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五夜山河水」:季大純的跨文化臥遊與精神航線

「五夜山河水」:季大純的跨文化臥遊與精神航線

季大純在誠品個展的展題「五夜山河水」,透露出許多可對應至其創作本身和藝術個性的元素。朗朗上口、給人以豐富想像的同時,文字間的略微錯位所製造出的鬆弛與張力空間,與他一直以來在藝術中表現和追求的美學境界有關——具體而言,是一系列在「控制」與「歧出」之間找尋精神坐標的過程。

誠品畫廊臺北空間近期正舉辦臺灣暌違多年的季大純個展,這位已移居柏林的中國藝術家專程於開幕時來到臺北,除了自己的展覽,心心念念的是要去臺北故宮看同期大展「千年神遇-北宋西園雅集傳奇」。談及東西方藝術史中的大家之作,這位畫了幾十年畫的藝術家眉飛色舞、如數家珍,言辭間流露出始終對繪畫保有的純真、好奇與熱愛,也可窺見一位從藝術史長河中汲取大量養分的藝術家之精神樣貌。

睽違24年,季大純首度親自來臺與誠品畫廊合作個展「五夜山河水」​​​​。圖為展覽現場一景。(誠品畫廊提供)

季大純在誠品個展的展題「五夜山河水」,透露出許多可對應至其創作本身和藝術個性的元素。直觀來看,「五夜」與「山河水」分別取「午夜」和「山和水」之諧音:前者對應季大純近期常以黯藍色調為畫面主要氛圍,也流露出創作中的時間感;後者則呼應從古至今經典的山水課題,又與季大純在近期更為抽象的作品中安置的主要線索有關。朗朗上口、給人以豐富想像的同時,文字間的略微錯位所製造出的鬆弛與張力空間,與他一直以來在藝術中表現和追求的美學境界有關——具體而言,是一系列在「控制」與「歧出」之間找尋精神坐標的過程。

季大純 | 富春聖維克多山 壓克力顏料、畫布 115×95cm 2024 (誠品畫廊提供)

雙山之源:跨越東西的臥遊與技藝之緣

季大純的創作生涯早期,畫作中有不少充滿象徵性隱喻、較偏向社會或存在性的思考,以及精緻細膩的寫實畫風,近年的作品似乎更傾向於對「抽象山水」和繪畫語言的探索,充滿了有機形態的抽象況味。畫中的「抽象」形態很多時候也並不適宜以抽象來簡略概括,毋寧說季大純是在抽象與具象的光譜之間不斷進行各種切身實驗,而這些實驗並非只是基於「形」,更包含在根本的繪畫問題和創作本質上的反芻與探新。

季大純 | 長河雙心  壓克力顏料、畫布  105×95cm   2024(誠品畫廊提供)

為何是山水?這無疑關乎某種精神歸屬與境界追求。季大純自認身為中國文化出身創作者,始終有「繞不開的山水情結」,甚至隨著年齡增長而愈發強烈。而為何是夜色山水?季大純則稱之為一種「藉口」。「藉口」一說並非敷衍之辭,對應的是他試圖從繪畫精神之源出發,在經典範式之外探索與眾不同之新意的路徑。「畫畫的人,都有他的藉口。」​​​​​​​​​​​​細看之下,黯藍的主色調內蘊藏萬千變化,季大純在自設的夜色條件下嘗試繪畫的更多可能。

季大純反覆談及自己對藝術史中一些「特殊片斷」的特別關注。就這次個展而言,他將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與塞尚的「聖維克多山」系列這兩座東西方美術史上的代表性之山納入自己的藝術語彚,這兩者對他而言有著很重要的「技藝緣分」,同時也是他繞不開的「包袱」。這批作品大多以這兩座山入題,其中有直接命名為「雙山」,甚至還有「富春聖維克多山」,與畫面異曲同工地展露二者交融的結構。

季大純 | 雙山    ​​壓克力顏料、畫布    190×160cm  ​  2024(誠品畫廊提供)

《雙山》在這系列作品中尤具結構代表性:季大純將隱約的這兩座山之輪廓,如錯置的鏡像般安放於畫面這種一條曖昧的水平線之上下兩側,而整體畫面來看,又似地圖尺度的俯瞰地貌。這兩座山之間的互文關係,流露出季大純在對自己東西方雙重養分的援引之下,進入對藝術史的跨文化「臥遊」和對自我精神狀態的現代性探索之中的歷程。

夜色肌理的製作與對話

季大純回憶自己早年初習畫時,受惠於老師提醒繪畫始終關乎「製作過程」的教導,因而在創作生涯中都非常注重畫面細節,稱自己是「用最笨的辦法一點一點點地畫」,將對於繪畫的根本思考融於每一步製作細節中。大約在二十多年前,他逐漸從油彩顏料轉向以壓克力為主,這一轉變帶來技術與觀念的雙重實踐,也逐步讓其畫作展露出他在媒材的物理特性之上,順勢或逆勢的種種嘗試。

季大純 | 富春江中的聖山     ​​壓克力顏料、畫布    18×22cm  ​  2024(誠品畫廊提供)

就其主要意圖而言,他透過壓克力顏料探索了中國水墨的透明度與現代繪畫在二維平面上的立體感之共存可能。與此同時,他在作畫過程中,習慣與自己不同層次上的動機、與每個當下所遇到的機緣對話,甚至有時畫到一半有了新的方向,要動「大手術」來改原本的畫面。他的許多畫作中有許多包含兩層畫布,以及高達數十層顏料,每一層「對話」都意味著在自己與前一層繪畫過程在物理性與時間性上的拉鋸,去找到內心的理想境界,並將它透過繁複的製作過程去呈現。

在這次展出的這批近年作品中間,我們可見他在顏料的厚與薄之間所作的諸多結構變化,例如會利用不同材料工具在畫面中製造不同形式的「不平坦」之物,他稱之為一些如「眼中釘、肉中刺」般的突起,像是一些密集的凸起小點,或是厚塗的多層顏料在物理條件下自然塌陷、自然破裂而形成的有機樣貌。甚至有時,他喜歡在顏料乾了之後,用刀將其刮開,讓畫作呈現斑駁的多層次基地,這一靈感來自義大利古壁畫修復後保留的痕跡。在這樣的一系列操作下,畫作的黯藍夜色與神秘山體中充滿了變化多端而複雜無常的肌理。

而某些畫中出現的白色條狀或塊狀痕跡也非隨性而為,略顯意外的是,季大純表示這一靈感來源之一,是報章媒體上會對嫌犯或需要保護的證人臉部或眼部打上馬賽克,造成視覺上的刺激;另一來源則是歷史文獻中會出現的研究標註。這些痕跡能產生的聯想各異,也在繪畫中製造出戲劇性的間離效果。

季大純 | 聖安東尼的誘惑  ​​壓克力顏料、畫布  22×30cm  2024(誠品畫廊提供)

控制與歧出的邊界:繪畫的偶發性美學

季大純透過這些完全在繪畫過程中運用的技法,追求一種「既是可控的、又是控制不住的」狀態。這與其早年大量出現、近年也不時展露的某些具象繪畫中,所置入的不同程度之怪異感也有關聯,像是人或動物的某些身體部分不合常理,或是顯然異質之物彼此嫁接,有些沒有那麼一目了然的,也在巨細靡遺的美學安排之下帶有難以名狀的怪異。像是腹部怪異地撐大的馬(《大腫馬》,2009),又像文藝復興聖人風格的手卻夾著半長的大麻菸(《萬寶路的世界》,2024),或是以半古典、半超現實的風格描繪「聖安東尼的誘惑」這一西方藝術史中的經典題材。如果說那些相對「抽象」的繪畫製作過程中與媒材層次的對話,是基於物質性而尋找變化與無常,這些具有西方古典繪畫之貌的作品則更像是語義上的「歧出」,二者本質上都與控制與失控間的平衡有關。

季大純 | 富春山速記    ​​壓克力顏料、畫布   200×160cm   2017 (誠品畫廊提供)

季大純認為繪畫的重點「從來都不是技術問題,一些表面上看似技巧的問題,其實關乎繪畫之本質的認識」。他對五代時期周文矩描繪南唐中主李璟與兄弟下棋的《重屏會棋圖》的觀看經驗尤為意味深長:某次他偶然在畫中人物身旁的椅子上,看到畫作在某種修復失誤之下,反而產生的美感衝擊,這種「偶發性美學」使之大為震撼,他領悟到美不一定只來自於高超技藝,有時會從不可預期的偶發性或時間留下的痕跡中迸發。由此他也體悟到:「缺點」也可成為「特點」,「將這部分做得紮實飽滿,才是與眾不同之處。」

由是可見,季大純並非僅僅在傳統的定義下尋找中國山水或是西方古典繪畫的價值,而是將它們置於跨越東西方、擁抱缺陷與非預期結果的當代藝術視野中。季大純也表示,經歷了「漫長而孤獨」的創作生涯之後,如今他對一張畫、或喜歡的繪畫的情感,甚至已經超過了真實的人與人之情感。或許恰是在這種深厚誠摯的情感驅使下,他得以超越一般的視角,讓傳統作品的美學潛能在新的創造之下,延伸而出獨具個人特色的新維度。


五夜山河水-季大純個展

展期|2025/10/04~2025/12/13
地點|誠品畫廊(臺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
時間|週二~週六11:00-19:00(週日、週一公休)

嚴瀟瀟(Yan Xiao-Xiao)( 258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