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兒藝術
1990 年代,進入是性別運動和論述「蝶變」與「再創生」的年代。從異性藝術、女性藝術、同志藝術、陰性書寫到酷兒藝術,社會...
2022年底,吳宗岱在官田設置的作品《Bàn-tāi》引發媒體關注,在網路社群上傳播開來,更有許多藝術領域內的專業觀眾對...
本專題透過層疊交織彼此相容或互斥的複視觀點,一方面延續此性別觀點在原住民藝術認識論層面的批判張力,同時也嘗試回應台灣當代...
提到藝術家余政達的酷兒藝術實踐,就會聯想到他的錄像作品《倘若(島嶼的)身體是一個優秀的(邊緣)粽子》及與新加坡藝術家黃漢...
「所以是外來異形?」
(….)
「他並不是在毀滅,而是在改變所有的一切,在創造新的東西。」
「在創造什...
(….)
「他並不是在毀滅,而是在改變所有的一切,在創造新的東西。」
「在創造什...
本專題並非針對性別酷兒(Genderqueer)、跨性別(Transgender)、變性(Transsexual)和進行...
英國藝術的指標機構之一的泰特英國美術館,如今跨出白色立方體,與一向以著重藝術與表演性的LGBTQ+族群合作,某種程度上也...
出櫃是人權運動吶喊的手段,卻不能因此說明酷兒世代因此平反。而侯俊明的輕撫參與者幽暗的花蕊,擁抱說不出或不完美的酷小孩,則...
英國反歧視法於2017年滿50週年,今年行政院通過同性婚姻專法,並以中性釋憲文命名《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草案...
專題名稱中的「第Q性」啟發自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女性主義著作《第二性》(Le Deuxiè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