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無法定義的貓:微噴的鄉民與藝起加油

無法定義的貓:微噴的鄉民與藝起加油

相同的概念在臺灣與英國兩地生根,卻成了藝起加油與互助計畫兩個截然不同的活動。藝廊型攝影師的王建揚之於教學型畫家的伯羅斯,其背景與對藝術的想像也形塑了活動的模式與架構。
黑貓白貓
有俗話說,不論黑貓或是白貓,只要能叼老鼠的就是好貓。這話是沒錯,但是如果一隻貓儘叼些小不拉機的老鼠不說,還脾氣古怪,叫聲難聽,老是掉毛,並總是把糞條留在砂盆之外。我想不論此貓是黑是白,主人心裡都會有股深山野放的衝動。
自今年春天起,為響應英國的「藝術家互助計畫」(#artistsupportpledge,簡稱互助計畫),(註1)臺灣藝術家王建揚發起了「藝起加油ART – 作品展覽平台」活動(簡稱藝起加油)。活動規則相當簡單,參與者透過臉書上傳單價最高台幣6800元的作品,每販售五件便購買一件其他人的作品,由此建立一互助的小型經濟網。
至今,藝起加油已引起萬人響應,2000多件藝術品成交,交易額近2000萬,為本島小小藝術世界中的新現象。同時,在網路熱烈的討論與轉貼之下,此活動也引起正反兩面熱議:持正面者認為其支持藝術家、發掘有潛力新人,更促進了藝術市場的活絡;持負面者則認為作品品質良莠不齊,許多藝術家有清倉嫌疑,更破壞了既有的市場生態。由此,此貓不僅黑白好壞陷入羅生門,更超出了貓的範疇,成為了眾人不知如何定義的未知生物。
英國「藝術家互助計畫」主打慷慨(Generosity)口號,強調互助核心精神。(©artistsupportpledge)
馬修.伯羅斯
英國活動發起者馬修.伯羅斯(Matthew Burrows),老實說個人從未耳聞。但爬了一下履歷,其從皇家藝術學院畢業已25年,這漫長的職涯整體來說頗為低調,除2006年獲約翰摩爾繪畫獎(John Moores Painting Prize)外,少見廣為人知的大型展覽,主要還是以倫敦外圍的美術館與非營利單位為主。代理作品的維哥藝廊(Vigo Gallery)位於租金昂貴的梅菲爾(Mayfair),每年固定參加的藝博包括紐約斐列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New York)與軍械庫藝術展(Armory Show),但主要經營的是非洲藝術。查了一下Artsy的作品表,伯羅斯的售價也不高,一百號的畫作折合台幣4、50萬,估計非藝廊主打的藝術家。儘管不是眾策展人的口袋名單、沒有在商業上大放異彩,伯羅斯長年的學院授課也算是杏林滿天下,影響了不少年輕畫家。(註2)
英國「藝術家互助計畫」發起人馬修.伯羅斯2017年的作品《牆》(Wall)。(©Vigo Gallery)
有趣的是,相同的概念在臺灣與英國兩地生根,卻成了藝起加油與互助計畫兩個截然不同的活動。藝廊型攝影師的王建揚之於教學型畫家的伯羅斯,其背景與對藝術的想像也形塑了活動的模式與架構。相較於銷售氣氛濃厚的藝起加油,互助計畫其實比較像是一個類關係美學的藝術作品,它是一個關鍵字,透過創造的話題帶起藝術家、社會、與大眾的關係網絡。
不同於藝起加油選擇的臉書,互助計畫以圖片導向的Instagram為活動平台,也因為社群媒體的選擇,先天上便以視覺藝術圈為核心參與對象。不同於藝起加油參與者將作品上傳到統一頁面,互助計畫參與者則在各自頁面分享作品,文中外掛個標籤(#hashtag)來響應活動。如此模式好處是讓話題效益推展得快速,從伯羅斯的活動頁很快地便推展到世界各地,而成為國際串連活動;但壞處是活動欠缺統整,主事者無從得知實際的銷售數字與參與人數。
孤獨藝術學院
另一個與藝起加油的不同點,是互助計畫著重在外部的策略連結。比如說其與「孤獨藝術學院」(#isolationartschool)合作共同推出「泰森獎」(The Tyson Award),每週選出五名獲獎者頒予200英鎊的獎項,作為年輕藝術家的小額獎助。除此之外,互助計畫也和英國工藝委員會(Craft Council UK)合作鼓勵工藝師參與互助網絡,並動員參與者資助陷入經營危機的藝文單位,如透過當代藝術協助精神病患者的「醫院房間」(Hospital Rooms),與鼓勵身障人士從事文化生產的「Accentuate」
英國「藝術家互助計畫」原定連續五週舉辦「泰森獎」,每週由一至二位客座評選出五位獲獎者。發起人仍持續尋求資源,望能延續至疫情結束。(擷取自@artistsupportpledge的Instagram頁面)
孤獨藝術學院為2002年透納獎得主基思.泰森(Keith Tyson)所創辦,提供一網路學習平台,鼓勵在家隔離的大眾動手勞作與啟發創造力。其教學陣容裡的「名師」包括高古軒畫廊(Gagosian Gallery)代理的烏爾斯.費舍爾(Urs Fischer)、李西蒙畫廊(Simon Lee)的克萊爾.伍茲(Clare Woods)、年輕英國藝術家(Young British Artists)的加文.特克(Gavin Turk)等;教課內容從水彩技巧、寫生、到摺紙飛機練習都有,其中有顛覆藝術傳統訓練的遊戲,如安東和蘇西(Anton and Susie)用繃帶與鐵絲綁縛軀體所進行的素描課;或是布萊恩.埃克爾斯霍爾(Bryan Eccleshall)的觀念藝術練習,鼓勵讀者將被困的家想像成一主權國家,並為其設計國旗、國歌、方言與當地美食。
克萊爾.伍茲與布萊恩.埃克爾斯霍爾在「孤獨藝術學院」中錄製短片,分別教授單刷版畫以及向觀眾提出觀念藝術練習。(擷取自@isolationartschool的Instagram頁面)
安東和蘇西以左右手合力與臉部綁縛等主題開設創意素描課程。(擷取自@isolationartschool的Instagram頁面)
孤獨藝術學院的主打節目也包括泰森自己專屬的「給完全初學者的繪畫課」(Painting for Absolute Beginners),其中除了繪畫去迷思等藝術小觀念之外,絕大部分時候是個認真的繪畫教學課程。有趣的是,在泰森獲得透納獎的那年,其用隨機現成物構成的裝置與多彩詭異的拼貼繪畫《思考者(羅丹之後)》(The Thinker (After Rodin)),曾讓英國文化大臣留下了「觀念藝術垃圾」的評論。當年透納獎另一件廣為人知的事是在頒獎前夕,嗜賭成癮的泰森大筆押注在自己身上,最後贏回了比透納獎獎金更為可觀的賭金。(註3)
基斯.泰森給完全初學者的七堂系列繪畫課程,從基礎的畫刀、混色等教授技巧起。(擷取自@isolationartschool的Instagram頁面)
「給完全初學者的繪畫課」中期便開始進行關於寫生、構圖等方法傳授,後期則進入追尋自我獨特性等創作層次的探討。(擷取自@isolationartschool的Instagram頁面)
基思.泰森2002年獲得透納獎時曾引發議論,招來時任文化大臣與王儲查爾斯等的批評。(©Getty Images)
藝起加油正反論點
不論是臺灣的藝起加油或是英國的互助計畫,兩者均為當地藝文現狀之產物。英國的線上藝術交易已發展了相當長的時間,網站如Saatchi ArtArtfinder都是使用者介面與售前售後制度成熟的平台;經營與互助計畫價位重疊的低價藝術市場者,也有運行多年的便宜博覽會(Affordable Art Fair)與其他博覽會(the Other Art Fair)。因此,互助計畫也理所當然地避開銷售而專注在推廣議題上。
「孤獨藝術學院」在Instagram上的課程訊息中,以紅、黃兩色區分授課對象,專門針對兒童開設了各種主題課程,包含抽象雕塑、家庭繪畫等系列,並收集網友們的實驗,鼓勵大家在居家隔離期間發輝創意。(擷取自@isolationartschool的Instagram頁)
「孤獨藝術學院」亦針對不同年齡層舉辦三個有獎挑戰賽,並於每週日分享孩童跟隨授課主題或自行發揮的創意實作。(擷取自@isolationartschool的Instagram頁面)
在線上藝廊與低價藝術交易剛起步的臺灣,建立銷售平台則成為藝起加油無法迴避的工作。這也讓其日後的發展值得關注,不論是要和藝博會合作將線上交易實體化、(註4)或是轉化成電商建立一個像樣的網站,都將填補本島藝術市場中的一塊空缺。
最後,我還是要說臺灣主事者其實比英國認真,版面的維持、貼文的審查、銷售會的推動,耗時耗力不說,還不像香港版本要抽手續費。(註5)不僅如此,眾網路酸民還不領情,椰榆、擬仿、批評聲浪接踵而來。只能說亞洲人的命天生就是賤了一些。
「藝起加油」自4月21日起實施分流管理,作品貼文統一集中於每週四、五、六、日發表。(©藝起加油 #artistsupportpledgetw)
對於藝起加油所引起的網路討論,下方為本人整理出的幾個常見論點:
正論一:藝起加油是一場挑戰藝術定義的實驗。
如果此活動是場實驗,那肯定是場沒有價值的實驗。首先,所有實驗總要有個前提假設吧,自變數跟依變項又在哪?或至少也要弄個對照組來比較比較。再說,套個實驗之名也不是就成為解套萬靈藥,如果你去翻翻科學史,也是一堆偷屍體、電擊施虐惡名昭彰者,那還是有被記載的,還有更多不欲人知、關起門來行虐待動物之實的。但至少科學家比較誠實,他們不會凡事就說:這是一場挑戰科學定義的實驗。
正論二:藝起加油讓許多創作者們有機會被看見,燃起眾人的信心與創作熱情。
如果此人的創作熱情得借助眾臉友的溫情來維持,那麼我認為,他更需要的是被社會無情地鞭打。
正論三:藝起加油親民的作品價格降低了藝術門檻,擴大了藏家的基數。
在此我建議,應該更進一步把價格下修至台幣200塊,如此更能將基數普及至小學生或是兒童,以實現全民參與藝術之夢想。
反論一: 藝起加油的版面被太多素人與出清舊作者佔據,無法有效幫助真正需要的藝術家。
這種說法不成立,因為沒人知道誰真正需要幫助,一人說家裡缺錢,另一個人說祖母去世,究竟錢該給誰,完全是看你怎麼詮釋。我認為,如果某人將十年前的習作拿出來清倉,表示此人至少在心境上已處於死前的彌留之際。俗語說哀莫大于心死,因此,大家應要發揮愛心,踴躍資助這樣的藝術家。請記住一市場定律,死的藝術家永遠比活的好賣。
反論二:藝起加油作品太爛,拉低了藝術的水準。
我覺得這話在思想上不正確。儘管用原子筆畫的機械戰警,與像剛從福島旅遊歸國的卡漫角色讓人看了傷眼也傷心,但你也不能說人家不是藝術,因為這不符合大時代的趨勢。在現代社會當中,藝術是主觀的,你覺得的垃圾永遠都有人說是曠世傑作,所以什麼都是藝術品,而且彼此還不能分好壞。如果你說反對,人家就給你戴帽子,說你菁英,說你高傲。
反論三:藝起加油價格太低,拉低了市場行情。
此論點把6800六千八講得像是什麼不值一顧的小錢。如果有天天上飄下了六張千元大鈔,誰還不都是歡天喜地的普天同慶?此價格是和市場價有一段差距,但開展覽、賣作品又不是去夜市烤香腸,瓦斯桶一抱就可以直接上路。如果能在網路貼一貼文,買家連寒暄廢話都跳過直接喊收,究竟誰又能說這是筆壞生意?
無法定義的貓
也許,藝起加油終究將會是隻無法定義的貓,並在命運的道路上被眾人撫摸、拍打、餵食、逗弄、凌虐乃至最後被遺忘。也許這隻貓的存在只有一個重點,那就是它指引了一條藝術市場的未來道路。在那擺脫了實體展覽而數位虛擬化的美麗新世界中,藝術品的展示將不再是白色的燈光下的白色房間,它將轉移到每個人的面板上,在床頭燈下映照著藏家的那張猙獰面孔。藝術品的交易不再發生在藝博會攤位的某個角落,它將躍上網路世界的舞台,在那裡,200萬開藝廊的妄言、數位微噴之爭、八卦、流言蜚語、人云亦云,(註6)都將成為這場藝術肥皂劇的一員,妖魔鬼怪,牛鬼蛇神,藝壇成淫壇,藝術圈成呼拉圈。
最後,你問我有沒有對此活動心動過?老實說,有。但最後無法按下送出鍵的原因是因為本人好面子更好於金錢。在大庭廣眾之下販賣作品是條藝術險路,一旦版數搞錯、材質描述稍誤、賣不出去又或是賣太多,就算刪文還會被人截圖作為畢生恥辱,等著隔天在靠北藝術當話柄。相較於此,6800才真正顯得廉價。
香港「#藝術支援誓言」自4月6日起開跑,截至目前(28日)暫售出26件作品。(©石硤尾藝術村聯會)
註1 實際上Artist Support Pledge直翻應該是「藝術家互助契約」或是「藝術家互助誓言」,但有鑒於上述兩者均頗拗口,加上「計畫」其實較切合英國活動的性質,因此以「藝術家互助計畫」稱之。
註2 見:http://www.modernedition.com/art-articles/new-british-art/new-british-art-now.html。
註3 見:https://www.theguardian.com/artanddesign/2008/dec/09/keith-tyson-turner-prize-art。
註4 於4月3日,王建揚在臉書宣布,WHAAAAATS藝術博覽會將提供藝起加油免費展間一間,他將以策展人的身分評審選出三至五位藝術家展出。
註5 接續臺灣的藝起加油,香港也發起了「#藝術支援誓言」活動,每件賣出作品藝術家收入為港幣2000元 ,其餘港幣200元則為線上支付平台收費、平台服務費,與創新媒體藝術協會包裝、物流及行政費用。
註6 OpenLab.Taipei的鄭鴻旗有個專為藝起加油而開的共筆,其中系統性地整理出一個月來發生的事件與爭議。
張碩尹( 10篇 )

旅英台灣藝術家,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學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藝術碩士畢。其創作媒材跨及裝置、繪畫、表演與錄像,並結合科學、生物學、生物動力學等不同知識領域,反應人與科技、社會的關係。他的近期個展於德國萊比錫Kunstkraftwerk藝術中心、倫敦亞洲藝術中心、台北市立美術館;並參與台北雙年展、廣州三年展、薩奇藝廊、 Compton Verney美術館、惠康基金會之群展與委託案。近期獲獎包括英國皇家雕塑學會獎、香港Art Central新晉菁英大獎。作品受台北市立美術館、巴西駐英大使館、韓國Noblesse Collection、墨西哥JM SR Collection典藏,與亞洲歐洲私人收藏。

查看評論 (1)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