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北京故宮博物院雕版館開幕,15000件宮藏雕版首度面世

北京故宮博物院雕版館開幕,15000件宮藏雕版首度面世

10月31日,北京故宮博物院「雕版館」正式啟用,同步推出開幕展「吉光片羽—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雕版文物展」,以庫房式陳列展出超過15000組件的珍貴文物,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首次舉辦此類專題文物展覽。展覽精選北京故宮院藏雕版15000餘件,並呈現32套件代表性文物,從國政、文教、技藝三方面,展現雕版文物中蘊含的歷史意義。

10月31日,北京故宮博物院「雕版館」正式啟用,同步推出開幕展「吉光片羽—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雕版文物展」,以庫房式陳列展出超過15000組件的珍貴文物,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首次舉辦此類專題文物展覽。

「吉光片羽—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雕版文物展」展覽現場。
雕版館採用大量的庫房式陳列。

明清時期是中國雕版印刷的鼎盛時期,書籍得以大規模複製,留下了許多精美的典籍。相較之下,「雕版」具有唯一性,歷史的變遷和世事的沉浮讓無數雕版不復存在,如乾隆五十五年西華門清字經館大火等,讓留存至今者如同「吉光片羽」顯得珍貴難得。

北京故宮院今藏內府雕版21萬餘塊,時代上至明代,下迄晚清,內容囊括經史子集、政令文書等,文種包括漢、滿、蒙、藏四種。此次展覽精選了其中的15000餘件,並呈現32套件代表性文物,從國政、文教、技藝三方面,展現雕版文物中蘊含的歷史意義。

展廳中央展出清代內府刻漢、滿、蒙、藏四種文體《大藏經》雕版。
清乾隆三十七年至五十八年(1772-1793)內府清字經館刻滿文大藏經版。

展覽分為三大主題。第一單元「立法定制,明示朝野」,強調了雕版在規範政令和維護國家政務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清代,每逢朝廷頒佈律法、推廣政令,若僅憑抄寫奏錄,既糜工費時,又易錯漏,難以敷用,而使用雕版印刷,則事半功倍且規範嚴謹,在整飭朝綱和穩定國政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單元亮點展品包括一件清內府順治元年五月刻印的《攝政王令旨》雕版, 這是一件用來印刷政令文書的底版。根據《清實錄》的記載,該《令旨》發布於清軍入京之後,內容大意為:攝政王多爾袞告誡各位王公和大臣,在此進取中原之際,應各盡其職,不得為一時之利而貪贓枉法,違者必將嚴懲,很有漢高祖「約法三章」的意味。在《清史圖典》中,收錄了這件底版的印刷品。作為下達諭旨、政令的憑證,四周還套印有龍紋邊框,規制極高。展覽中將雕版、檔案、印刷品聯合展示,相互佐證,為清內府早期從事印刷活動的重要實物依據。

《攝政王多爾袞諭諸王及大臣令旨》雕版。
《攝政王多爾袞諭諸王及大臣令旨》雕版、檔案、印刷品一同陳列。

第二單元「振興文教,以開太平」,強調了清朝政府為滿足士子對書籍的需求,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所採取的措施。政府設立了武英殿修書處,建立起一個相對獨立的刻書機構,更擴大了刻書規模,使大量典籍得以憑藉雕版印刷而廣頒天下,在印刷史、出版史中,具有重要意義。

重要展品有《明萬曆北京國子監刻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內府重修版》,內容為儒家經典和紀傳體史書《十三經注疏》、《二十一史》。明嘉靖年間,南京國子監曾將所收的宋元舊書版進行整理、並修補刷印;萬歷時,北京國子監據「南監本」重刻《十三經注疏》及《二十一史》,是為「北監本」,不僅是當時士人、學子研習學術的主要資料,也是清代官方編修經學、史學著作的重要底本。 清初,國學所藏的《十三經注疏》及《二十一史》漫漶殘缺,於是清廷將明代「北監本」雕版書口處的萬曆年款挖去,嵌入「康熙二十五年重修」的字樣後,重新刷印,是考察清內府整理明代遺存雕版的重要依據。

《二十一史.宋史》雕版。

清代內府書籍的刊刻體現著獨特的宮廷審美,其書稿寫樣大多為名臣乃至帝王手書上版,所刊版畫的畫稿皆由供奉內廷的畫師完成。刻版多為名工參與或指導,雕刻精整刷印成書後,紙墨精良,既能觀書賞畫,又可享讀內容,令人不忍釋卷。第三單元「厘剔有法,盡善盡美」,便聚焦於清代宮廷書籍的獨特審美和精湛製作。

亮點展品包括《欽定元王惲承華事略補圖》卷六.虞帝舜申命戒傲圖雕版,此書為元代王惲(1227-1304)《承華事略》補圖而作,由光緒皇帝欽定,張之洞在蘇州書局付梓刊刻。書中用圖文並茂的方式達到諭教皇子的目的,是清代宮廷版畫的最後一部作品,代表著清末宮廷木刻版畫的高水準,已經帶有了石印版畫風格。

《欽定元王惲承華事略補圖.虞帝舜申命戒傲圖》雕版。清光緒年(1871-1908)蘇州書局刻版。
《欽定元王惲承華事略補圖 》清光緒年(1871-1908)蘇州書局刻本線裝本。
古美術編輯部( 24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