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香港「藝術三月2024」——表裡之間的藝術現場與限時動態

香港「藝術三月2024」——表裡之間的藝術現場與限時動態

以巴塞爾藝術展會為核心,帶動起香港在地的藝文機構、藝博會、畫廊、拍賣行與另類空間所構成的藝術生態網絡,形成「藝術三月」的特殊氛圍。典藏團隊特別在巴塞爾藝術展會之外,前往不同的藝術場館與展演活動現場,感受所謂亞洲當代藝術樞紐建構了什麼樣的對話網絡,它的「限時動態」又是如何。

每到香港的「藝術三月」的時刻,機構、藝博會、畫廊、拍賣行與另類空間所構成的藝術生態網絡,在香港各地不同的社群(或是所謂的「圈層」)現場中,更加清晰可見。比如說,你可能會在藝博會裡看見不少機構當期展覽中的藝術家作品,又或者是機構在展覽中聚焦的議題,於替代空間裡有更實驗性、單元性的探討。

香港在「藝術三月」的時刻,各式藝術機構與活動為其建構起豐富的對話網路。(本刊資料室)

親臨現場,更能感受所謂亞洲當代藝術樞紐建構了什麼樣的對話網絡,它的「限時動態」又是如何。典藏團隊特別在巴塞爾藝術展會之外,前往不同的藝術場館與展演活動,在本篇文章中將與你一起瀏覽香港藝術現場的切片面貌。

ABHK以外的臺灣:多點開花、多元在場

即便在疫情幾年間都相當重視在三月亮相香港的臺灣畫廊,今年更是攜各自旗下重要藝術家作品而來。香港巴塞爾之外,也有許多來自臺灣的身影,無論是畫廊業者還是畫廊協會、民間機構與個人,都在香港打造交流與拓展的平台。

Art Central大會入口。(本刊資料室)

Art Central今年回歸香港中環海濱,吸引眾多年輕收藏族群蜂擁而至。臺灣此次共有丁丁藝術空間C Square Gallery傳承藝術大雋藝術多納藝術艸愚軒這六家畫廊參展。其中,丁丁藝術空間帶來旗下多位藝術家的作品,風格明快多元,德國藝術家Katharina Arndt、英國藝術家Rhys Brown鮮明的卡通形象在展位上相當吸睛,Jisbar的拼貼風格、Saxon Quinn塗鴉般的畫面佈局、Edoardo Cialf的廣袤風景也都是展位亮點,Alejandro Monge標誌性的紙幣雕塑堆疊於人群絡繹不絕的必經之路,引人駐足。

丁丁藝術空間展位。(本刊資料室)

采泥藝術除了在香港巴塞爾「亞洲視野」單元的展位上推出霍剛個展,也將一部分尺幅適宜的霍剛作品帶到香港中環交易廣場中央大廳,現場也包括一面霍剛創作生涯大事記展牆,向更多觀眾介紹這位在東西方之間創作逾70年的藝術家。展覽自3月21日即開幕,為香港巴塞爾預熱,將持續至4月3日。

香港中環交易廣場中央大廳的霍剛作品展。(采泥藝術提供)

在28日當天,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亦前來香港,與香港畫廊協會交流。而在當晚畫廊協會於香港舉辦的晚宴活動中,理事長陳菁螢表示,兩協會交流頻率融洽,香港畫協會也承諾,在臺北藝博期間將率團過來參觀,屆時可望更深化臺港藝術生態的連結。

陳菁螢更透露,今年臺北藝博期間,畫廊協會將加碼推出「臺北藝術週」並且已獲得文化部與文化局的支持。而臺北藝博也將在今年有格局上的轉變,與文化部合作的MIT新人藝術特區也將擴大經費舉辦,用於鼓勵畫廊以更專業、完整的規格,推廣年輕藝術家。

結合藝術展售、社交與消費文化、獨特建築場域的新形態藝術活動

今年的香港藝術週,一個全新形態的藝術活動「藝匯」(Supper Club)在藝穗會(Fringe Club)出現,共22家來自香港本地、中國大陸、亞洲數座城市以及紐約、巴黎等地的畫廊帶來的作品共組一個另類的展售型現場,其初衷為「顛覆傳統藝博會的範式、重新塑造藝術銷售與社交體驗」。作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藝穗會的空間如今也具備多重的歷史意義,1980年代後這裡就是香港城市藝文活動場所,也見證了城市生活與文化之互動形式的變遷。

藝穗會(Fringe Club)建築外觀。(本刊資料室)

聯合發起「藝匯」的,是香港本地畫廊PHD Group的聯合創始人張伊婷(Ysabelle Cheung)和慕佩霖(Willem Molesworth)、以及THE SHOPHOUSE創始人陳朗明(Alex Chan),其本身畫廊屬性邊偏向當代文化、設計、生活方式等,與傳統意義上的畫廊不盡相同。參加「藝匯」的畫廊中不乏東京的ANOMALY、曼谷的Nova Contemporary、紐約的47 Canal等這樣幾家也同樣出現在今年香港巴塞爾現場的畫廊,更多則包含有其他具有當代精神、帶來年輕藝術家作品的各國畫廊。慕佩霖表示香港巴塞爾每年春季都為香港帶來全世界的優質藝術,而「藝匯」希望能展示更多同樣在生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本地新興藝術家,以此塑造外來觀眾對香港本地多元藝術生態的更全面理解;張伊婷也表示策劃此次活動,是受到「巴塞爾、首爾等地類似活動的啟發,也在長久以來的自發組織歷史中找到靈感」;陳朗明則點出這將是一種「與藝術互動的新模式」。獨立策展人李安琪受邀策劃了展覽,而在香港藝術界相當活躍、也為馬凌畫廊等機構和展覽打造空間的建築設計工作室BEAU Architects,則負責將藝穗會這一並不具備藝術展覽空間條件的歷史建築設計為有效而另類的展覽場地。此外「藝匯」也與線上藝術品展售App「Docent Art」合作,提供虛實結合的觀賞與購藏體驗。

「藝匯」(Supper Club)展覽現場。(本刊資料室)

「藝匯」將持續至3月30日,每天下午4點至凌晨1點的開放時間,也展現對藝術週期間社交節奏的掌握。

「藝匯」(Supper Club)開幕夜現場。(「藝匯」提供)

畫廊重磅展覽盡出

每年香港巴塞爾預展日之前的星期一都是「畫廊日」,各家畫廊都在這一原本不開放的日子裡讓精心準備的展覽盛裝亮相,多與各自在香港巴塞爾現場推出的作品有所關聯或彼此呼應。紛至沓來的觀眾流轉移動於各展場間,為整個藝術週熱鬧開幕。

卓納畫廊(Dazid Zwirner)今年在香港巴塞爾同期推出沃爾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個展「本質為重」(The Point Is Matter),這位著名的攝影藝術家過去幾年間在亞洲、非洲和歐洲間拍攝的作品,與其一直以來持續的靜物、人物肖像以及天文主題的圖像創作一起,在藝術家獨特的空間佈局手法下佔據了畫廊位於H Queen’s大樓的兩層空間,另有一間放映室則輪播提爾曼斯的音樂錄影作品,展覽的節奏感引人領會藝術家在不同課題之間,基於觀看而建立起的連結經驗。

卓納畫廊推出沃爾夫岡.提爾曼斯「本質為重」個展。(本刊資料室)

延伸閱讀|沃爾夫岡.提爾曼斯 :激進的詩意

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在今年初剛剛開幕的位於中環皇后大道的新空間,展出美國觀念藝術家格蘭.里根(Glen Ligon)基於文本的繪畫作品。此次首度於香港個展,呈現其「陌生人」(Stranger)系列的延續與新抽象系列「噪音」(Static)。這些作品皆以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的經典散文《村子裡的陌生人》(Stranger in the Village)的文本出發,藉由模糊或抽象化文本,凸顯語言作為描述當代文化有效性的問題,以及藝術家對文化與身分政治的探究。

豪瑟沃斯為美國觀念藝術家格蘭.里根舉辦香港首次個展。(本刊資料室)

延伸閱讀|被塗黑的歷史——格蘭.里根的「黑人藝術」

延伸閱讀|黑色抽象——藝術家格蘭.里根專訪

馬凌畫廊在其灣仔空間推出黃炳最新的裝置及影像作品展「肛門耳語」,作品與作品之間以難以名狀的感官經驗彼此呼應,兩件全新的影像作品也有別於黃炳過去的動畫形式,透過真人表演拍攝、動畫剪接等多元形態來完成。3月25日開幕當晚更邀請與藝術家合作其中一件影像作品的管樂表演組合,在建築外即興演出呼應了《肛門耳語》敘事的靡靡之音。此外在馬凌畫廊位於香港仔的兩個空間,也正分別展出劉曉輝的「香港的花」,以及山岡嘉里於亞洲地區的首次個展「澄明/流動/清澈」。

馬凌畫廊於灣仔空間呈現黃炳個展「肛門耳語」。(本刊資料室)

厲蔚閣(Lévy Gorvy Dayan推出展覽「色.形」(Color Form),精選了包含蘇拉吉(Pierre Soulages)、趙無極、封塔那(Lucio Fontana)、斯蒂爾(Pat Steir)等藝術家的作品,試圖以繪畫的基本構成元素:色彩與型態,來重現1950至1960年代,藝術家如何受到現代物理學發展的影響,積極探索光、能量、空間、和物質之間的關係。

厲蔚閣(Lévy Gorvy Dayan)「色.形」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佩斯畫廊(Pace)在其香港畫廊空間舉辦凱莉.曼寧(Kylie Manning)的個展「Sea Change」,是這位年輕藝術家於香港的首次個展。展覽包含五幅大型畫作,呈現曼寧在光、抽象、運動、色彩之間的探索,而一組與紐約市芭蕾舞團編舞家克里斯多弗.威爾登(Christopher Wheeldon)合作的素描作品,則揭示了藝術家畫作中的素描技巧與對動態的捕捉。

佩斯畫廊舉辦凱莉.曼寧的香港首次個展「Sea Change」。(本刊資料室)

白立方(White Cube)展出英國藝術家路易斯.喬瓦內利(Louise Giovanelli)於香港的首次個展「Here on Earth」。此次個展推出的「Maenad」系列採擷了1980年代的電影劇照,從中提取、擴展並重塑的人物形象。在喬瓦內利的作品中,不難看見物質性、代表性、具象和抽象之間的緊張關係,透過油畫作品展現其對繪畫歷史和象徵系統的思考。

白立方展出英國藝術家路易斯.喬瓦內利於香港的首次個展「Here on Earth」。(本刊資料室)

為春拍預熱,拍賣行祭出相關展覽活動

在聚集大量收藏家與業界人士的香港巴塞爾展會期間,各家拍賣公司也紛紛為即將開始的拍賣季舉辦預展與相應的展覽活動。

即將於下週開拍的中國嘉德香港精選了53件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項下的精品於香港萬麗海景酒店舉辦拍前預展前的精品展。以中國現代藝術的先驅者朱德群、趙無極、吳冠中為核心,溯及吳大羽、林風眠,輔以近年引起市場關注的年輕世代創作者,將二十世紀華人藝術的嘗試與發展進行具體而微的投射。

中國嘉德香港「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預展一景。(本刊資料室)

延伸閱讀|「四時之美」專題領銜,中國嘉德香港2024春拍二十世紀重磅傑作綻盛世之美

同樣將於下週開拍的香港蘇富比保利香港,則均在位於太古廣場的總部舉辦展覽。即將於下半年搬遷總部至太古廣場六期的蘇富比,這將是最後一次在現址舉辦拍前展覽。而保利香港拍賣延續與一級市場畫廊的合作,今年香港藝術週在總部展覽空間展出與北京的凱旋畫廊合作的中國藝術家張凱個展「安靜故事」,以及春季拍賣的拍品。

香港蘇富比預展現場。(本刊資料室)
保利香港呈現中國藝術家張凱個展「安靜故事」。(本刊資料室)

拍賣時間較晚的香港佳士得則除了於歷山大廈辦公室展覽空間舉辦與1-54當代非洲藝術博覽會合作的非裔當代藝術家「聚結燈」藝術展覽,提供亞洲市場一個與非洲藝術對話、認識的空間,在畢打行一樓空間則匯聚了香港春季拍賣的第一波預展作品與紐約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拍賣的精品。最為特別的,也是佳士得的首次嘗試,則是與地產商合作於西半山的「寶峰」寓所舉辦「劉野:一覽眾山小」個展。展覽彙集了來自不同藏家的精品收藏,藉由配合住宅空間的作品佈置,讓觀者得以更直覺地感受作品與生活的結合。香港佳士得也將於今年九月搬遷至位於中環的新亞太總部,提供藏家一站式服務。該建築為札哈.哈蒂(Zaha Hadid)建築事務所主理的The Henderson大樓,今日已可看見其完整外觀樣貌。

佳士得香港推出非裔當代藝術家「聚結燈」藝術展覽。(本刊資料室)

作為首家在香港創設結合展覽、拍賣等一站式總部空間的拍賣行,富藝斯亞洲總部三層樓的展覽空間,則在香港藝術週期間呈現3月29日下午舉槌的「New Now」之預展,這也是囊括知名藝術家與藝壇新星的「New Now」專場第二次在亞洲推出。同時展出的還有五月現代及當代藝術春季拍賣的第一波預展作品,及一系列可供私人洽購的作品。富藝斯與五星級酒店香港麗思卡爾頓共同運營的Phillips Café也新近在總部二樓開放,提供來訪觀眾更完善的體驗。

富藝斯於亞洲總部推出香港春拍預展。(本刊資料室)

香港邦瀚斯則以取名為「門圖」之當代藝術聯展,公開展出15位來自世界各地之藝術家,包括黃進曦、周俊輝、蘿拉.伯格(Laura Berger)、大衛.卡耶(David Kaye)及荊智勇等繪畫作品,提供私人洽購。另同時展示一件即將於五月春拍上拍的鹽田千春作品。

鹽田千春作品將於香港邦瀚斯春拍登場。(本刊資料室)

官方機構當後衛,民間組織拓前線

在今年香港「藝術三月」的藝術現場裡參加活動與展演時,有幾個面向是特別會在不同的場景中,同時注意到的。這幾個面向分別是:行為表演、社群創生與古今對話。

關於本週香港藝術現場中的行為表演景況,大致上可分為幾個展演事件作為觀察的節點——馬凌畫廊「黃炳:肛門耳語」、香港藝術文獻庫(AAA)邀請國際重要的藝術團體「Raqs Media Collective」主講的年度藝術家講座、Para Site「測深線:笹本晃個展」以及大館「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這四檔展覽與事件,分別代表著商業畫廊、替代空間與藝術機構面對行為表演創作時的調度策略。

大館是最密集支持當代表演創作的機構之一。除了2019年起、每年九、十月份舉辦至今的「大館表演藝術季」之外,三月份亦有「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簡稱「SPOTLIGHT」),而大館策展團隊在組織其他活動與展演時,也多會將表演藝術納入其中(例如在「BOOKED:香港藝術書展」中邀請行為藝術家表演),藉此提供讓表演創作被看見的舞台更為多元,而不侷限在劇場空間,或是硬性的空間檔期之中。

在今年的「藝術家之夜」和「SPOTLIGHT」中,大館帶來五位藝術家的作品。而在巴塞爾藝術展會期間,大館副策展人何苑瑜策劃3月28日晚間6點至11點30分的「藝術家之夜」。該活動由潘岱靜的視聽音樂會領銜,搭配陳飛飛《無題》、潘岱靜《The Hour Between Dog and Wolf》裝置作品、印尼實驗樂團Senyawa《Senyawa X》和《噴火霹靂》、曉霖《幻之旅》的音樂表演以及大館表演藝術團隊在當晚特別呈獻,由蔡明亮執導、李康生與高俊宏現場表演行為、繪畫的作品《玄奘》。其活動除了有賽馬會的貴賓會員出席以外,更與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合作,讓展會VIP也可以共襄盛舉。除此之外,現正於大館展出的「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態學」和「莎拉.摩里斯:誰是誰」亦為了活動延長參觀時間。

蔡明亮、李康生與高俊宏合作的《玄奘》於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藝術家之夜。(本刊資料室)

在28日早上,國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香港替代空間Para Site便邀請了現居紐約的著名藝術家笹本晃(Aki Sasamoto),舉辦其亞洲首個展「測深線」。寓言、軼事以及傳記元素往往於笹本晃的作品內滲透。藝術家藉此探索身體與空間的關係,以意識流般的展現手法與觀者互動,從而營造感官層次豐富的觀展體驗。「測深線」將展出一件占據整個展場的委託裝置作品。透過波動,一個垂吊的金屬彈簧結構將催化、編排出作品的不同姿態。這位登上藝術媒體《ART REVIEW》封面人物的表演藝術家的開幕,於現場進行講述表演之動作與獨白相當純熟而精煉,吸引了許多畫廊與美術館從業者、策展人與表演藝術家一睹其現場創作能量。

Para Site「測深線:笹本晃個展」藝術家表演現場。(本刊資料室)

而AAA於前一天(27日)中午舉辦的Raqs Media Collective年度藝術家講座,亦是邀請這個成立於1992年的藝術團體,其藝術家成員談論他們如何對長期關注的「動態冥想」進行反思,尤其是在日常生活、文獻及想像中有關時間的認知和表徵,以及當中的干擾、扭曲、轉移、曲折及流動。3月25日「黃炳:肛門耳語」的開幕現場表演,則因為畫廊團隊推估了有效的人潮聚集時段,讓個展現場成為當天香港各家畫廊開幕晚會最後的壓軸好戲之一。

AAA藝術團體「Raqs Media Collective」於年度藝術家講座現場。(彭奕軒提供)

以更寬廣的方式進行古今對話

在古今對話的部分,我們可以特別注意到香港藝術館在接受藝術大師吳冠中之子吳可雨捐贈一億元而啟動的吳冠中藝術贊助專題展覽系列——「吳冠中──黑.白.灰」、跨界系列:「吳冠中× 張瀚謙」以及20世紀中國藝術對話系列:「不似之似──靜觀樓藏光影與墨痕」。除此之外相互輝映的,更有M+以當代視角思考水墨、書畫與山水美學的「山鳴水應」

香港藝術館「吳冠中藝術贊助專題展覽系列」的沈浸式展區現場。(本刊資料室)
M+「山鳴水應」以多種視角探討與山水有關的美學,其中更包含從通訊技術和錄像藝術的視角。圖為萩原朔美作品《KIRI》。(本刊資料室)

在香港的藝術生態中,古今對話的方式與想像十分多元,而不必然在商業與前衛、歷史與當下有明顯的分野。例如鄭成然創立的Empty Gallery,在巴塞爾期間便邀請香港伯格收藏(Burger Collection)策展人Olivia Shao策劃「Le Contre-Ciel」,該展匯集自古代新石器時代物品,到當代藝術品和現代水墨畫的一系列「反傳統之作」,並試著提出對中國傳統美學在現代藝術史中的地位進行思辨性的重新書寫,同時也挑戰了其與權力的歷史和當代糾葛。

臺港連結,社群創生

在典藏團隊派員前往參觀的諸多活動裡,CHAT六廠可說是關注在地社群與國際連結最顯著的民間機構案例之一。六廠於藝術三月期間開展的5週年特展「明日工廠」,展出多件CHAT六廠的當代藝術藏品和委託創作,以批判性思維審視過去,從而喚起對未來的想像。展覽彙集了19位亞洲背景的藝術家和團體的作品,利用紡織藝術、雕塑、沉浸式裝置和錄像等不同形式,反映出對紡織技術及材料、多樣性、氣候變化和社會未來等方面的種種看法。展覽大致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展示CHAT六廠多年來納入收藏的當代藝術作品,通過藝術家的視角,探索紡織品在香港工業歷史中扮演的角色;第二部分則着眼於現在和未來,運用嶄新的媒介和技術來探討各種議題及觀點。

CHAT六廠委託臺灣藝術家創作的作品《代工繡場:紗廠客廳》系列於六廠5週年特展「明日工廠」展場一隅。(本刊資料室)

除此之外,在兩岸四地皆有藝術家成員的藝術空間「節點」,其核心成員何兆南與彭奕軒,亦於27日當晚舉辦邀請制的臺港藝術家社群活動,他們承租了一台叮叮車,讓臺灣和香港的藝術家與藝術工作者們在車上參加派對,最後於香港策展人陳子澂(André Chan)的工作室內交流,而當天在AAA主講的Raqs成員亦來問候、參與。陳子澂也將於今年五月在臺灣策展,何兆南亦在今年也受邀於臺灣展出,可見台港之間的藝術動態,自疫情解封之後,正逐漸回溫。

「節點」藝術空間成員於巴塞爾藝術展會期間自行舉辦的臺港藝術交流派對現場。(節點藝術空間提供)

延伸閱讀|ABHK 2024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開幕:臺灣藝廊參展數突破新高,國際受眾比例較去年增加

延伸閱讀|ABHK 2024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首日印象: 國際畫廊精銳盡出,吸引重要藏家流連

ARTouch編輯部( 170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