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嶺街小劇場

一個老左派的「全球南方」之路:《吿別──到南方去》
在《吿別──到南方去》劇中,台灣的差事劇團與釜山的空間劇場於牯嶺街小劇場呈現了切.格瓦拉1967年決定赴玻利維亞革命前,...
「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出爐! 瘂弦、米復國、姚立群、張乾琦獲殊榮肯定
文化局於8月9日公布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名單,歷經兩個月的公開徵選,由臺灣現代詩啟發者瘂弦、文資學者米復國、牯嶺街小劇...
【聲波薩滿專題】12月台北,黑暗氣旋:「聲波薩滿」的失/屍/詩調共鳴
12月台北,黑暗的烏雲中縈繞著殘酷衝擊與撫慰治癒,不可見的空氣仍然瀰漫病毒、焦慮、壓迫、戰爭與恐懼,台北的呼吸頻率感染著...
年度「當代性」的再偵測:第20屆台新藝術獎決選幕後
決選團團主席鄭慧華表示,今年也是台新獎邁入第20年,她也看著這個藝術獎項從創立到此刻,見證台灣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發展和...
重探歷史與當代調度:「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典禮側記與得獎作品短析
鄭慧華認為台新藝術獎幾乎是唯一不辭過程繁瑣的一個藝術獎項,由提名觀察人進行田調式地深入考察作為基準,至今累積了極為可觀的...
第20屆台新藝術獎揭曉:《感傷旅行》奪年度大獎,李亦凡、《王子.哈姆雷特》拿下視覺、表演藝術獎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從110件被提名並同意參選的作品中,合議選出17組入圍作品,競逐「表演藝術獎」、「視覺藝術獎」(獎金各...
行政法人與藝術的距離:機構化的現代考驗
縱使在法制上,行政法人機構內設監督、課責的機制,但它雖能夠檢驗行政管理,藝術與思想的公共性則不可能仰賴於此,而必須建立在...
【metameta專欄】在劇場與展演之間:鄭智源《》中的導演問題
在交換機制透過傑克森的資訊傳遞模型轉化之後,「導演在『後戲劇劇場』之後的角色為何?」這個問題,或許已經變成這樣的問題:作...
【影形力專欄】空性影形力:關於陳界仁《再現空白》的佛法訓諭
值得加以推敲的,與其是和所謂的實驗媒體藝術展相關的各種在野影像產生互文網絡,倒不如是藝術家試圖從弔母文來超越電影之死的假...
肉體叛亂者拒絕檔案的美學與存在再問:EX!T10—陳界仁《再現空白》與「奶.精儀式」時期的泛實驗影像
邁入第十屆的「EX!T—臺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延續十年來對「歷史—美學—現場」的考掘,本屆由劉永晧策展,以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