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觀點
第二屆「台北藝術週」揭幕在即,開啟城市藝文整合新局
更多
真放在精微!「彭康隆:觀花匪禁」臺北藝術週重磅回歸大院子
繼2021年「翠微之宴」後,水墨藝術家彭康隆將再次回歸黑瓦紅磚的歷史建物「大院子」,在2025臺北藝術週(TAIPEI ...
更多
熱議觀點
【ART TAIPEI 2025】聆聽歷史的低吟,共振當代的迴響—張頌仁以漢雅軒作為觀照文化脈絡的節點
在「正常化」之後,「酷兒」還能有什麼樣的身影?女影2025「破風景」
千年前的文藝盛會:故宮「千年神遇-北宋西園雅集傳奇」
潛游在加勒比的星月與海洋之間,亞歷杭德羅.皮涅羅.貝洛以「逐夢」召喚夜之靈光
秋天,與古物的約定:第77回正倉院展
從科技探索的跨維弧線,北藝新媒系在林茲電子藝術節的三年策展路徑
典藏觀點
【Art Toys】何謂「Art Toys」? 反叛,潛伏,流竄─Art Toys的崛起與變奏
隨著Art Toys從次文化圈步入大眾視野,再來到拍賣場,其多元的風格與形式,往往也使其定義與文化脈絡變得模糊。而要理解...
如果沒有巴黎:溫斯洛.荷馬與美國印象派的可能歷史
在印象派被視為源自法國並影響全球藝術之前,美國本土的畫家溫斯洛・荷馬已以獨立姿態探索光與色的關係。他未曾留歐,卻在謝弗勒...
【ART TAIPEI 2025】歐洲根基,亞洲回響:貝浩登亞洲合夥人龍玉談畫廊在全球藝術版圖中的亞洲實踐
【專題】Art Toys: 潮流玩具、設計師玩具還是藝術玩具?
Art Toys的特殊性,在於它既能在拍賣會場與當代藝術品並肩,也能在玩具店與社群中保持遊戲的生命力。它早已從單純的娛樂...
故宮百年如何被看見?甲子為軸,萬年為鑑, 專訪「甲子萬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特展」
「甲子萬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特展」專訪揭開故宮跨世紀的文化旅程。自 1925 年成立,歷經文物播遷來臺與 1965...
與時間結盟:迪亞藝術基金會總監傑西卡.摩根談機構永續及謝德慶回顧展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