美國創作精神時,瓊.米切爾已是紐約著名的人物,也是「俱樂部」(Club)的少數女性成員之一。「俱樂部」是紐約學派的藝術家創立的團體,非常排外。儘管這個團體是當時紐約戰後的精神生活中心,但是其成員的作品似乎過於激進,無法回應當時的市場趨勢和大眾品味。

自1951年起,這一切有了改變,當時「俱樂部」的藝術家們在後來的重要藝術經銷商里奧.卡斯特里(Leo Castelli)的幫助下,舉辦了一場屬於他們自己的「第九街展」(The Ninth Street Show)。米切爾的作品與傑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的畫作在這場開創性的展覽中一起展出。這場展覽造就了藝術史的進程,為美國前衛藝術的勝利做出重大貢獻,「第九街展」率先討論了藝術界從未認真地將女性納入展覽中的現象,並讓米切爾得以擺脫女性藝術家比男性藝術家更難獲得認可的時代陰影。

1983年瓊.米切爾(Joan Mitchell,1925-1992)在韋特伊的工作室。(攝影:Robert Freson,版權所有:Joan Mitchell Foundation Archives,© Joan Mitchell Foundation

「第九街展」大膽地展出11名女性藝術家的作品,結果超乎最初的預期,使得全球的藝術中心從巴黎轉移到紐約。米切爾在紐約辦了幾場展覽(特別是在惠特尼博物館和新畫廊)後,決定前往法國生活與作畫,1955年在那裡結識了尚-保羅.里奧佩勒(Jean-Paul Riopelle),兩人共同生活到1979年。在法國生活也強化了她與這個塑造了塞尚及梵谷的國家之間的聯繫,她小時候去參觀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時,這些藝術家的作品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1968年起,米切爾定居在韋特伊(Vétheuil),這裡鄰近莫內這名印象派藝術家於1878年至1881年居住的吉維尼(Giverny)。她在韋特伊創作了多幅大型的多聯畫,捕捉住了自然的本質和風景的抒情性。她也在此創作出標誌性的抽象作品、構思了見到與感受到的景致,她不是依主題來作畫,而是在工作室裡憑記憶而非視覺來作畫。這些畫作的動勢表現力(有些人稱為「湧現」)仍與她在美國最初的抽象畫經驗有關,但同時又與「抽象印象派」的形式產生共鳴。「抽象印象派」是伊萊恩.德庫寧(Elaine de Kooning)的用詞,用來形容莫內晚年時,在視力變差的情況下所創作的那些作品。

瓊.米切爾《無題》於2023年紐約佳士得秋拍以2,916萬美元成交,刷新個人拍賣紀錄。(佳士得提供)

行情最高的女性藝術家之一

在法國,瓊.米切爾與巴黎畫廊老闆尚.富尼耶(Jean Fournier)合作。富尼耶是將抽象表現主義引進法國的先鋒,他極力捍衛米切爾的作品,甚至讓其創作成為包括龐畢度中心在內等公立組織和私人收藏家的美麗藏品。但是米切爾在美國的影響力更大,全國約有三十所機構收藏她的作品,在許多著名的私人珍藏裡也可見到其創作。她的市場在其母國最為活躍,拍品數量是法國的十倍,佔年度銷售額的93%。

瓊.米切爾 – 拍賣銷售額的年度變化。(© Artprice)

無論是在美國或是在其他地方,自2018年起,米切爾的作品在市場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因為那一年,國際知名的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正致力於提高這名藝術家的知名度和行情。就在卓納畫廊正式宣布代理米切爾作品的兩週後,佳士得在紐約以1600萬美元售出最高估價為700萬美元的《藍莓》(Blueberry)。米切爾的行情不斷獲得重新評估,雙聯畫《大谷地VII》(La Grande Vallée VII,1983)的轉售即可為證,其價格在1989年到2020年之間增長了44倍,從33萬美元漲至1450萬美元。自2018年以來,14件拍品中有13件的拍賣價超過1,000萬美元,尤其是大型雙聯畫的價格在大約十年內翻漲了五倍或六倍。對紐約佳士得「戰後暨當代藝術部」主席亞歷山大.羅特(Alexander Rotter)來說,價格加速上漲造成了「一場早就該發生的市場調整」。2023年,米切爾有兩幅畫作均以超過2,70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再次在拍賣會上超越新的里程碑。

延伸閱讀|2022佳士得香港秋拍戰報:瓊.米切爾《無題》亞洲初登場奪冠,尼古拉斯.帕蒂強勁刷新紀錄

佳士得香港秋拍瓊.米切爾(Joan Mitchell)的《無題》,在2022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上以8,335萬港元成交。(佳士得提供)

米切爾的例子非常能表明20世紀傑出女性藝術家已經更廣泛地獲得重新評估,越來越多的女性藝術家躍上世界舞台。10年前,米切爾是全球前50大年度銷售最佳的藝術家中唯一的女性。今日,她與其他四名女性藝術家共同擠身前50大之列,包括草間彌生、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 Keefe)、露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和塞西麗.布朗(Cecily Brown)。她過去常被嘲笑是「畫家女士」(lady painter),如今在全球拍賣市場排名第12位,成交總額達1億1,260萬美元,超越了美國抽象藝術巨擘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和塞.湯伯利(Cy Twombly)。這項年度銷售成績也極具象徵性,因為在此之前,除了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能超越1億美元門檻的都是男性藝術家。

延伸閱讀|【23/24】狂飆之後,回歸謹慎:後疫情時代穩健成長的2023全球藝術市場回顧

延伸閱讀|【抗爭.藝術】當平權浪潮推進藝術圈,典藏、市場與展呈變化趨勢綜覽

延伸閱讀|2023年全球藝術市場總結

artprice( 16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