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藝術&投資

流動的畫布:艾瑪.麥金泰爾的時間、色彩與繪畫鍊金術
麥金泰爾的藝術創作,是一場關於色彩、線條、材料與時間的探索。她將個人情感、藝術史的積澱,以及對鍊金術的興趣,融入到抽象繪...
【藝術自然史I】從林野散步到庭園:挪用自然,臺美史中的植物圖景
在臺灣10多年返鄉後,鄉原一改過去以重彩描繪熱帶植物的畫風,在《夏之庭》中採用水墨淡彩,描繪盛夏庭園中各種日本常見花卉,...
紀念為善的庶民比紀念威權強人重要: 替俊成天橋說幾句話
臺灣的文化資產已有橋梁保存的案例,但尚無天橋獲保留的先例。「天橋」這樣的建築是否有保存的必要?對文資委員而言是陌生的,部...
藝術與稅務之交錯:歐洲諸國之藝術抵稅制度初探與臺灣現制反思
近年藝術品價格水漲船高,名家大作於市場上更是價值連城,而歐洲重要美術館、博物館多為公立機構,如何能有預算接連購入此類高價...
造假有罪—— 美國奧蘭多美術館的巴斯奇亞偽作展後續
有關巴斯奇亞偽作的問題,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旗下的藝術刑事組早已暗中調查,時間長達10多年。認定奧蘭多美術館展品屬於...
她們的藝術長跑
草間彌生和布爾喬亞都經歷了20世紀的大部分歲月、跨過千禧年來到當代社會,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這世界的普世經驗和社會價值觀...
伊斯頓基金會策展人菲利普.拉瑞特 -史密斯談「軟景」:布爾喬亞作品中的精神景觀與情感張力
布爾喬亞常被形容為「最後的現代主義者」,在許多方面,她橫跨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界線。然而,她長期未受到廣泛認可的部分原...
那個文藝時代
30多年前,我在皇冠藝文中心觀看草間彌生的展覽時,還未曾想過藝術會成為我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如今,回望那段歲月,少是想念一...
從私密家屋、巫毒神殿,到建構黑人女性自己的社群
從創造與「重建」祖傳家屋、女巫神廟,到學習與傳承的教室,以及帶來安全感的社群,這些黑人女性藝術家們,最終所嚮往的無非如同...
文化「不要飯」政客「不要臉」
臺灣社會的一般藝文消費習慣還不算普遍,而民間對藝術贊助也尚在萌芽階段。因此,政府編列預算扶持藝文活動、獎助藝術家、促進國...