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

為了藝術而拜拜,不如跟藝術說掰掰—看藝術宮的「藝術王船慶典」
「從事藝術創作的話,要拜什麼呢?」這個問題也許偶爾有人想過,但幾乎鮮少被以藝術行動試著回答,特別是在臺灣,藝術創作通常都...
光陰的孔隙:2024福岡藝術博覽會
ART FAIR ASIA FUKUOKA福岡亞洲藝術博覽會,自2015年於日本福岡舉辦,是目前日本規模最大的藝術博覽會...
【臺灣藝術高教危機】九仞高牆的裡裡外外——一個圖騰與禁忌下的公共空間
進入這個「教與學」空間,都會面對九仞高牆可畏與不足以畏的處境挑戰。在這個共生與寄生的高塔暖房裡,教學雙方與公眾對於「碩博...
【高森信男專欄】約堡的最後一場雙年展
第二屆約翰尼斯堡雙年展「貿易線:歷史與地理」於1997年10月12日開展,理應成為「新南非」與國際藝壇橋接的重要窗口,卻...
「亞洲『書』藝術:現代與當代的交匯」論壇側記
在東亞的歷史發展中,可以觀察到對於「書法」一詞的使用和翻譯,其實透露著各國對於書法的理解與脈絡。韓國古代稱書法為「書」,...
萬物互為尺度—關於顧世勇個展「墜石粉塵」
「岩石」則經常被拿來作為「生物」的對照,並被視為典型的「無生物」,即「無生命」的「純然物」。因此,多數時候,「岩石」經常...
【童年的美術館】給未來世代美感教育的幾種可能模樣 國立臺灣美術館兒童藝術基地
兒藝基地的前身是位於二樓,在2005年時創立的「兒童遊戲室」,也是全臺第一座專為兒童設計的藝術學習體驗空間。2022年,...
這可能是我在日本的最後一場展覽了——「村上隆 靈氣京都」
天嫉英才,所以總在才華之人的命途滿覆荊棘,而現在走在這道上的是村上隆,京都市京瓷美術館現正舉辦的「村上隆 靈氣京都」則更...
淚與暴力的賦能:荷蘭鹿特丹范伯寧恩美術館館藏《Tear Gun》
《Tear Gun》是文化溝通與衝突的悲傷、是詰問是否得以「透過機械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探索、是「以簡單的原理創造出所需」...
【威尼斯通訊】影像技術於數位時代的反身性思考:專訪臺灣館「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
其實我在2020年的時候就確定要做《日常戰爭》了,整個創作論述也都已經完成,而她也認同我正在做的作品,所以其實我們在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