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直擊第23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恭喜夏曼.藍波安、梅丁衍、陳鳳桂、劉嵩 藝術成就榮獲國家肯定

直擊第23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恭喜夏曼.藍波安、梅丁衍、陳鳳桂、劉嵩 藝術成就榮獲國家肯定

第23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舉行,本屆四位得獎者:作家夏曼.藍波安、視覺藝術家梅丁衍、表演藝術家陳鳳桂(小咪)及紀錄片導演劉嵩出席贈獎典禮,並由其關係深厚的友人及獎項推薦人擔任贈獎人。總統蔡英文、文化部部長史哲,以及藝文界人士300餘位貴賓與會,共同分享得獎者的喜悅與榮耀。

今日(4/26)第23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舉行,本屆四位得獎者:作家夏曼.藍波安、視覺藝術家梅丁衍、表演藝術家陳鳳桂(小咪)及紀錄片導演劉嵩出席贈獎典禮,並由其關係深厚的友人及獎項推薦人擔任贈獎人。總統蔡英文、文化部部長史哲,以及藝文界人士300餘位貴賓與會,共同分享得獎者的喜悅與榮耀。

左起為本屆四位得獎者:作家夏曼.藍波安、視覺藝術家梅丁衍、表演藝術家陳鳳桂(小咪)及紀錄片導演劉嵩。(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為獎勵具卓越藝術成就、且持續創作或展演之傑出藝文工作者,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以下簡稱國藝會)自1997年起每年辦理「國家文藝獎」,針對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建築及電影七個類別,共評選出至多七位得主,以獎項之榮譽肯定其專業成就。2015年起調整為每兩年辦理一次。 第23屆國家文藝獎自2023年5月開始受理推薦、提名,經過各類複審及決審,每個階段加總、共計有93位提名及評審委員參與其中,最終於2023年12月11日召開的董事會中通過得獎者名單。四位獲獎的藝文工作者,都以其旺盛的熱忱與生命力,在藝術的道途中努力不懈,並積極開創獨特且具時代性的美學風格,卓然有成。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淇瀁(向陽),代表主辦單位向每位得獎者致敬,林淇瀁表示,「這個獎項,不只認可藝術家個人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肯定他們對推動文化藝術發展所做的努力及貢獻。」「期待四位得獎者的傑出表現與藝術成就,能夠成為下一世代的典範,鼓舞更多人投入文化藝術工作,共同耕耘臺灣這塊沃土,讓屬於臺灣的文化活力,能夠不斷傳承下去。」林董事長向應邀出席的贈獎人與陪同得獎者出席的親友致謝,也向本屆93位評審委員表達感謝之意。

文化部部長史哲於典禮中表達,近年來臺灣以科技的力量,前所未有的在世界上展現了能見度,「在這樣的基礎底下,我們能夠持續用文化的資源挹注臺灣美麗多元的文化創作者,那會讓文化乘著科技的翅膀,讓文化成為臺灣走向世界一張重要的名片。」他也特別向四位得獎者致謝,「因為你們的創作,因為你們的努力,因為你們持續一甲子以上的工作,讓臺灣這樣民主自由而呈現多元文化的魅力,能夠在世界面前展現。」

左起:國藝會董事長林淇瀁、得主紀錄片導演劉嵩、視覺藝術家梅丁衍、總統蔡英文、表演藝術家陳鳳桂、作家夏曼.藍波安、文化部部長史哲。(周嘉慧攝影,國藝會提供)

本屆是總統蔡英文第四次親臨頒獎現場,蔡總統致詞感謝每一位得獎者,並表示每次頒獎都能與得獎人近距離交換意見,感謝他們在各自專業領域的貢獻,持續投入心力讓臺灣變得更好。即將卸任、以總統身分最後一次出席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的蔡英文總統,於致詞時讚揚夏曼.藍波安兼融達悟語和漢語語法的創作,開創了臺灣海洋文學與世界接軌的寬闊視野;「小咪」陳鳳桂「百變精靈」的稱號實至名歸,尤其她努力將關於歌仔戲的畢生領略傳承給藝生,令人敬佩蔡總統也肯定梅丁衍「一直嘗試透過作品,來揭露矛盾、拆解歷史、釐清情勢,對解嚴以來的臺灣藝術文化與當代社會的連結,有很多貢獻」;而劉嵩作為一位優秀的紀錄片導演,總把「創作的自我」降到最低,不賣弄形式,專注於內容的呈現。最後,蔡總統也表達,期待卸任後能回到藝文粉絲的身分,和大家一起,如同本次贈獎典禮的主題,悠遊在藝術與文化的領域「無盡探尋」。

孫大川(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榮譽教授)作為夏曼的友人及贈獎人之一,現場致詞認為夏曼的文學,讓人看到原住民書寫自1990年代後已經進入臺灣的書寫,並呼籲臺灣文化歷史的全部不宜忽略原住民。這樣說不只是為了宣示原住民的存在,同時也是豐富了臺灣文化。得獎人夏曼.藍波安的致詞,則生動回顧自己的成長與文學養成之路,認為「身體先到、才有故事」,因為潛水抓魚讓他看到了水的世界,也發現如今臺灣文學作品中愈來愈多的包容性。

得主作家夏曼.藍波安(右)與贈獎人孫大川合影。(王弼正攝影,國藝會提供)

當代藝術家梅丁衍在得獎致辭中談及藝術本身的「沈重」,他將藝術之路喻為考驗耐力的「馬拉松」。同時他也強調臺灣是罕見的人文薈萃之地,為許多才華橫溢的年輕藝術家提供了多元豐富的創作環境,當前全球政經文化面臨重新啟動的狀態,他勉勵大家要互相勉勵繼續堅持守住這個民主樂土。

得主梅丁衍(右)與贈獎人謝佩霓(左)合影。(周嘉慧攝影,國藝會提供)

贈獎人洪惟助(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館長)致詞表示,自己是小咪(陳鳳桂)的粉絲,小咪自1985年演歌仔戲以來,小旦、老但、小生、老生、大花、小花,從來不挑角色,也從不計較戲份,演什麼像什麼,把角色復活在舞臺上,栩栩如生的演技,這種等級的演員不好找,30年才出一個。陳鳳桂則致詞感謝人生演藝路上遇到的所有貴人,讓她能持續演藝人生。她感性地表示很感謝母親和藝校師長的栽培,也感謝貴人楊麗花邀請她加入「楊麗花歌仔戲團」,也感謝臺灣各大戲團的喜愛邀請演出,讓她有機會參與各種角色。最後她更鼓勵表示:「做一個演員,就是什麼角色都要會,才能受人肯定」。

得主表演藝術家陳鳳桂(右)與贈獎人洪惟助(左)合影。(周嘉慧攝影,國藝會提供)

紀錄片導演劉嵩致詞表示,感謝國家將這個獎項頒給電視紀錄片工作者,他提醒大家國藝會給予很多紀錄片創作者補助支持的專案,而紀錄片從來不是個人創作,是團體創作。他強調即便是個人獎,也是代表團隊領獎,同時也感謝自己長期的工作夥伴、長期合作的公共電視。

得主紀錄片導演劉嵩(右)與贈獎人林木材合影。(周嘉慧攝影,國藝會提供)

第23屆國家文藝獎得獎者介紹

第23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以「無盡探尋」作為主題,致敬四位得主於其專業領域的開拓與深耕,在藝術道路上無止境的探索追尋。期待他們所散發的能量,也牽引著與他們的藝術相遇的每個人,彼此連結、共振,觸發深刻的影響與感動。

作家|夏曼.藍波安

夏曼.藍波安,1957年生,蘭嶼達悟族作家,作品跨足多種文類,兼融達悟語與漢語語法,挑戰文化霸權,開創臺灣海洋文學的寬闊視野,並與世界原住民文化接軌。他的作品屢獲肯定,並翻譯成多國語文,為世界讀者帶來新的啟發。他以獨特的創作風格和對原住民文化的貢獻而受到讚譽,展現了他對文學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豐富的創作能量。

第23屆國家文藝獎得獎者夏曼.藍波安。(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視覺藝術家|梅丁衍

梅丁衍,1954年生,創作形式多樣的當代藝術家,他以橫跨多種媒材的藝術形式,有極為專業完整的創作表現,作品持續揭露時代矛盾,展現了對社會、經濟與政治變遷的深刻理解,對臺灣藝術界產生深遠影響。他的創作不僅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思和批判,更以慧黠深刻的藝術語言拆解複雜的歷史、文化與國際情勢。

第23屆國家文藝獎得獎者梅丁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表演藝術家|陳鳳桂

陳鳳桂,藝名「小咪」,1950年生,演藝生涯超過一甲子的表演藝術家,專注精進戲曲表演,不論傳統或新創戲曲均有嘗試,她用心琢磨各種角色,塑造人物的真摯與生命力,並創造獨特舞臺形象和風格。在演藝工作上,其展現的敬業和自律精神,不僅成為年輕世代演員的典範,也成為臺灣戲曲劇壇上的重要人物。

第23屆國家文藝獎得獎者陳鳳桂。(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紀錄片導演|劉嵩

劉嵩,1958年生,紀錄片導演,作品跨足多個領域,深入探索臺灣文化、歷史和社會議題。他的創作生涯中,屢屢因應時代革新技術的創發,肩負重任扮演旗艦型的示範角色,並以獨特的紀錄方式呈現臺灣的重要景象和文化,他的創作對臺灣紀錄片界產生深遠影響,也為臺灣文化的保存和傳承做出了卓越貢獻。

第23屆國家文藝獎得獎者劉嵩。(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ARTouch編輯部( 1573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