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北京故宮的脂粉生意——「故宮國寶色」六色口紅

北京故宮的脂粉生意——「故宮國寶色」六色口紅

日前,北京故宮文化創意館開始賣起口紅,共有六款,號稱「故宮國寶色」,煞有其事地配上韻味盎然的名字,還跟北京故宮收藏的瓷器配對。這批口紅所謂的「故宮國寶色」名稱別出心裁,有「郎窯紅」、「楓葉紅」、「豆沙紅」、「碧璽色」、「玫紫色」和「人魚姬」,對美術史有所涉獵者,大概能猜到這些名稱多半從瓷器名稱而來。
日前,北京故宮博物院(簡稱北京故宮)文化創意館開始賣起口紅,共有六款,號稱「故宮國寶色」,煞有其事地配上韻味盎然的名字,還跟北京故宮收藏的瓷器配對。首批限量3,000支,每支要價199元人民幣,開賣後立刻售罄。據說之前網路上就已經出現所謂的「故宮口紅」,結果買到以後才發現是一般口紅貼上故宮做的紙膠帶裝飾充數,其實是山寨的二創商品,但北京故宮倒是很快就抓住消費需求,趁勢出品「正宗」的故宮口紅。雖然,旋即就與「故宮淘寶」發生鬧雙胞事件,但看得出來這片藍海市場不容小覷。
北京故宮的脂粉生意——「故宮國寶色」六色口紅
這批口紅所謂的「故宮國寶色」名稱別出心裁,有「郎窯紅」、「楓葉紅」、「豆沙紅」、「碧璽色」、「玫紫色」和「人魚姬」,對美術史有所涉獵者,大概能猜到這些名稱多半從瓷器名稱而來。但美則美矣,是不是真的如此吻合原本器物的顏色,則不可知,或許消費者也不是這麼在意。
「故宮國寶色」中「豆沙紅」款式。(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館提供)
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作品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
口紅的顏色特意取名,自然是為了要從北京故宮的藏品去連結「傳統」。近來不光是為顏色取別緻的名稱,前不久當紅的清宮連續劇「延禧攻略」中,監製于正大量用低明度、低彩度的顏色營造沉穩古雅的氣氛,贏得一致好評,網路上一下子說是「莫蘭迪色」,一下子說是「中國傳統畫色」,各說各話,莫衷一是。可惜的是,雖然文章講得頭頭是道,但所謂「傳統」的根據來源,卻付之闕如。「延禧攻略」的幕後花絮影片中雖然有提到製作團隊參考了北京故宮的院畫,還用了傳統的絲繡工藝,但是否詳實按畫作複製,也沒有進一步說明,更不用說這些顏色是怎麼做出來的,不免有美中不足之感。
考察中國古代繪畫,其實也用上大量的顏色,那怕我們一般印象中以墨色為主的山水畫,古人也不乏賦上濃重的顏色。2017年在北京故宮展出的「千里江山」特展,以館藏宋代王希孟所畫的《千里江山圖》為名,主題即是中國的青綠山水脈絡,從敦煌所見到的北朝壁畫起,到近代吳湖帆、張大千等人的青綠設色作品,這些重彩敷色,有時甚至點上金漆的華麗效果,也同樣是山水畫發展的一個重要脈絡。更不消說古寺名剎裡留下來的許多壁畫,當中的神佛人物、亭台樓閣,無不塗上鮮豔的顏色,若保存得宜,迄今仍能見到其斑斕的模樣。可知古代繪畫在顏色上的運用,並不是現代人刻板印象中所想的那麼貧乏,一樣蔚然可觀,而且貼近一般人民。
北京故宮此次與典藏文物連結的是古代瓷器及珠寶,特別是紅釉色的單色瓷。這類發色鮮豔的高溫單色紅釉瓷,以明代宣德年間燒製的作品品質最好,稱為「祭紅」,又有「霽紅」、「積紅」、「寶石紅」與「鮮紅」等稱法。但北京故宮顏色命名的根據不是明代瓷器,而是清康熙年間再度燒製出來的單色紅釉瓷,口紅名稱的「郎窯紅」、「豆沙紅」就是由此而來。為什麼選擇大紅色的名稱用的是清代的瓷器,而非明代的瓷器,不得而知。不過康雍乾三朝向來視為清代國力最強、版圖範圍最大的時期,在選擇上縱使是無心,也多少有著不言而喻的指涉吧。
「故宮國寶色」中「郎窯紅」款式。(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館提供)
北京故宮文創商品推出口紅,算是應時所需,順水推舟。不過,縱然在外表上用了花鳥圖樣做裝飾、搭配獨特名稱為噱頭,說穿了仍是西方概念的產物,看不出什麼真正「中國」的特色在其中。其實古人對女子粧容早有講究,文獻記載晚唐婦女追逐時尚,光是唇妝就有「石榴嬌」、「大紅春」、「嫩吳香」、「聖檀心」、「猩猩暈」、「格雙唐」和「洛兒殷」等名,既指塗口紅的唇形,也包含口紅的顏色,生活的情調遠勝今日。又如唐宋人以檀色點唇,檀色即是指淺絳色,更不要說一般人更為熟知的朱砂、胭脂等色,都是古來婦女粧點面容的化妝品所常備,可惜並沒有納入此次口紅系列之中。
北京故宮此次除了推出口紅以外,也同步推出「故宮美人面膜」。(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館提供)
近年,中國出現一股「漢服」風潮,許多人專程去訂做晉唐宋明時期的服飾,穿著參訪古蹟名勝,甚至不遠千里跑去日本等地,擺拍上傳到社群網站,還有人為貫徹「傳統」,連日常生活都穿著漢服。若北京故宮可以做足全套,在追摹傳統上更為講究,不僅能和時下風氣互為呼應,也更能帶出只有北京故宮才做得到的特殊價值,所謂文化創意,才能有其積極的意義。
李孟學(Li Meng-Hsueh)( 91篇 )

目前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