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馬凌畫廊×ROH Projects打造印尼藝術家雙聯展

馬凌畫廊×ROH Projects打造印尼藝術家雙聯展

馬凌(香港)畫廊和印尼ROH Projects聯合策畫兩位當地藝術家Syaiful Garibaldi和Ari…
馬凌(香港)畫廊和印尼ROH Projects聯合策畫兩位當地藝術家Syaiful Garibaldi和Arin Sunaryo的雙聯展「ω」,展期只有短短至9月28日3個星期。Arin Sunaryo在數位打印技術上傾倒有毒化學物質樹脂,著眼探究其深度,作品之間的擺放更刻意營造反差促使空間上的對話。而Syaiful Garibaldi則繪畫已放大了的人體幹細胞,也把他著迷的茹菌類製成雕塑解構分裂行為。他們的創作看似是南轅北轍,但實質卻是意念融會貫通,相輔相成。以下為《典藏投資》與ROH Projects創辦人Jun、兩位藝術家,以及馬凌畫廊創辦人馬凌先生的訪談內容。
馬凌(香港)畫廊和印尼ROH Projects聯合策畫藝術家Syaiful Garibaldi和Arin Sunaryo的雙聯展「ω」,圖為展覽現場。圖片提供:馬凌畫廊
馬凌(香港)畫廊和印尼ROH Projects聯合策畫藝術家Syaiful Garibaldi和Arin Sunaryo的雙聯展「ω」,圖為展覽現場。圖片提供:馬凌畫廊
典:Art Stage Jakarta剛結束,今年是第二屆,印尼本地的當代藝術家市場的買氣,真的有像藝博會場面這麼熱鬧嗎?
Jun:普遍來說市場上皆有一股共識的能力,氣氛也相當正面積極向上。較之兩年前相比,市場更好,有更多的事情可嘗試參與,不單只是大型藝術博覽會的舉辦,同時也有大型博物館的落成,尤其是私人美術館,以及更多的畫廊成立,產生可觀的漣漪效應。
馬:印尼這一地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藏家和從業員,其國際性無容置疑。欣欣向榮的蓬勃環境,我們對前景充滿信心。這次已在印尼舉辦了3個展覽,除了參與Art Stage Jakarta外,今年2月更在ROH Projects處辦了個5位藝術家的聯展,故今回到ROH Projects介紹兩位印尼藝術家到香港。
典:印尼本地的收藏家,大家最熟悉的,還是收藏現代藝術家的藏家;對於百花齊放的當代藝術,在印尼本地的收藏家是什麼樣的面貌?而哪些人是收藏藝術年輕當代藝術的主要推手?
Jun:印尼的藏家群豐盛而多樣,他們來自不同界別,由不同年齡層組成,也來自不同地區,實難刻意指出他們的屬性特質。
馬:正如我之前所說,你會很感到意外印尼不知不覺已發展成國際化的藝術市場了。
馬凌(香港)畫廊和印尼ROH Projects聯合策畫藝術家Syaiful Garibaldi和Arin Sunaryo的雙聯展「ω」,圖為展覽現場。圖片提供:馬凌畫廊
典:這次與馬凌的合作,已經敲定接續的展覽合作嗎,例如馬凌旗下的藝術家會再到ROH Projects?還是會先視這一次的合作,評估接下來的合作可能?
Jun:我很喜歡並敬重馬凌兩夫婦策展專案的方向和意念,我已跟隨他們的展覽活動6年多,很高興能並肩攜手向前。我們有著共同的理想,那就是畫廊之間的交流合作,並建立可長期持續發展的形式方案。我們摒棄傳統固有的成見和概念,認為畫廊間必有其競爭性和保護主義,我們雙方皆希望能和彼此信任的夥伴邁步前進。
馬:我們都認為作為畫廊最重要是提供平台給予藝術家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以及介紹他們給各界人士,無論是收藏家或是策展人。如我們在印尼辦展後,有當地藏家途經香港,他們可能也有興趣來我們畫廊看看現正展出什麼。而相對亦然,這樣就可以增加彼此的曝光率,從而鼓勵更多的合作。如我們會希望推介ROH Projects的藝術家給上海的觀眾,但當然會策畫不同的展覽專題。我們有參展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而ROH Projects則參與了上海西岸,我們會互相交換訊息,彼此勉勵打氣。畢竟作為同行,因瞭解此行業的複雜性,我們能相互明白大家的經歷,彼此扶持一起走下去。另外,我們現正和馬尼拉某畫廊接洽合作事宜,冀望三方能為新晉和已確立地位的藝術家舉行展覽。
左至右為:藝術家Syaiful Garibaldi、ROH Projects創辦人Jun、藝術家Arin Sunaryo,以及馬凌畫廊創辦人馬凌先生。攝影:林琬娸
典:ROH Project剛好也被Art Stage Jakarta大會選為最佳新銳畫廊,以及最優秀畫廊的兩大獎項。是次展覽主推兩位印尼當代藝術家,為什麼看好他們?
馬:我們夫妻倆同樣都喜歡Jun籌畫的展覽,認為沒有比讓他選擇帶什麼樣的藝術家是更好的決定。而我認為Syaiful Garibaldi和Arin Sunaryo之間的對話有趣極了,他們都帶有超現實主義。再者,他們倆本身是朋友,彼此會拜訪大家的工作室,透過交換意見,從而激發更多的創作。我覺得他們開誠的合作正如我們畫廊間坦蕩蕩的互聯互通。有別於西方主義大多提倡個人思想和行動,從而引發爾虞我詐的競爭環境。這和我在印尼看到藝術家之間的互動極為不同,這是個極為奇妙的感覺,而這正正反映和刻劃印尼獨有的人文情懷。
Jun:我也不知怎言明挑選藝術家的方針,其實我想說的是多靠直覺,事實上也該如此。我認識他們良久,大約是在半年前開始籌備這次在香港的展覽。
Arin Sunaryo:可能快樂的時間過得特別快,感覺只是在兩個月前準備這個展覧。這是我和Syaiful Garibaldi的第二次合作,我們同住在萬隆市,當初由一位共同的新加坡朋友介紹認識。我覺得我們之間的溝通很自然順暢,沒有壓力,全然沒有感覺到需要妥協的障礙或委屈。關於思想的傳達當然還是有需要解釋的空間,但已比我想像中來得容易,彼此間真誠地支援著大家。我們會到訪彼此的工作室,瞭解大家的工作進度,並在不受壓迫的環境下持續維持下去。我們之間的作業很相似,透過錄像把火山灰在顯微鏡下放大縮小的影像紀錄下來,成為我們是次聯展的唯一聯合創作。在這暗黑的環境裡,微細地球粒子的影像猶如帶領觀眾進入太空,置身星際漫遊的體驗。
Syaiful Garibaldi:是啊,我們這次合作即興極了。也許是之前已有的親密互動關係,大家的化學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帶來更多靈感的湧現,冀盼將來有更多合作的機會。這次展覽實在有賴雙方畫廊的支持和配合,好像我們在策展上都是靠直覺的判斷,認為這樣的擺放既能展現出個別作品的獨特性,也能展示整個主題的一致連貫性。
林琬娸( 4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